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从这天起,清欢的日常中,多了泡澡跟骑马。
洗髓液很神奇,它不能让人脱胎换骨,也不能让人的身体变得更强……
但它能让人的身体变得敏感!
是的,每次泡完澡后,清欢的身体就变得异常敏感,甚至穿上衣服后,都能感受到衣服跟皮肤之间的磨擦。
每次泡完澡后,清欢都要穿上一件极薄的单衣,然后去骑马。
而且是没有马鞍跟马镫的马,由八位护院之一的赵定牵着,在村子里颠了一圈又一圈,直到洗髓液的效果减弱为止。
皮肤敏感,马儿颠颠,大腿内侧的皮肤跟马背的摩擦,那滋味……啧!
等清欢骑熟悉了,赵定就不再牵着,反而另外骑了一匹马,跟在清欢后面,时不时抽一下清欢胯下的马屁股,让马儿狂奔……
骑马的时候正心诚意,全身心的感受马儿奔跑时的韵律,节奏,再让身体与马儿配合……
仅仅七八天,清欢不仅骑术大增,而且大腿内侧的皮肤也不会再磨破了。
不是皮肤变粗糙了,而是清欢骑在马背上,已经能随着马儿奔跑,调整下身劲力,配合马儿的起伏了。
因为没有马镫,所以骑马时清欢必须用双腿夹紧马腹。
没有马鞍,清欢必须用上腰腹之力坐稳马背。
等习惯了马背后,清欢就没有再坐过凳子,无论是吃饭还是写字,读书,他都是蹲着马步。
就连跟老夫子下棋玩布局游戏时,清欢也是蹲着马步。
长衫的下摆遮住下身,所以旁人根本看不出来,只当他还坐在凳子上,但只要用手触摸一下清欢的腰腹跟腿部,就能明显的感受到,他腰腹以下,都在有节奏的一股一张,一紧一松。
老夫子没修行过武道,所以招来赵定,问道:“他练得怎么样了?”
赵定眼神古怪,道:“少爷的马步,真的站出一匹马来了!”
老夫子又问:“效果怎么样?”
赵定想了想,道:“再这样坚持一个月,少爷的下半身劲力就算是明白了,可以入品了。”
老夫子眉头一挑:“一个月入品?你没骗我?”
赵定弓腰,道:“不敢欺骗老爷,少爷真的非同寻常!”
老夫子摆摆手,让赵定退下,看着清欢的眼神,不免有些惊叹:“原以为你只是读书悟性超群,没想到修炼起武道来,却也是天资非凡……”
清欢落子,笑着道:“老师是担心我沉迷武道,不愿走儒家修身?”
老夫子也不否认,道:“修行武道时,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自己在变强,但儒家修身却需要持之以恒,最终还不一定有结果……正常人心里都会有所择决。”
清欢笑着道:“正因为成果明显,所以没什么挑战……老师,我喜欢做有挑战的事!”
老夫子愣了一下,哈哈大笑起来,道:“儒家修身,在于念念不忘,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如道家所谓的“结圣胎”!
正心诚意,此念心中长存,时刻遵守,为师相信,你必然能抵达“至诚”之境……从明天开始,你学习射箭吧。”
清欢点头,道:“老师还是不放心学生……好,听老师的。”
射,是一种礼!
心正,身正,射出去的箭自然也正!
让清欢学习射箭,除了让他感受上肢劲力外,最主要的还是让清欢“心正意诚”!
他还是担心清欢偏到武道上去。
老夫子坦然道:“无他,为师对你的期待太大了。马步,能让你感受并壮大腰腹之下的劲力,而射箭,则是感受并壮大上身劲力。
等二者结合,感受全身劲力,到时候你自己创造一套动作,把劲力整合起来,如此,你的武道便算是入品了。”
清欢楞道:“还需要我自己创造?”老夫子笑道:“只有自己创造的,才最适合自己。”
清欢不解,道:“可是老师,我没有任何的战斗经验,并不知道如何调动劲力才能发挥最大威力。”
老夫子摇头,道:“那就不是我要考虑的问题了。”
清欢吐气,道:“好吧。”
……
清欢似乎武道的天资真的很好,在学完射箭后,他只花了大半年时间,就创造出了一套动作,整合了全身劲力,武道入了品。
那是一套快慢结合,刚柔相济,动静有序的动作,整合了全身劲力,轻灵柔和的动作中,却带着暴虐的刚猛之势!
轻柔之时,赏心悦目,刚猛爆发,骇人失色!
清欢不仅创造出来了,甚至还结合呼吸,形成了有效的吐纳,过程之顺利,就连清欢自己都为之吃惊。
就好像他本来就会一样!
他吃惊,老夫子更吃惊,看着清欢演练完后,老怀大慰,道:“《易经系辞》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你这套动作,深的其法,就叫“太极”吧!”
《易经》是儒家必读经典,所以“太极”从来都不是道家独门理论,反而在儒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清欢收势,吐气,身体微热,道:“听老师的,就叫“太极”,老师觉得这套动作如何?”
“说是动作,但为师却更看重其中的理念!”
老夫子笑呵呵的道:“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结合你的吐纳法,这套动作能让你直入三品,等将来找到自己的心意,心与意合,进入四到六品不成问题。
老夫当初创造的那套雏形功法,比不上你,回头你拿到了不要修炼了,只当做参考即可。
你这套动作中的理念,能够走得更高,更远!”
清欢笑着应下。
老夫子示意清欢跟上。
二人一路来到河边,沿途村民纷纷打着招呼,熟稔中带着尊敬。
站在河边,老夫子看着河中水波,长久的沉默不语。
清欢静静的站在他身后,心神安定,毫无急躁,也不开口,默默地陪着。
许久之后,老夫子才道:“礼,是什么?”
这是老夫子第三次问这个问题。
启蒙时问了一遍,启蒙后问了一遍,如今是第三遍。
清欢再次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道:“礼是心中天理,心中良知!心无外物,唯存天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老夫子哈哈大笑,道:“好一个“知行合一”!你已出师,可以离开了!”
清欢后退一步,双膝跪地,大礼参拜,道:“老师授业之恩,永不敢忘!”
老夫子颔首,道:“《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人生三乐,为师能得其二,大慰矣!”
扶起清欢,老夫子问道:“此去,欲作何为?”
想要有什么作为?这是在问清欢的志向,也就是“三十而立”的人生抱负。
清欢笑了笑,道:“清欢即可!”
老夫子一愣,哈哈大笑,笑声几乎传遍了整个上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