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闽国公的小算盘
闽国公世子郑瑞安,奉了父亲郑海康的命令,到码头上迎接吴王使者船队。
郑瑞安接到曹振东和费淳之后,陪同两人乘坐父亲的马车一起前往国公府。
闽国公郑海康则是带着一众下属在国公府大门外迎接。
闽国公是大明最强的几个藩镇的君主,这次的安排可以说是做足了姿态。
费淳和曹振东也不敢托大,非常客气的恭维了几句,然后随着郑海康一起进了国公府的客厅。
双方分宾主就坐上茶,互相招呼问候之后,费淳拿出了吴王给闽国公的信。
闽国公郑海康双手捧过来,小心翼翼的拆开阅读。
朱简烜的信上,说明了希望郑海康协助打通关系,招募日本浪人出海作战。
目标也跟郑海康说清楚了,就是控制红海出入口,进而控制西奈半岛,与奥斯曼合作建设运河。
如果奥斯曼不配合,那就鼓动埃及当地的封建主独立,然后跟埃及合作修建这条运河。
初步的计划招募先两到三万武士,如果这些武士好用的话,后续会招募更多。
郑海康看完之后有些惊愕,同时又非常的纠结。
郑海康自己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正在利用日本国内肆虐的饥荒,招募浪人给自己当打手。
郑海康比别人更清楚日本的破落武士有多好用。
这些人属于落魄贵族,大多都是识字的,还都有基本的武艺。
大明藩国君主的身份,也能让他们追随。
郑海康招募日本浪人的规模同样不小,因为郑家这几年也在暗中谋划,背着朝廷单独搞海外探索。
日本武士名义上有几十万人,但是大部分不至于为了求生而出国。
自己在日本的人脉能够联络到的,状态最为贫困潦倒的武士,对方本人也愿意出海的能,能有几万人就不错了。
吴王这是要跟自己抢买卖啊。
但是,吴王规划的红海-地中海运河,显然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能做成了就是躺着收钱的买卖,郑海康也不想错过。
郑海康纠结了几秒钟之后,决定探探吴王殿下的决心。
如果吴王殿下决心很足,愿意多拿出一些条件来,那自己也就多给吴王帮点忙。
如果吴王不想拿足够的代价,那自己也就意思一下得了:
“不瞒二位,我对吴王殿下的运河计划非常感兴趣。
“郑家在日本也确实有些人脉,但相互之间基本都是纯粹的商业往来。
“同时日本德川幕府将军多次下令,禁止日本人泛舟出海,同时禁止已经出海的日本人再回去。
“所有外国商船离开日本时都要接受检查。
“日本人跟随外国商船离开的时候,也要考虑以后再也无法返回的问题。
“所以想要从日本招募武士非常麻烦。
“其实,想要对付阿曼和奥斯曼,不一定需要招募日本武士吧?
“咱们大明的百姓也可以啊。”
在大明本土和周边范围,皇子亲王就算是当了藩王和国王,通常也会继续称殿下,而不是陛下这种独立国王的称呼。
郑海康的回答里面说的是非常麻烦,而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显然是想要提高自己的价值。
费淳当然能够听得出来郑海康话中的意味。
按照朱简烜原本的计划,本来不准备正面与德川幕府冲突,单纯通过民间手段招募人手。
那闽国公郑海康在日本的人脉确实非常重要。
但现在大明皇帝决定全力支持,允许两个都督府直接对日本作战,那那郑海康的用处就大幅度的缩减了。
费淳就用听着比较客气的说法,把郑海康的位置给他摆正了:
“国公无需担心,陛下已经下令,要求前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海军配合吴王殿下行动。
“允许海陆军与幕府军队交火,迫使其允许日本人随大明出海。
“陛下也希望闽国公能够配合,利用在日本国内原有的人脉,为吴王殿下介绍招募人手的代理人即可。
“闽国公不需要直接参战,应该也没有什么风险的。”
费淳的意思是,你最多当个中介,不用你专门出力,同时也别想分太多东西。
费淳说完就站起来,请出了皇帝的两份圣旨,和曹振东一起小心翼翼的展开,给闽国公郑海康看了一下。
这两份圣旨上,一份提到两个都督府,一份提到了闽国公,但圣旨本身都是给朱简烜的。两份圣旨就是皇帝给朱简烜的信物,用来命令和要求圣旨上提到的人。
给其他人只是单纯的看看,最多是严查一下真伪。
郑海康看着两份圣旨,整个人都有些愣神,内心深处忍不住想要吼叫,吴王殿下的圣眷也太厚了吧!
同时也完全明白了费淳的意思,皇帝直接插手这件事情了,不需要自己出大力了,当然也不会分给自己太高的利益了。
自己想要在这次行动中得到什么,都必须通过实际参与贡献来获得了。
与此同时,皇帝直接插手,大明朝廷水师直接参战,也让吴王的计划成功率直线上升了。
这让郑海康更加无法放弃参与的想法了。
闽国公府在海外的探索,目前只是找到了一块可以开荒种田的地方,与红海-地中海运河的商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郑海康稍微迟疑了几秒之后,试探着说出了内心的向往:
“吾是愿意为陛下话吴王殿下出力的,也希望能够直接参与这次的行动,只希望能够获得一份运河的红利。”
费淳这边倒是非常光棍的说:
“陛下既然安排都督府海军参与,那肯定是要分到最大头的。
“至于其他人能不能投资和分红,只有殿下自己能够决定。
“闽国公可以安排使者,随我一起去见吴王殿下。”
由于大明皇帝的额外决定和支持,朱简烜的作战计划肯定要修改了。
给其他参与的藩镇的承诺和条件,肯定也要随之修改了。
所以自己现在给不了郑海康任何承诺。
只能邀请他安排人去跟吴王殿下直接谈判。
郑海康听了就马上表示:
“等我接了圣旨,马上安排人手去澳洲,去向吴王殿下请示……”
郑海康有点焦急,眼神环顾四周之后,直接看向了自己的长子郑瑞安:
“瑞安,你作为闽国使者,亲自去澳洲一趟,拜见吴王殿下,讨论合作的事宜。”
让世子直接当代表,这是要展现诚意和重视。
郑瑞安听到命令明显一愣。
如果是让郑瑞安去别的地方出差,那这个国公世子而言肯定不乐意去。
但是去见吴王殿下,那就是正中了郑瑞安的下怀了。
郑瑞安正想要了解吴王殿下,想要知道他对北伐和削藩的真正态度。
现在正好有机会亲自过去直接问了。
所以郑瑞安愣神几秒后,就非常果断的答应着下来:
“孩儿遵命。”
会谈到这个程度,已经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
郑海康继续跟费淳、曹振东说了会儿闲话,然后就开始准备宴会了。
宾主尽欢之后,费淳和曹振东被送去客房休息。
郑海康把儿子叫到身边,仔细的叮嘱他到了吴国也看怎么做。
尽可能的恭顺礼貌,给吴王殿下留下一个好印象。
顺便说明了闽国公府的条件和要求:
“我们最多可以出一百商船和战船,最多可以安排三万士兵去红海参战。
“我们的目标,至少得到一成运河的股份和分红权。”
闽国公郑家是海商出身,本来就不是传统性质的士大夫家族。
大明工商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郑家基本没有遇到多少阻碍,就转化成了新贵族。
大明朝廷也可以算是新贵族,大明朝廷和闽国公这种藩臣讨论对外作战,就跟合作做生意一样。
我能拿出多少成本,包括多少战船和士兵,我想要得到多少分红。
双方谈拢了就合作,谈不拢就拉倒。
郑瑞安表面上老老实实的答应着,心中思考的却根本不是这些生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