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最年轻的两院院士【求订阅】
“我们研究室,所研发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在高功率密度,效率和宽带宽上面,都已经进行了具体的实验验证。”
“可以确定相比较传统有源相控阵雷达,氮化镓能发挥出更强的性能。”
张光意站在研究室内,神情颇为激动,为徐源介绍相关研究成果。
能清楚看出,他对氮化镓雷达寄予厚望。
但很快整个人像是想到什么,脸上表情突然被遗憾占据。
叹了口气看向徐源道:
“不过国内掌握的氮化镓技术,水平非常有限,在材料生长衬底方面,存在着很多无法解决的难题,使得成品率非常低,且成本价格昂贵很难规模生产。我们要想装载氮化镓雷达,就必须解决这项难题,把氮化镓材料的成本价格给打下来。”
说完这些,他并没有立刻停下话语,接着又发自内心往下讲。
“我知道你小子,对有源相控阵雷达研究很深。”
“并且在材料领域也声名鹊起,便想着让你帮忙,看能不能优化氮化镓技术。”
到了这个时候,张光意不会卖关子,直接就把真实想法讲了出来。
话音落下后,目光便注视着徐源,眼神中隐隐浮现出些许期待之色。
就连现场的另几位研究员,也都着徐源的回答。
显然都对徐源充满信任。
虽说被别人寄予厚望的感觉不错,但所承受的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闻声徐源神情也显得复杂,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在材料领域有所研究不假,却也没接触过这种半导体材料。
能否起到帮助作用还是未知数。
另外氮化镓技术,他确实知道些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生长和衬底流程阶段。
其中衬底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
作为氮化镓材料外延膜生长的衬底材料,最合适的自然是氮化镓自身,同质材料外延生长,能从根本上解决使用异质衬底材料时,材料所遇到的晶格失配与热失配问题。
将生长过程中,由于材料之间性质差异所引起的应力降到最低。
能够生长出异质衬底,无法相比的高质量氮化镓外延层膜。
但由于氮化镓单晶生长进度缓慢,晶体难以长大且成本相对高昂。
目前常用的氮化镓衬底材料,并非氮化镓单晶。
可异质衬底又会面临新的技术难点,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出现问题。
无法满足制作器件的要求。
单是想想,便明白要解决其中的难题,是很困难的。
不过徐源既然都受邀来了,也总不能直接拒绝,这显然不太合适。
念头快速在脑海中运转,随即便做出决定,想着来都来了那就试试再说。
毕竟真要是能优化氮化镓技术,对国内半导体材料行业的发展,也可以做出非常大的帮助贡献。
当然,在此之前,有些话要说清楚。
“张院士。”
“你这次可是,给我找了个大难题啊,氮化镓技术在全球都存在这些问题。”
“确实是不小的难题,但我认识的人员中,也就剩你最有希望成功了。”张光意接过徐源的话笑呵呵说道。
俨然不希望看到徐源拒绝。
这时徐源则如实说道:“我可以先试试,但没有办法给出任何保证。”
原本还神情紧张的张光意,听到徐源的回答,脸色瞬间堆满了笑容。
整个人都放松了许多。
连忙上前握住徐源的手,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有你这句话就行,余下的要求尽管吩咐。”当即拍着胸脯保证起来。
他们想尽快拿出氮化镓雷达,就必须先解决氮化镓技术中的问题,否则耐心去等行业技术革新的话,那恐怕不知道要过去多久,国产战斗机和地面,才能搭载上性能更强的氮化镓雷达。
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推动氮化镓技术的研究。
放眼国内这么多相关领域专家,都不如徐源最适合当这个推动人。
没办法。
谁让徐源有这么多,随时可查的科研战绩。
接下来的时间,徐源和张光意,以及几位研究员寒暄了几句。
然后便再次提起正事。
徐源本想直接就展开工作,但最终却被张光意给拦了下来。
按照他们的说法,眼下马上就快到吃饭时间。
倒不急于这一会。
徐源闻言想了想,觉得确实没啥毛病,便索性同意了这项提议。
另外他让张光意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尤其是氮化镓技术的海内外文献,希望能从中碰撞出灵感来。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他对这块比较薄弱。
学习补充知识肯定避免不了。
不过借助面板进度条,成功优化氮化镓技术,也不是没有可能。
主要这让他有了无限试错的可能,相比别人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为正确的氮化镓生长方式。
正因如此,他才答应张光意。
——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徐源在燕京和金陵之间,往返的次数明显增加。
除了想办法搜集,关于氮化镓技术的资料文献。
还向材料院半导体领域专家,进行了请教,以此提升自己这块的水平。
至于效果自然是非常显著。
具体挑选合适的衬底材料实验后,能看到面板进度条有所增长。
虽实验结果不怎么让人满意,但已经给徐源带来了很多信心。
基本上就这样继续实验下去,用不了太长时间,进度条就会来到百分之百。
到时候氮化镓的生长衬底流程,所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说起来徐源也颇为期待。
想看到国产隐身战斗机,在搭载了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后,会发挥出怎样令人吃惊的效果。
尤其当这样的氮化镓雷达战机公布后,又会对全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而就在徐源这边忙着时,进入八月份后,赵翔那边也终于准备妥当。
在带队多次前往柏林对接储存环的事,总算把前期工作全部做完,可以正式开始稳态微聚束验证。
徐源虽没有亲临储存环现场,却也能通过线上的方式关注。
共同见证稳态微聚束概念验证成功。
这天下午燕京某书房内,徐源正坐在电脑面前。
屏幕中正是远在柏林的赵翔。
刚好正值闺女两岁生日,徐源和陈雨然特意留在家里陪伴孩子。
屏幕中的赵翔已经穿上了实验服,但依旧难掩脸上那激动兴奋的神色。
不过想想倒也正常。
对于一位科研人员来说,提出某项概念,并不算什么很厉害的事。
关键是这项概念能否实现,并且对科学的发展具备价值。
他的稳态微聚束能这么快完全前期准备工作,就差最后的实验验证,此刻整个人的心情如何不感到激动。
关键无论杨老还是徐源,都对他的稳态微聚束有着很高评价。
认为可以在很多领域起到重要应用。
“马上我们就要进去开展验证了,你没能过来,实在是叫人遗憾。”
徐源听着赵翔的话,嘴角上扬噙着笑意回道:“不管我在不在现场,都影响不了今天的验证成功。”算是先给赵翔吃下一颗定心丸。
当然他这话可不是乱说,有面板进度条在,基本确定验证成功是必然的。
将徐源的话悉数听进耳中,赵翔脸上的笑容也肉眼可见的变得更盛。
“有你这句话,我可就放心多了。”
最后交谈了两句,赵翔在表示会第一时间,将验证结果通知过来后,便暂时结束了视频连线。
主要是使用别人的储存环,相关要求规定肯定需严格遵守才行。
不可能在实验过程中,还开启着视频连线。
看着通话已经结束的屏幕,徐源随即便继续研究起氮化镓技术资料。
坐在书房里,等待赵翔那边的好消息。
与此同时。
赵翔合上笔记本屏幕后,转过身对随行的两位助理交代道:
“你们准备一下,马上就轮到我们实验了。”
“放心吧赵教授,我们早准备好了。”两位助理立刻齐声回应。
脸上写满了兴奋。
就这样很快他们便来到实验室。
由于激光系统早就布置好,随着赵翔启动波长为1064纳米波段的激光,成功操控位于柏林的储存环内的电子束,使电子束绕环一整圈后形成精细的微结构。
也即是微聚束。
接着微聚束在激光波长,及其高次谐波上辐射出高强度的窄带宽相干光。
整个实验过程虽然并没有费太长时间,但需要等待验证结果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要说最为焦急的,肯定属赵翔。
身体根本就停不下来,在实验室内来回踱步,既希望自己的稳态微聚束概念验证成功,又担心最终会是个不成立的数据。
真这样的话,便代表着先前他们整个团队,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费。
关键更辜负了杨老以及徐源的信任。
差不多再又等了大半个小时的时间后,赵翔终于听到助理那激动的声音。
“赵教授,实验结果出来了。”
“快拿过来。”
先是下意识回应了句,接着直接迈动步伐朝着那位助理迎了上去。
从对方手中接过实验结果,立刻便将视线落在文件上面。
原本神情比较紧张的脸色,在看清楚文件中的报告信息数据之后,瞬间便被欣喜和激动所取代。
不由得低声念叨起来。“微聚束的形成,证明了电子的光学相位能以短于激光波长的精度逐圈关联起来,使得电子可被稳态地束缚在激光形成的光学势井中。”
“我们的稳态微聚束概念是成立的。”
旁边的助理拿到试验报告后,第一反应就是尽快把这份结果递给赵翔。
所以对于里面的内容并不清楚。
直到听见赵翔这句话后,他们才不在忍耐,终于将心里的喜悦表现了出来。
“我们验证成功了。”
“从结果来看,稳态微聚束的工作机理可行,这能够为大功率极紫外光源的突破,提供全新的解决思路。”
作为稳态微聚束概念项目团队的成员,大家都很清楚其背后的价值。
单是在极紫外光源领域,就有可能解决目前行业面临的困境。
而这时赵翔也很快反应了过来,在交代他们两人尽快结束后续工作返回燕京外,他也没有忘记自己刚才所说的事情。
及时连线徐源,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对方。
不管怎么说,徐源虽然没有亲自参加今天的验证。
但在前期项目中可是起到了显著作用,否则他们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进入验证阶段。
在他心里面,徐源自然也是项目核心成员。
肯定要第一时间知道结果。
尽管在实验验证之前,徐源要比他更加有信心,仿佛已经预知到了。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徐源在从赵翔口中得知,稳态微聚束概念验证成功的消息时,除了脸上浮现出些许笑容为对方感到高兴之外,心里面可以说是非常平静,对此丝毫不感到意外。
最终两人的通话仅持续了一分多钟的时间,赵翔那边便匆匆挂断。
显然此刻所有的心思,全部都在回国上面。
如今稳态微聚束概念验证成功,代表着继续研究下去是有很大潜力和价值的。
可这却离不开储能环加速器,甚至需要更为先进的高能同步辐射装置。
在这种情况之下,肯定不可能继续借用海外的储存环来进行实验,因为这样的话,最后基本都是相当于和对方分享技术。
这显然是不可能接受的事情。
所以国内建造高能同步辐射装置,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科研项目。
需要尽快提上日程。
不过赵翔也明白,建造这样一个先进的高能同步辐射装置,需要的科研经费以及场地规模,都能称得上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
能否说服上面审批下来,还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赵翔也只能把希望放在杨老身上。
毕竟从一开始,杨老便对他的稳态微聚束概念非常重视。
在首次提出五年之后,正式立项进行研究,甚至还特意邀请了徐源加入。
说明杨老是希望看到此概念继续研究下去的。
之前此概念还没有完成验证,无法确定是否具备高潜力和高价值,国家也自然不可能贸贸然,批下经费来建造国产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装置。
不过现在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概念已经验证成功,证明了其潜力和研究价值,如此建造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装置,也就成了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
最多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还需要和杨老认真商谈。
这也是赵翔急着回燕京的原因。
……
几天后。
顺利从柏林返回的赵翔,第一时间便带着详细的试验验证结果报告,来到科学馆二楼办公室。
同杨老进行了详细汇报,并提出建造国产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装置的想法。
对此杨老并没有立刻表态,反倒是把徐源也给喊了过去。
值得一提的是,徐源无疑看好稳态微聚束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表达了支持的意见。
认为建造国产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装置,确实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而最终情况也基本和他预料的差不多。
仅仅过去了一个多月时间,上面突然便传来消息。
同意在燕京建造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装置,用于光子科学研究领域。
并在网上进行了公示。
只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知道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装置的作用,也不清楚稳态微聚束的验证成功,能给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带来怎样机遇。
因此连热搜都没有登上,便很快被网上新的事件热度覆盖。
但到了十月底之后,最让广大网友期待的事情,肯定还是要属院士新增名单的公布。
大家都很清楚,徐源本来就已经是箐华二级资深正数学教授。
且获得了菲尔兹数学奖。
去年彻底证明霍奇猜想后,又接连把沃尔夫数学奖和阿贝尔奖拿到手。
成功实现了世界数学奖项大满贯。
硬生生让国内数学界,成为世界数学的权威所在。
面对这些数学领域的成就,哪怕徐源才三十岁,也显然有资格入选科学院院士。
所以还没等科学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单,以徐源能否入选院士为词条的话题,便已经登上了微博热搜榜首。
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大家纷纷对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绝大多数都认为徐源应该当选院士。
“算算时间,这几天院士名单就该公布了吧,不知道有没有徐教授的名字。”
“徐神为国内数学界带来了这么大荣誉,入选科学院院士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吧,像这样的顶尖人才,我相信国家肯定会非常重视。”
“先提前祝贺徐教授,以后就该称呼徐院士了。”
“我记得今年徐教授好像才三十岁吧,如果真能成功当选的话,可是打破咱们国内的院士年龄记录了。”
“别说是国内,放眼全世界恐怕都找不到第二个。”
“真令人羡慕啊!”
“别人三十岁入选科学院院士,我三十岁捡根棍子都还能跑到草丛玩儿半天。”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不过徐教授当选科学院院士的话,那我只能说是实至名归。”
“我倒感觉希望不是很大,徐教授在数学界取得这么多成就不假,但在年龄上还是太年轻了,估计会再等个两年才能当选院士。”
“反正名单估计就这两天的事儿了,到时候大家看看就知道。”
……
或许是科学院方面注意到了网上的舆论,在公布新增院士名单的事情上,表现的可以说很是效率。
几乎时间刚进入十一月份,便正式公示了新增院士名单。
2015年11月3日。
周二。
今天对于国内来说,绝对能够称得上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甚至以后有可能出现在课本中。
只因为在国内院士的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位,年龄才仅有三十岁的院士。
上午十点多。
伴随科学院率先公示名单,各大媒体也都进行了转发报道。
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冲上各大网站平台热搜榜首。
赫然成为大家讨论热度最高的话题。
因为大家在名单中,成功看到了徐源的名字。
于是纷纷跑到徐源的账号下面进行祝贺,共同见证新历史的诞生。
“我看到了徐教授的名字,徐教授真的入选科学院院士了。”
“见证历史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
“好激动啊!”
“庐阳一中发来贺电!”
“建议小学初中生把这个时间记下来,说不定以后考试就要考了。”
“我就知道徐教授肯定能入选院士。”
“大家要改称呼了,以后要叫徐院士才对。”
……
在大家的心中,徐源取得这么多成绩,凭借自身的实力和天赋走到今天这一步。
入选院士是应该的,更是民众希望看到的。
所以今天网络上的氛围格外和谐,大家都沉浸在这份喜悦中。
虽然成为院士的人不是自己,却发自内心为徐源感到高兴激动,甚至比自己当院士还要欣喜自豪。
从这种感情上来讲,倒是有种粉丝看到自己的喜欢的演员获奖,为此感到兴奋和骄傲一样,尽管徐源本来就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
而就在大家的注意力,全部都沉浸在徐源入选科学院院士上时。
工程院也紧随其后公式了新增院士名单。
在经过一些官方媒体的转发后,很快便有眼尖的网友发现。
徐源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使得不少人,有种满头雾水的感觉。
不太清楚是什么情况。
毕竟想的都是徐源证明霍奇猜想,实现世界数学奖项大满贯的事,自然是要入选科学院院士。
压根没想到还有工程院的事。
尤其当大家想到,徐源在航天和航空领域,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后。
顿时反应过来,徐源也完全是有资格入选工程院院士的。
但在彻底想清楚这件事后,很多人却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本来三十岁的科学院院士,就已经很令人惊叹,多少年都不曾出现一个,甚至以后都不一定能有人和徐源相比肩。
结果现在却告诉他们,徐源不单是科学院院士,还同时入选了工程院院士。
当这个消息快速传播开来后,国内各大网站的用户活跃量直线上涨,眼看都有种要瘫痪的既视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