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父子反目
踏!踏!踏!
太子宫。
燕丹被燕王喜自前线召回后,既没有去见燕王喜,也没有如他人所想的一样,趁着雁春君被杀,中枢权力出现真空的关口,将雁春君的旧部横扫一空。而是在太子宫内深居浅出,甚少露面。
凄冷寒风中,大队禁军奉燕王喜的命令,将太子宫团团包围,仿若太子宫的主人,不是燕国的储君,而是燕国最大的叛逆。
“父王,你我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书房。
在燕王喜接到晏懿战败消息的半个时辰前,燕丹已接到燕代联军战败,代王嘉战死的消息。
俗语有云,知子莫若父,但反过来,知父也莫若子。
燕王喜的为人,燕丹比任何人都清楚,感知到外界传来的动静,燕丹那凝着忧郁神情的脸颊上,绽放一个绝望笑容,百感交集道。说话间,脱下繁琐华贵之太子朝服,换上一件粗布劲装的燕丹,视线扫过被他放在一旁的朝服。
今日之后,燕太子丹已死,活着的只是燕丹!
“巨子,时间紧迫,我们还是快走吧!”
书房内,除了燕丹之外,还有几名身穿黑衣的墨侠。察觉王宫禁军随时可能冲进来,这些燕丹一手栽培出来的墨侠,劝说燕丹尽快离开。
“我们走!”
燕丹的感慨,并未持续太久,很快就收拾好情怀,不无留恋的扫视了王宫一眼。燕丹手掌扭动书房内一个竖起的灯盏,刺耳声响中,雪白墙壁缓缓开启,现出一条幽深隧道。
旋即,燕丹带着自己的心腹,没入其中,永远离开王宫。
…………
“拜见元帅。”
击溃了燕代联军的败军,又扫荡了一波周遭的城池、村落后,天玄带着大显威风的骑兵,顺利与渡过易水的王翦大军汇合。
“好精锐的骑兵!”
“五千骑兵,大破五万大军,真是厉害!”
“听闻,这支骑兵采用了将作监最新研制的马具。等到此战结束,我一定要去将作监问问,看能不能弄点!”
……
两支秦军汇合后,双双凝着艳羡、嫉妒的眼眸,落在天玄身后那经历一场大战后,犹自气势如虹的骑兵上。尽管,灰蒙蒙的穹苍洒落片片洁白雪,但根本没人在乎。当天玄翻身下马,解下马背上的一个黑包袱,迎上王翦时,一众秦军将领更发出充斥艳羡的言辞。
对于身周的动静,天玄充耳不闻,径直来至王翦面前,俯身下拜。
“不必多礼。”王翦对天玄在此战之中的表现很满意,扶了天玄一把,“天将军,你此战身先士卒,为我大秦立下大功,日后必定前程可期!”
“多谢元帅夸奖。”
天玄心知,凭自己此番立下的功劳,返回咸阳后,即便不能一跃成为第十级的左庶长,第九级的五大夫还是没问题的。不过,此番之所以能打胜仗,大部分功劳都在新式骑兵与王翦击破燕代联军之上,自不会居功自傲。
“元帅,这是代王嘉的首级。”说话间,天玄将手中犹自淌下滴滴鲜血的黑包袱递给王翦。
王翦解开包袱,一枚遍布血污,死不瞑目的首级映入眼帘。
“哈哈哈,”王翦目光扫了一眼,的确是代王嘉的首级,哈哈大笑,“太好了!代王嘉在赵地威望甚高,如今他的脑袋搬家,代郡便是我大秦的囊中之物了!”
随着王翦的话,聚拢过来的众将,面上皆浮起兴奋神色。“天佑大秦!”
“天佑大秦!”
“天佑大秦!”
……
不知自何人起,众将士呼喊着‘天佑大秦’的口号,声振寰宇,将一片片自苍穹飘落的雪卷起,随风而舞。
…………
十里外。
士气这种东西,虽看不见摸不着,对军队却至关重要。
秦军非但在易水之畔大破燕代联军,更一路向蓟城推进。所及之处,一座座城池相继陷落,几有横扫燕国之势。反之,燕军一路溃败,虽收敛了不少败军,当止住颓势时,满打满算也只剩三万多一点的军队。
好在,随着战场向燕国腹地推进,终于有了一点好消息。
那就是,下雪了!
早在夏商时期,燕地就以苦寒闻名。百年前,燕国在子之之乱后,缘何可以复兴,很大程度就在于,生活在温暖潮湿的沿海地区的齐人,不耐燕地的苦寒。事到如今,燕军只能寄希望于燕地的苦寒,可将秦人逼退了。
雪漫天中,作为燕军的一名基层军官,大铁锤带着自己的兄弟,赶至一个陡峭险峻的山谷。
山谷两侧,是险峻崎岖的山峰,即便灵敏的猴子,恐怕也未必能登临山巅。陡峭的山体,被厚重的积雪覆盖,谷口处唯有三十丈宽,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越过这座山谷,再往前方推进百里,就是燕都——蓟城。
沙沙沙!
当以大铁锤为首的数百名燕兵赶至此地时,洁白雪落在全身甲胄的众人身上,使众人的须发化为雪白。
“弟兄们,赶紧干活。”
带着众兄弟赶至此地的大铁锤,目中萦绕着不成功就成仁的决心,向自己的兄弟招呼道。
“喏。”
被大铁锤带至此地的,都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好兄弟。在大哥的招呼下,所有人都开始行动,将一块块巨石搬迁过来,堆砌在谷口,不顾严寒,尝试在地表挖掘坑洞,最后将一顶顶破破烂烂,四面透风的军帐扎起。
“大哥,就凭咱们这些人,真的能守住这里吗?”
在一众燕兵的共同协作下,及至地表雪深达半尺时,最简易的工事建造完毕。一个名叫阿纲的燕兵,凑到大铁锤身边,不无担忧道。
大铁锤双目圆瞪,怒道:“必须守住!我们的身后,就是蓟城。除非我们所有人都战死,否则秦军休想越过此地!”
“不错!”
“我们要让秦军看看,我燕国男儿的热血!”
……
大铁锤的话,鼓起了众人的斗志。话音甫落,一众燕兵就出言附和,眼眸内皆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唯有看淡一切的洒脱,以及愿为家国捐躯的峥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