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42.第142章 对高丽的战前准备,经济制裁
    第142章 对高丽的战前准备,经济制裁
    大食使团拜见魏王。
    李承乾很快就收到了消息,但并没有过多在乎。
    目前整个文明世界,中亚,西亚,南亚,因为阿拉伯帝国的崛起,狗脑子都要打出来了。
    然而整个文明世界的东边,北亚,东亚,东南亚地区。
    因为大唐的关系,很是安稳。
    北亚地区的东突厥已经被灭了,薛延陀趁机崛起,成为北亚地区的霸主,然而去年冬天,求婚不成的真珠可汗,损失惨重。
    西域已经掌控在大唐手里,吐蕃跟大唐因为文成公主的关系,如今是亲密期。
    东南亚地区存在着众多分散的小国和部落,它们各自有着相对独立的政治体系和统治区域。
    临近大唐的东南亚国家,都跟大唐建立了朝贡关系,视大唐为强大的宗主国。
    列如安南这种离得近的,直接纳贡称臣,成为大唐的附属国。
    这个时期的大唐,可不是对附属国什么都不管的。
    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这些附属国的政治事务进行干预跟影响。
    附属国的王位继承,需要得到大唐皇帝的认可和册封,才具有合法性。
    例如新罗王为乐浪郡王、百济王为带方郡王、高丽王为辽东郡王等。
    这些附属国的新王继位通常会向唐朝上表请求册封,唐朝皇帝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予以承认和册封。
    如果唐朝认为王位继承存在争议或不符合其利益,可能会干预或支持特定的继承人选,以确保附属国的政治稳定符合唐朝的期望。
    唐朝对附属国国王的册封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认可,更是一种加强对附属国控制的手段。被册封的国王在政治上成为唐朝的“外臣”,需要向唐朝称臣纳贡,接受唐朝的政治领导。
    这种册封制度使得唐朝能够在附属国的政治体系中施加影响力,维护自己在东亚地区的宗主国地位。
    其中还包括推荐与任命附属国官员,这些官员有的是唐朝的官员被派往附属国任职,有的是附属国的人在唐朝学习或任职后回到本国担任要职。
    这些官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附属国的政治决策和行政管理。
    还有干预附属国重要官职的任免,传播唐朝的政治制度,协助附属国制定法律。
    平息附属国的内乱,抵御外部侵略等一系列行为。
    之所以要打高丽,从律法层面上说,高丽东部的渊盖苏文,杀了高丽王高建武,自己当了莫离支,这是叛乱。
    高丽现在被渊盖苏文扶持的新王,并没有得到大唐认可和册封。
    攻打高丽,是政治层面上的正确,维护大唐的政治地位跟权威。
    也就是大臣们觉得高丽不好打,所以才反对。
    清晨,太极宫,两仪殿。
    君臣议事。
    这次李承乾也来了。
    主要讨论的方向,是关于明天早朝太子的加封典礼。
    还有对高丽的制裁。
    “既然高丽已经决定,不再服从大唐,那么首先对高丽发动经济制裁,是必须要进行的事情。”
    李承乾看了周边的各位大臣,首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侯君集作为攻打高丽的主帅,涉及到高丽的事务,自然也跟着参与过来。
    现在的他可谓是春风得意,原本因为高昌国的事情被贬低,现在又成了攻打高丽的主帅,而且还是太子党的核心秘密成员,可谓是前途无量。
    听到太子开口,侯君集立即赞同道:“是应该对高丽进行制裁了。”
    经济制裁这个词比较新鲜,但顾名思义,都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李世民点点头:“太子说说你的想法。”
    李承乾道:“高丽虽有一些特产,我大唐地大物博,并非是离了高丽货物不可。”
    “首先是断绝高丽所有互市,设置关卡,拒绝从高丽进购任何商品。”
    “同时禁止大唐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进入高丽地区。”
    “没有了我大唐的货物,高丽内部的商业经济,必然受到重创。”
    这番话说完,众人纷纷点头。
    大唐的商品对于周边各国来说,都非常紧俏,然而大唐朝廷,在这其中并没有太多利益,况且仅仅禁止高丽一国,对大唐也不会有任何损失。
    李承乾继续道:“除此之外,还要驱逐大唐境内,所有的高丽商人,禁止任何高丽商人入境。”
    “若我大唐商人,敢私自与高丽进行交易者,不仅没收其家产,并且要处以重罚。”
    “另派出使者,通知周边各国,同样执行,断绝高丽与外界通商的所有渠道,使高丽一国,形成商业孤岛。”
    “如此便可使得渊盖苏文在高丽内部的统治地位,受到质疑,使得如今高丽国内,形成反对渊盖苏文的风潮。”
    经济制裁在王朝时代很少发生,这跟商品经济有很大关系,唐朝之前,世界商品经济凋零,唯有汉朝的丝绸之路开始有所影响。
    一直到隋朝隋文帝发动万国来朝后,世界商品经济这才开始兴盛起来。
    到了现在大唐时期,世界商品经济已经形成规模,许多国家都依靠商业发展维持国内财政。
    比如粟特人在大唐边上的九个国家,国内财政几乎八成都依赖于大唐的商品经济发展。
    经济制裁这样的手段,也只有大唐才能发动,只是这个时期,大唐对经济制裁这样的手段,并没有过深的意识。
    李世民点点头,对于太子的提议,并没有反对。
    “好,就按照太子所言,对高丽国进行经济制裁。”
    对于李世民来说,这就是几道诏书的事情,如果能对高丽进行打击,也能更加方便之后征伐高丽的军事行动。
    房玄龄提议道:“陛下,发动对高丽的经济制裁,如若效果显著,高丽必然狗急跳墙。”
    “应加强高丽边关的守备,一是能提高对高丽的压力,二是能防止高丽趁机挑衅。”
    房玄龄虽然现在是站在魏王那边,但是他跟魏王不一样,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很有分寸的。
    自然不会说去特意针对太子的提议。
    况且在房玄龄看来,太子提议的经济制裁,确实很有可能削弱高丽的军事实力。
    如果高丽失去了大唐这个庞大的市场,其内财政受到损失,军事开支这块也会受到影响。
    而且经济制裁使高丽国内经济水平陷入困境的话,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这将使得高丽难以集中全部精力进行战争准备,为大唐攻打高丽,争取到更多的优势。
    褚遂良说道:“陛下,高丽有意联合百济,攻占新罗,可警告百济,立即停止跟高丽的任何往来。”
    “同时传诏,命其整备兵力,配合我大唐行动,威压高丽。”
    唐朝初年,契丹完成了“大贺氏联盟”的组建,实力有所增强,但仍然不是其旁边东突厥的对手。
    大贺氏联盟的首领大贺摩会看到唐朝在李世民的统治下开启了贞观盛世,认为李世民是可以依靠的君主,于是与突厥决裂,全族归附李世民。
    后来东突厥被灭,契丹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大唐的附属国。目前的契丹首领是李窟哥,他是亲唐分子,对大唐,对李世民尤为崇拜,毕竟他是亲眼见证强大不可一世的东突厥,灭亡在了大唐手里。
    这两年李窟哥已经不满足仅仅只是册封了,一直上书请求大唐加强对契丹的管理,请求大唐在契丹直接设立官署等事宜。
    “好。”
    对于这些提议,李世民欣然接受。
    接下来的议事,便是谈论对高丽的战前准备。
    大唐分十道。
    临近高丽的主要是河北道。
    筹集兵力,需要调动河北道,河南道,河东道三大地区的折冲府府兵。
    各地调动多少,路线的安排,这都是要事先商量好的。
    包括粮仓,辎重,还有民夫的安排。
    十五万兵力,调动的民夫数量,需要数十万之多,至少不会低于三十万。
    这些民夫主要是用来保障后勤补给,包括运输物资,修建工事。
    但凡战争开启,大规模的调动民夫,必然是要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只要有战争的发动,文官们都会跳出来进行反对。
    因为战争对于执政的文官们来说,感受最为清晰。
    所以战争进行的时间点,一般都是在秋收之后。
    包括这次对高丽发动战争的时间点,也是在今年的秋收后安排。
    一来是刚刚进行过秋收,粮食充足,能够支持更长时间的战争。
    二来大规模征调民夫,不会过于影响到百姓的家庭状况,能把损失降低。
    王朝时代的大规模战争,都是在秋天发生。
    沙场秋点兵便是这么来的。
    当然,一次君臣议会,自然不能完全把战争准备做好。
    定下基调后,房玄龄,长孙无忌两个尚书左右仆射,就会把要求下达六部,传达河北,河东,河南三道地区。
    六部这边进行安排,三道地区的各州刺史,也要提前进行准备,人员统计,然后再上报文书。
    来来回回的安排和准备,少说也是两三个月了。
    此后还要进行军事将领的任命,军事行动的估算,战略目的商议。
    再到后面府兵也是要进行操练的,大部分折冲府的府兵,都是轮值,战前操练必不可少。
    如此持续到九月深秋时节,天气较为凉爽,适合行军作战,士兵长途跋涉的体力消耗相对较少,就能发动战争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如此。
    小规模的战争就不需要调动如此之多的兵力,几个折冲府就能搞定。
    对高丽发动的算是国战了。
    十五万兵力,放在历史上,听起来好像不是很多,实际上不管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真正的大战了。
    很多号称五十万兵力,百万兵力的战争,实际上真正作战的士兵就几万人,甚至不到十万人规模。
    听起来挺唬人的,虽说人数可能差不多,然而实际上大部分都是民夫来着。
    当然,要说兵力最为凶猛的,还是属隋炀帝。
    他征调士卒一百一十三万余人,另外征调了民夫二百万人,总计三百多万的人口数目去攻打高丽。
    如果不是脑子进水,给前边将领说高丽如果投降,就停止进攻这样的蠢事,高丽早就被一波团灭了,最后活生生给自己拖死。
    第一次攻打高丽的隋朝将领,恐怕最是能体会到后边宋朝岳飞的感受。
    我都要灭国了,你让我停。
    当然,或许这里头,有隋炀帝故意要消耗世家兵力的想法,但总归是给自己玩脱了。
    李承乾回到东宫。
    太子妃苏玉儿就来告诉,工匠们已经制作好了三十块沙盘。
    “殿下,先前陛下说过,沙盘做好后,给魏王也送一块过去。”
    苏玉儿其实是不想送的,但却没有办法。
    李承乾呵呵一笑:“急什么,不送。”
    “可是陛下那边,殿下如何交代。”苏玉儿有些担心,她感觉这段时间,殿下跟陛下的关系融洽,不想又闹出矛盾。
    “过了元宵佳节再说吧,左右现在也不须把沙盘送到讲武堂。”
    李承乾可没打算这么轻易就给魏王送去,这玩意送给魏王,跟资敌有什么区别。
    用脚指头都能想到,魏王自个用不上,肯定会拿去给世家。
    “让苏定方将军来东宫一趟。”李承乾对内侍文忠吩咐道。
    “是,殿下。”
    对于李承乾来说,苏定方才是他心中真正的心腹大将。
    侯君集虽然也是真正的太子党人,但他的情况不同。
    倒不是说侯君集背叛二凤追随自己,李承乾瞧不上,而是侯君集对于李承乾来说,更多的是属于合作关系。
    况且本身侯君集的功劳太高了,这次对高丽的战争之后,侯君集的军中声望必然又会上升一个极大的台阶。
    继灭吐谷浑,高昌后,达成灭三国的成就。
    李承乾还要防着侯君集一点,毕竟他当初私吞了高昌国国库,这次会不会再次私吞高丽国库也是个问题。
    战略目标上,李承乾征讨高丽后返回,是要同步对河东地区的五姓七望进行清扫的。
    如果侯君集不配合行事,李承乾就要实行夺权。
    毕竟侯君集的政治目标,是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加强权势,而不是跟世家作对。
    到了那个时候,李承乾必须要强势掌控整个军队,跟侯君集爆发矛盾在所难免。
    这个情况,也是要提前进行统筹安排的。
    十五万大军,必须是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对河北,河南地区世家的清扫。
    从而将自身的声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苏定方这个时候,就显得很关键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