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0章 虎牢关之战
    第40章 虎牢关之战
    明朝,洪武年。
    朱柏笑出了声,真的没想到唐太宗的承诺还能这么来解释,非要这么说,倒还真的全都兑现了。
    其余人也忍俊不禁,而不乏有人觉得自己似乎学到了什么。
    【经过这一次,唐军内部的气氛确实好了不少。而窦建德军内的气氛则开始日渐下滑。
    四月三十,窦建德的粮草运输部队又被李世民派王君廓带领一千多轻骑截杀,惨遭失败,连窦建德的大将军张青特也被俘虏。
    对此,窦建德军内想要就此撤退的想法日渐高涨。
    其实窦建德军队和之前的唐军有着类似的问题:已经建下了不小的功业,又有冀州这个基本盘,就这么退守也没什么问题。而在虎牢关这里又是好长时间都没什么进展,那何必非要在这里呆着?
    谋士凌敬建议窦建德“全军渡过黄河北上,攻占怀州河阳,安排主将镇守。再率领大队人马击鼓举旗,跨越太行山,开进上党县,虚张声势隐藏目的,不必麻烦作战。加速赶到壶口,逐渐惊扰蒲津,夺取河东土地,这是上策。实行这个方针定有三条好处:一是到无人防守的地方,军队万无一失;二是扩大地盘招募兵卒;三是唐军对王世充的包围自己就会解除。”】
    汉朝初年。
    “还是河阳和怀州,”刘邦悠悠道,“这两个地方确实至关重要,而上党地区对唐朝也确实不容有失。”要是真的能够打下河阳和怀州,那窦建德的兵马可就活了,而按照设想,打下上党的话,长安确实就坐不住了。
    不,按这么下去,唐朝会变成什么样子都不好说了。
    “但窦建德八成没有按照这个建议去做。”虽然就算真的攻打河阳和怀州也未必能够成功,但更可能的是,窦建德最后根本没有采取这个建议。
    毕竟,李世民就不说了,还有一个心急如焚、马上就要完蛋的王世充呢,他能撑到窦建德打下河阳怀州、再进军上党吗?
    显然不能。
    那他的人会让窦建德走这一条路吗?当然不会。
    宋朝,开宝元年。
    “不过,将领挟功自重、因功而不愿继续作战、不愿图谋全盘局势,这确实是问题。”这种时候,只能依靠主帅自己的个人威望和能力来压下其他反对声音,控制军队继续作战。
    这和那些想要抢功其实还是一个问题,都是眼中看不到大局、或者说看到大局但更愿意关心个人利益,而这时,主帅一旦压制不住,就是灾难性的后果。
    雍熙北伐的东路军中,不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窦建德准备采纳这个建议,但是王世充不停地派人过来告急,要求窦建德尽快援救洛阳,同时还暗中费重金收买窦建德手下的将领们,让他们帮自己说话。
    而在王世充的诉苦、一群将领的帮腔下,窦建德改变了想法,决定继续进攻虎牢关。
    窦建德的妻子曹氏也劝他采纳凌敬的意见,但同样被窦建德拒绝,并认为自己这时候去河阳离开虎牢,是“畏敌而弃信也”。
    于是,窦建德继续和李世民在虎牢关对峙。
    而与窦建德不同,此时唐军又获得了一批兵马,四月初一,益州行台左仆射窦轨率领巴、蜀兵马前来与李世民会师。】
    汉朝初年。
    刘邦确实代入了自己当年成皋城战役,但想着想着,他突然发现一件事情:“王世充是撑不下去了,洛阳之围再不解除,他自动就投降了,这是因为粮草。那话说回来,虎牢关的唐军,粮草是充足的吗?”
    虎牢关本身是能够储存一定的粮草作为备用的,但洛阳城外的唐军此时能够给虎牢关供粮吗?特别是在这种两军对峙的情况下。
    如果后方不能稳定供粮,那留给李世民的时间也不多了。
    【既然决定继续走虎牢关,窦建德自然开始奋力探知唐军的情况,以便制定作战计划。
    与唐军对峙二十多天后,窦建德探知到了一个情报:唐军的马匹等牲畜饲料差不多吃完了,需要直接去黄河北岸放牧。于是,根据这一消息,窦建德决定趁唐军放牧黄河北岸、军中没有足够马匹的时候,偷袭虎牢关。
    从这个决策上,倒是没什么问题,毕竟唐军的骑兵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
    但是窦建德的情报保密工作没做好,很快他的这个计划就被李世民的探子知道了,随后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彻底破局的好机会,于是他决定就用这个饵,把窦建德钓上来。
    五月初一,李世民到北渡黄河、到广武山查探敌情,同时把千余匹马放在黄河浅滩来引诱窦建德。
    窦建德上钩了,在五月初二率领大军倾巢而出,最终在汜水旁陈兵列阵,因人数众多而绵延数里之长,还伴有擂鼓呐喊之声,声势赫赫。】
    汉朝初年。
    刘邦摇头:“窦建德有些心急了。”不过,两军对峙的时间已经不短,他们还与唐军不同、是主动进攻的一方,再加上洛阳的王世充大约真的下一刻就得自开城门,他有些着急倒也正常。
    只是,这个保密工作没有做好,这样一个关键的决策部署居然被泄露给了李世民,这就是真的出大问题了。
    萧何也道:“情报一事,乃重中之重,臣等必不会让大汉也出现此等问题。”情报啊,在战争中,情报在某种程度上当真是比人命还要重要的东西,若是己方就像那唐太宗一样能够屡屡破获敌军情报,那当然再好不过了;但,怕就怕,自己成了那个情报屡屡泄露的一方。
    你的每一步都被敌人知道,错失关键机会不说,还会被敌人反过来攻击……
    探知敌人情报可能没那么容易,但保住自己的情报确实一定要做到的。
    汉朝,元狩四年。看到情报被泄露,刘彻一方面把自己带入唐军,觉得此事甚妙,窦建德此次倾巢而出,那消灭对方也就在这一次了,完全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但另一方面,他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大汉的情报泄露问题——元光二年,马邑之战!
    不要说那次战役匈奴进入包围圈后,大汉能否达到作战计划中的目的,这些都是进入包围圈后的事情。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件事、这件包围埋伏匈奴的计划被泄露出去了!匈奴压根没有进包围圈就跑了!
    其后匈奴还四处劫掠,报复大汉。
    明朝,洪武年。
    说起来情报这件事情,朱棣就想起来那个周边国家林立的宋朝:“我记得,宋朝的时候各类间谍十分活跃?特别是宋辽之间的情报输送。”
    朱棡点头:“没错,当时间谍和情报输送很多,而且宋金也不少,南宋的时候不是有个刘蕴古来着。”
    【面对窦建德大军来袭,唐军中不少将领心生惧意。
    李世民依旧在战前带领骑兵登高以望敌阵,又对唐军将领进行开解:“贼起山东,未见大敌。今度险而嚣,是无政令;逼城而阵,有轻我心。”
    窦建德的兵马别看人多,都是一群没见过什么正经敌人的乌合之众,现在他们在靠近虎牢关城墙的地方结阵,是轻敌;结阵作战了还在呐喊叫嚣,这正是没有什么政令纪律、军队散乱的表现啊!
    面对这样的敌人,何必担心?
    这样的军队,是要我们坐得住、按兵不动,他们自己就会生乱,气势不断衰减,等到时间长了士卒饥饿,他们自然就会撤退,等那时,我军趁势追击,无往不克。
    唐军就按照李世民的计划开始坚守不出,静静等待时机。】
    汉朝初年。
    “未见大敌?”刘邦笑了,神迹对窦建德着墨不多,但若当真如这唐太宗这句话所言,窦建德的大部分兵马都是没有经历过与真正强大的敌人的大型会战的话,那确实也只是一群没什么大力量的军队了。
    对于这样的军队,他们强大之处在于他们的人数众多、士气正隆,但大量的人数也可能反过来成为导致失败的致命弱点。
    只要他们的士气一散、阵脚一乱,可能都不用唐军多做什么,就会自行崩溃。
    “士气,人心向背,这才是关键所在。”不然李世民为什么每次都要在唐军内部士气有些低的时候,去打一场仗提振士气,或者认真和将领们细细分析一通?
    窦建德倒是不知道是没有注意到还是无力顾及士气的问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若是在城下列阵还一直与唐军相持,很容易士气就会崩掉。
    每一次,李世民都能够找到一个己方最小损伤、而又最大杀伤敌人的时机和方法,消灭了敌人,却不至于让唐军受创,还能继续应对新的敌人。
    【在对峙期间,双方也有过小规模的交战。
    窦建德的军队轻视唐军,其实也是因为窦建德本人就轻视。他派了三百骑兵一路来到距离唐军一里的地方,向李世民邀战。李世民则让王君廓带领两百名长槊兵与敌军交战,双方不分胜负,最终各自退兵。
    其后,尉迟敬德又和高甑生、梁建方三人一同骑马突入窦建德阵中,生擒了王世充的侄子王琬,带着他的骢马回到唐军之中。
    唐军和窦建德小规模来来回回,窦建德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强攻虎牢关,只能一直对阵下去。
    但他的士卒们很快支撑不住了。自辰时到午时,士卒们又饿又累,都坐在了阵中,又争着饮水,作战之心已经消弭大半,想要撤军的心思则越发浓重。
    窦建德军中如此混乱的情况,自然瞒不过唐军,李世民觉得时机差不多,就先派遣骑兵冲进敌阵,看看窦建德的军队是什么反应。
    结果当骑兵冲过去的时候,窦建德的军中果然动摇,李世民判断,这时候已经“可击矣”!于是亲自率领轻骑,一马当先,冲向敌阵。】
    隋朝,开皇十八年。
    杨坚看着唐军骑兵和步兵的高超作战水平,一下子就想到了如今大隋的精锐士卒们都被杨广霍霍了。
    一想到这一点,他的心就痛得滴血,那是大隋的家底啊!那是大隋,不,或者说从北魏以来攒下的精良家底啊!
    虽然不是不能重新训练,但难道原本的力量全部折进去就不让人心疼吗?
    还有天幕里面那个被尉迟敬德几人轻轻松松就生擒的王琬,他的那匹骢马,这样的体格、这样的品相,怎么看怎么像是大隋皇家宫苑里的御马。
    废物!骑着这么好的马,居然这么容易就被擒住了!
    秦朝。
    “军心动摇,秩序全无,这窦建德的兵马果真是乌合之众,未见强敌。”嬴政摇头,对窦建德军表示看不上眼。
    一方面,从辰时到午时,时间过长,军内确实会有动摇或者影响,但是足够精锐的士卒是可以维持一个基本的阵势的,像窦建德的士卒这样直接坐下、争抢喝水,完全不是什么精良军队的表现;
    另一方面,士卒是如此,那军中的各级将领呢?维持军队纪律、阵型和士气不应当是他们的责任吗?结果,不知是无力管束,还是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情况需要加以改变,放任了士卒的散乱情状。
    【李世民带领骑兵冲锋陷阵,唐朝的大军紧随其后,冲着窦建德军队的薄弱之处就扎了过去。
    窦建德此时急忙回军指挥,可还没有等他指挥好军阵,李世民的攻击就已经到了,面临唐军的窦建德兵马顿时开始溃散,阵脚大乱。
    此时,想要完整地指挥军队已经不可能了,唐军完全占据了先机,而得益于整体较高的军事素养和更为精良的装备,唐军在敌阵中四处冲杀而伤亡较少,比如淮阳王李道玄挺身冲锋陷阵,几番进出,身上聚集的箭已经像刺猬一样,可勇气仍然不减,行动也没有什么阻碍。
    李世民率领史大奈、程知节、秦叔宝、宇文歆等人将旌旗卷起,冲入敌阵,反反复复来回冲阵,穿透敌军阵势,鏖战了四五次后,终于击溃了窦建德的大军。
    李世民在敌阵后方展开唐军旗帜,窦建德的兵马一回头反而看到了唐军的旗帜,顿时惊慌失措,开始溃散。唐军追击,打了三十里,斩首三千多个,俘虏了五万多人,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还在阵中活捉窦建德。
    随后,李世民带着窦建德到了洛阳城下,见到窦建德已被生擒,王世充知道大势已去,最后带着统属的文武官员出城投降。
    至此,李世民平定了窦建德、王世充两大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奠定了唐朝版图,唐朝的基业彻底稳定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