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6章 诸葛丞相与佤族的千年之约
    第66章 诸葛丞相与佤族的千年之约
    小哥与军阀相离的一幕,令刘备泪湿眼眶。
    “大哥这是何故……”
    刘备怪异的举动,让张飞有些意外……大哥这也未免太多愁善感了吧,看个故事也能给人看哭的?
    没待刘备开口,关羽叹息道:“大哥这是想起徐庶徐元直军师了。”
    张飞默然。
    是了。
    当初元直先生被曹操狗贼设计骗走的时候,大哥足足哀叹了一个多月。
    此情此景,大哥想起这般伤心事倒也正常。
    ……
    【佤族与诸葛丞相的千年之约。】
    【当初诸葛丞相平定南中时,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种植技术引入当地,佤族为了感恩就与诸葛丞相定下“看守诸葛南大门”的约定。】
    【这一约定,就是足足1700多年。】
    ……
    天幕之上,再度出现新的标题。
    看到内容与军师有关,张飞顿时提起十二分精神。
    黯然神伤的刘备也渐渐收敛心神,认真看向天幕。
    ……
    “千年之约……”
    大唐。
    贞观年间。
    光是念着这四个字,大唐君臣便能感受到一股浪漫气息扑面而来。
    再加上武侯本身的人格魅力,瞬间便吸引住所有人的眼球。
    ……
    【事情还要从公元225年说起,当时诸葛丞相为稳定后方,以便安心北伐曹魏,决定亲自率兵南征。】
    ……
    “225年,这个时候,你我兄弟应该已经不在了吧……”
    刘备看向身边的二弟三弟,心中一阵难过。
    若是他们三人还在,何须军师亲自南征?
    ……
    【在深入南中的战斗中,诸葛丞相以超人的智谋以及出色的军事才能,先后平定了定雍、朱褒等叛将,而后七擒七纵,使得南蛮首领孟获对诸葛丞相心悦诚服。】
    ……
    画面中,出现一段老版三国演义中的片段。
    被七擒七放的孟获,最终被丞相的真心所打动。
    这个桀骜不驯的南蛮汉子,最终在诸葛丞相的感化下,低下了头颅。
    “丞相,罪人孟获,感丞相大恩!”
    “快快请起。”
    孟获捧着一叠羊皮卷:“今日我将南中兵民,牲畜,土地表册,献予丞相。”
    “丞相天威,从此南人永不复反!”
    诸葛亮接过孟获的羊皮卷,朗声道:“本相,今将此表,交还与孟获。”
    “啊!”
    孟获大吃一惊,万万没想到丞相竟能有如此胸襟,一时愣在原地。
    直到诸葛亮将羊皮卷递到他眼前之时,他才反应过来,
    随后耳边听到丞相的谆谆教诲:“令你永为南王,南中大小事务,仍由你掌管。”
    ……
    【此后,诸葛丞相采取不留兵,不运梁的政策,任命当地豪强大姓为官吏,只要求南中人进献贡品。】
    【此外,诸葛丞相还亲力亲为,将中原的农耕技术引入南中,改变了当地刀耕火种的落后局面,甚至至今当地人用布缠头的习俗,也和诸葛丞相有关。】
    【在佤族心中,诸葛丞相早已被神话,就是他们的神!】
    【而且佤族还声称诸葛丞相和他们有过一个约定,那就是为汉朝看守南大门。】
    【最令人敬佩的是,他们真的守住了这个诺言。】
    【自1890年开始,盘踞于缅甸的英·国殖民者便不断越过边界,窥伺佤族的矿藏,甚至还威胁他们承认所居地区归英·国管辖。】
    【这般无理的要求当即就被佤族首领拒绝,并严重给予警告,这是华夏的地方。】
    【1934年英军公然侵占我国云南沧源的矿藏时。】
    【佤族各部以诸葛阿公之名,团结17个部落,他们泣血砍指盟誓,发出告祖国同胞书,“誓断头颅,不失守土之责;誓洒热血,不作英殖之奴。虽剩一枪一弹,一妇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誓死抗英。】
    【在佤族同胞的号召下,全国各地有识之士,义愤填膺,纷纷响应,捐钱捐物,支持佤族抗争。】
    【最终,一支“西南边防民众义勇军”高举反侵略的义旗,经过4个多月的战斗,终于将侵略者赶了出去。】
    【战场上没占到便宜,英·国殖民者提出要勘界谈判,佤族首领在会上展示了3件东西——明代册封佤族头人的金印、官服,还有刻于木片的朝廷开矿批准书。】
    【“英使愕然,竟无对。”】
    【阿佤山归属,法度厘然,自古就属华夏领土的铁证如山。】
    ……
    “千年之约,这就是蜀汉的浪漫吗……”
    得知此事的大唐君臣无不啧啧称叹,显得异常兴奋。
    同时还有一股莫名的情绪涌向心头。
    既有对武侯人格魅力的钦佩,又有因佤族同胞信守承诺的感动。
    “誓断头颅,不失守土之责;誓洒热血,不作英殖之奴。”
    程咬金念着这些字,不由觉得血脉喷张。
    “即便跨越千年,佤族同胞依然信守承诺……”
    房玄龄望着天幕上的故事,只觉得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涌上心头,泪湿眼眶。
    “丞相千古。”
    李世民幽幽一叹,如此人物,真让人向往之。
    ……
    弹幕。
    ——看哭了,这就是蜀汉的浪漫吗?
    ——丞相千古!
    ——我们彝族的火把节据说丞相有关,当初丞相来平叛的时候,听说当地人都吃不上米饭,便派士兵往这里运稻谷,但是运稻谷的人马在森林中遭遇瘴气,死了不少士兵。
    于是在丞相的带领下,村寨的男女老少每人点起一束火把,到森林中去迎接,火把赶跑了瘴气,也赶跑了森林里的毒蛇猛兽。
    于是每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人们就点燃火把,跳舞庆祝,这就是火把节的来历之一。
    ——我们傣族的泼水节,传说也与诸葛亮有关。
    丞相南征来到傣族聚居地后,帮助傣族人民除贪官、建家园,还留下“想长命,水冲凉,草棚矮,住高房”的锦囊妙计。
    傣族人民按照诸葛亮帽子的样式盖好房子,并且按照诸葛亮的叮嘱经常冲凉沐浴,之后就发展成了泼水节。
    每年到了泼水节晚上,傣家儿女还会燃起“孔明灯”。
    ——我们布依族有“孔明潭”和“孟获坉”。
    ——你懂华夏通史100篇,孔子和丞相独占一篇的含金量吗?(哭)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去过成都武侯祠。
    实际上这是一个君臣合祀的庙,民国有思云:‘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功烈,丞相功高百代思’,可见武侯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昭烈庙本来是纪念刘备的,但是一千多年来,大多数人去了那里,基本都是去对面的武侯祠祭祀。
    ——丞相或许都想不到,两千年后的今天,他又保了一次昭烈帝。
    当年政·府打算修路,规划路线要占昭烈庙,因为涉及到历史遗迹,不少人提出反对,但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许多人不愿放弃。
    然而正当一群人讨论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有人说了一句武侯祠还在昭烈庙,全场顿时鸦雀无声,最终拍板调整路线,绕过昭烈庙。
    ——所以大家对诸葛丞相的崇拜到了什么地步呢?
    三国演义播放到丞相即将去世的画面时,满屏幕都是丞相保重。
    ——而时至今日,佤族人民依然尊敬着诸葛丞相,巴蜀大地还能时常看到白巾缠头的老人,如果追问缘由的话,很多人会说是为丞相诸葛亮戴孝,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诸葛山“、”孔明山“等多个地名。
    ——武侯以一己之力,把诸葛这个姓氏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别人都是小李小王,到你成了小诸葛,就是一种肯定,就算你给自己取名叫诸葛蠢驴,旁人也会觉得你大智若愚。
    ——因为刘备墓在武侯祠,所以刘备墓一直没被盗过。
    ——刘备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荣誉和苦难都是他命中注定,但丞相明明有很多选择,偏偏选择了最难的一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用人力向天争一丝变数。
    ……
    汉初。
    宴会上,刘邦收起脸上轻浮的笑容,起身望着蜀中之地遥遥一敬。
    ……
    东汉末年。
    得知自己居然与主公共享一个祠,诸葛亮顿时有些惶恐:“主公,非孔明僭越,此事绝非亮本意。”
    “军师……”刘备拉着诸葛亮的手,摇了摇道:“这些都是小事,身后之事,管他作甚!”
    “况且没有军师,备岂能有今日,你我君臣,本就一体,备得知此事,开心还来不及呢。”
    刘备说的很动情。
    这些身后事,他才不在意。
    再说这些哪能比君臣和睦,流芳百世来的重要呢?
    ……
    曹操默默无言。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用人力向天争一丝变数。
    诸葛孔明,真是一个可敬的对手。
    ……
    三国。
    丞相病逝五丈原后,蜀中各地百姓纷纷请求为丞相立庙,朝廷不允。
    因为这于礼法不合,毕竟丞相身为臣子,无帝王之尊,谈何立庙?
    纵使丞相再得人心,为其立庙,也是有违礼法的,然而蜀地的百姓可不管这些。
    见朝堂不给武侯立庙,干脆自发性的发起祭祀,规模之大,远近闻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丞相去世29年后。
    “陛下,丞相德范遐迩,勋盖季世,若朝廷为丞相立庙,便可断其私祀,以崇正礼,如今天幕既已言明已有武侯祠,陛下何不遂了百姓所请。”随着天幕的剧透,再度有人请愿。
    刘禅无奈,只好答应所请。
    ……
    大唐。
    看着那些弹幕,杜甫心有所感,挥笔写下流传千年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明初。
    蜀王朱椿喃喃自语:“没想到本王还成就了一段佳话。”
    原来,当初将武侯祠迁往昭烈庙的正是老朱的十一子,蜀王朱椿。
    当时朱椿觉得诸葛亮与刘备平起平坐不合礼制,再加上武侯祠的香火出名程度亦超过了刘备庙,认为有臣下欺主的嫌疑,于是下令废武侯祠,重修昭烈庙。
    只在昭烈庙内增加一个祭祀诸葛亮的祠,这样就理顺了君臣之道。
    后世的胡宗南,就曾用过类似方法,在天水重修李广墓。
    ……
    永乐年间。
    “千年之约,竟还有这般妙事。”
    朱棣连连赞叹:“武侯之才,千古罕有。”
    说着,拍了拍早已看的痴迷的朱瞻基,
    “朕准备在燕京应天各立两处武侯祠,共百姓祭祀,这事就交给你跟于谦办吧,务必给朕办的漂漂亮亮的,要是让人挑出毛病。”
    朱棣看向朱胖胖:“另外南边的佤族,派一老成之人前去巡查,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需要的,朝廷也要多跟当地的一些部族联系,相互了解,这样才能做到亲密无间。”
    朱高炽和朱瞻基急忙点头称是。
    ……
    随着这个视频的播放,历朝历代的人们心中都生起一股难以言明的情绪。
    皆异常的感慨。
    而随着视频的结束。
    接下来,新的视频标题。
    也出现在天幕之中。
    【一口气看完抗鹰·援朝的全过程,回顾这场华夏立国之战!】
    视频中。
    一群顶着暴风雪的华夏军人,顶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走在东北大地之上,跨过鸭·绿江。
    随后,天幕开始介绍这场战争发生的背景。
    【1945年8月15日,倭国无条件投降,其占领长达三十五年的殖民地朝·鲜半岛,被列·强重新划分。】
    【经苏、美协商,在朝鲜,以北纬三十八度线(简称三·八线)为界,以北为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
    【1948年8月15日,在朝·鲜半岛南部大韩国成立,9月9日,北部朝·鲜共和国宣告成立,在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形成南北分裂、对立的局面。】
    【1948年10月,苏把朝·鲜半岛北半部的行政权移交给朝鲜政府,同年12月25日,军队全部撤离朝·鲜。】
    【至此,半岛南北正式分裂,但双方都不放弃统一目标。】
    【1950年6月25日,北朝不宣而战,跨过三八线大举进攻南·韩,自此历时三年的战争爆发。】
    【北朝仅用28日即攻占南韩的政治中心汉城,南韩军队在北朝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南韩90%的地区,92%的人口皆被攻陷。】
    ……
    “朕瞧着,这朝·鲜半岛所在的区域,怎么像是如今高句丽所在的地方?”
    大唐。
    李世民看着后世的地图,疑惑道:“莫非这北朝和南韩都是高句丽的后人?”
    可惜,并没有人能回答他的问题。
    当然了,这些只是小事。
    一旁的李靖看着北朝的战绩,纳闷道:
    “南韩如此不堪一击,不足一个月绝大多数领土皆已沦陷,为何这场仗会打三年之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