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全员参股计划
“东来,不用担心了。接下来的时间,只要我们公司的运行轨迹继续如常,几年内我们应该就能够把所有的钱还了。这是我和赵总商量的新的筹集资金计划,季总你看一下。”
望着季东来的背影,辛丽眼睛里也是欣慰。
这段日子全公司加起来上万名员工的担子压在几个人身上,绝大部分是季东来一个人身上,谁都性白,季东来这个年轻人是怎么过来的。
平日里在几个人的面前,季东来都是那种十分轻松的样子,但是季东来的头发撒不了慌,白了一大片。
“全员持股计划?辛总,你不是最反对这件事么?”
望着辛丽递过来的计划,季东来有些吃惊。
辛丽进入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收走了老员工的股份,现在这是怎么回事?
“一方面是筹款,解燃眉之急!那么一大笔资金每天银行的利息很多,一旦滚起来不是闹着玩的。我们从员工这里筹款,所有正式职工都可以购买。”
“每年我们从公司盈利里面拿出来一部分作为分红,这几年我们公司的业绩蹭蹭的涨,所有人都看得到。年末的时候,奖金都不低。”
“我们开始全员参股,降低奖金。增加员工的向心力,我刚来企业的时候,那时候很多风气还没转变过来。”
“现在全员持股,实际上说的明白点,就是全员参股。员工把家里不用的闲钱放在公司,以年度为单位分红。”
“哪怕是管理层也可以选择购买,增加收入,让员工不敢再玩忽职守都是好事。最重要的,先把那部分欠款还上去,肥水不流外人田,与其给了银行不如给了员工。”
说到这个计划,辛丽也十分无奈。
季东来送走了gh资本没错,但是也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当下发展势头很猛没错,真的遇到了大事发生,公司盈利效果不好怎么办?将来有可能公司就被这该债务压死。
而且背负债务的公司,管理层的心里都不稳。
全员参股则不同,同样是有债务,但是对象是员工。一方面利息低,另外也能够让员工对公司更有信心。
按照辛丽的计划,普通员工两万起买,五万封顶。
小管理,十万封顶。中层管理二十万封顶。
高级管理五十万封顶,所有的参股不得转卖,不得代持股,年度为单位,中途要退出没有股息和分红。
退股只能卖给公司,其余的人不得购买。
“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做?”
望着面前的计划,季东来犹豫了良久。
五个亿的贷款,每天的利息都能吓死普通人家,更何况是以年度为单位。现在赵树影和辛丽的计划不妨是一种最好的解决办法。
“马上年底了,年底我们开表彰大会的时候做!正好那个时候员工手里有钱,如果一切顺利,我们能够很容易把这部分借款全都还了。”
一场面对外界资本的抗争让管理层团结了很多,尤其季东来三人,终于腾出手来的辛丽开始主动分担季东来的责任。
作为职业经理人,这一年,对方主要就是制定细则,整个公司最重要的钱还是季东来来弄。
合理的分工让老外没有可乘之机,现在是对方站出来的时候了,季东来想了一下在计划书上面签上自己的字。
“由三福还没回来么?”
外部敌人消灭了,现在该轮到内部了,季东来立马想到了由三福,对方不交报告案子吃里扒外,季东来忍了很久了。
对方已经出国一年多了,按照季东来的要求,对方早应该回来述职,现在仍旧没有回来,说是报告没做完,实际上早就完成了。
优度斯在辽宁那边打官司,液压件已经开始部分还款,纪亮也拿到了一部分货款,公转非关键时刻,那个人终于快要出来了。
“还没有,由总说自己腿摔坏了,年底回来!”
说到由三福,辛丽言语中也是不满意,季东来点了一根烟。
“由总今年的分红全部扣下,津贴停了,工资也停了,所有的津贴扣回一年的账期即可!另外保险和公积金全都停了,他那两个手下全部停发薪水和补助,告诉那两人的家人,这个月底如果两人不能够回到玻璃厂述职,视为自动离职。”
“由三福的办公室收拾一下,你们给他下通知时候电子邮件一份,电话通知一份!今年我们比较困难,老外撤资,如果他一意孤行不要担心,我们自己也有项目。”
抽了一口烟,季东来对由三福心里升起严重的不满,暗道给脸不要。
今年玻璃厂效益出奇的好,年底的分红绝对是一个让人血压升高的存在,季东来不相信孙子不动心。
事实证明,季东来的预料是非常准的。
“由总,再来一个,这边的伏特加味道不错,等咱们过年回家再给你弄点家乡的老白干,那个舒服!”
“由总,我敬您……”
雪山中间大平原上面,万物开始凋零,一片灰蒙蒙的建筑物边上,偌大的一片厂房正在冉冉升起,周围的土地已经平整完毕,一片厂房拔地而起。
与季东来那边追求框架房相比,这里都是瓦楞板加上框架,几乎都是焊接。
主体的炉子这里还没有开始,水泥地基这些东西正在建造。
“你们俩是我最好的手下,年后回去好好交代一下,以后这边就是咱们爷们儿的天下……”
说到这边的事情,由三福眼睛里都是兴奋。
想起自己的各种违规,季东来都对自己几乎视而不见,证明对方离不开自己,由三福心里格外美,尤其知道现在季东来无暇顾及自己。
大别克这边给的钱非常丰厚,加上今年公司的各种分红,自己再有一年就能够退休了。
这边的超低教育水平,来的所谓专家都是放羊的,由三福是工厂绝对的技术核心,大别克一伙人给与足够的尊敬和奖励。
一旦整个生产线建立成功,待遇可想而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