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新年
夜色中的皇宫又恢复了安静,一盏盏灯火点亮在各处殿宇中。
李绩解释道:“三日前送来的消息,阿史那社尔让人送去了话语,让阿史那车鼻来长安觐见,但在路上似乎是其族人游说,他惊惧而逃。”
听着这些话语,李承乾缓缓拿起茶碗,目视前方地饮下一口茶水。
长孙无忌低声道;“是否要派出兵马征讨?”
李承乾又放下茶碗,看着眼前的名册又道:“现在要去草原上找这个人恐怕不容易吧。”
“需要些时日,要在草原上剿灭一支突厥兵马,动辄就是上千里的奔袭。”
这位新帝又沉默了,两位辅政大臣站在殿内保持着躬身行礼的姿态。
殿外又是太上皇与孩子们的玩闹声。
内侍向着殿外看去,面露笑容,现在的陛下就是如今的太上皇了。
安静了片刻,李承乾拿起一卷羊皮,道:“今年阴山漠北诸部送来的贺礼都在路上了吧。”
“回……回陛下。”长孙无忌正了正神色道:“确实在路上了。”
李承乾沉声道:“告知阴山的突厥人,漠北人,乃至回鹘人与安西都护府,但有发现阿史那车鼻的踪影,可当即拿下,活捉者赏万钱,哪怕斩首者,朕也不吝赏赐。”
长孙无忌行礼道:“臣这就去安排人手。”
见眼前的新帝点头了,长孙无忌脚步匆忙离开。
殿内就剩下了英公。
殿外,父皇与孩子们的玩闹声也停下了。
李承乾扶起还在躬身的英公,低声道:“让远在边关的将士们也回家吧,再安排将士陆续换防。”
李绩作揖道:“喏。”
“朕会给将士们安排赏赐的,三五年了,他们也该回家了。”
“末将领命。”
待英公也离开了,李承乾回身看向一桌子的奏章与贺书,伸手拍了拍,而后也没打算当即就看,而是走出了殿外。
李世民就坐在殿外,看到穿着天子冠服的儿子,抚须道:“你母后的手艺很好,这一身很适合你。”
李承乾在父皇身边坐下,道:“往后的国事还望父皇多多过问。”
李世民摇头道:“朕就不过问了。”
抬头看着头顶的星空,耳边还有忙碌的内侍走过时的脚步声。
“朕打算搬出皇宫去住了,与你母后在北苑边上修个房子,平日里种田也好。”
李承乾道:“带着於菟一起去吧,有他在父皇与母后也不会觉得寂寥,父皇与母后可以多来宫里看看儿臣。”
李世民看着那个还幼小的身影,缓缓点头。
“无妨,让这孩子每月留几天时间来宫里就好,父皇说过要亲自抚养这个孩子的。”
李世民颔首道:“你也说过让他在乡野历练,从最底层开始与乡民生活在一起,你放心,有朕在。”
“嗯。”
李承乾还坐在原地,直到父皇牵着於菟走远。
这些天父皇还会住在太液池边,待在龙首原的一切事宜安排好,也就是这三两天的时间,就要离开皇宫了。
心中纵使再觉得空落落的,也要往前看。
李唐的社稷这才刚刚开始吧。
一个年迈的内侍站在太子身边,以前他是武德朝的内侍,之后照顾在陛下身边,现在站在新帝的身边。
李承乾看向这个白发苍苍的内侍问道:“还不知如何称呼。”
“老奴姓陈。”
“好。”
内侍闻言也是谦卑一笑。
李承乾离开了甘露殿,而是一路来到了东宫,现在的东宫很忙碌,小福安排着宫女与内侍正在搬运着东西。
苏婉与宁儿一起行礼道:“陛下。”
李承乾看着眼前一位皇后与一位妃子,又道:“这个家终究要搬空了。”
宁儿穿着蓝色的衣裙,发丝上戴着银钗,她回头看向东宫的一座座殿宇。
苏婉也是感慨万千,道:“孩子跟着父皇走了吗?”
李承乾牵着妻子的手,道:“他如今是太子了,要从最底层开始历练,父皇与母后会带着他在乡野生活,往后每月都会有几天留出来,能够回宫里。”
苏婉道:“这孩子自小就玩闹,如此也好,看久了也就觉得烦。”
李承乾忽然一笑,“其实也怕父皇与母后会宠坏孩子。”
目光看去,小鹊儿正牵着三岁大的妹妹小孟极,从殿内走出来。
她还拉着一个小木车,那小木车上都是玩具与书籍,这是她自己的东西。
小鹊儿道:“爹。”
李承乾抱起小孟极,又看着小鹊儿道:“饿了?”
她摇头道:“妹妹她困了。”
李承乾又道:“走吧,我们往后住在两仪殿。”
小鹊儿又问道:“两仪殿很大吗?”
“比我们东宫大多了。”
当一家人走过了还有一众东宫的宫女与内侍走过立政殿与武德殿。
现在的立政殿与武德殿都已关上了门,这两座殿宇在将来一直都会是如此。
走过一座座的殿宇,一家人终于来到了两仪殿前。
李承乾道:“你去挑选一个房间吧。”
“好呀。”小鹊儿快步走入了殿内,在一众宫女与内侍安排下走入了殿内。
老内侍一直站在一旁,其实新帝只有一位皇后一位妃子,这以后宫里的生活就会简单很多,太上皇的妃子们也都离开了,杨妃往后会与吴王生活在一起,韦妃拜入了道门,其余的人都各自有了安排。
除夕时,陛下与皇后都将这些事安排好了,将整个皇宫与天下都交给了这位新帝。
今夜有人无眠,有人睡得安宁。
深夜,李承乾看着眼前的皇宫舆图,吩咐道:“父皇当初挑选的百骑禁军也派往父皇身边吧,往后在外面建设一个村子,保护父皇与母后,还有太子的安全。”
“喏。”
内侍老陈又递上一张纸,道:“陛下,这是现在的宫里的殿宇图,是否要做增改。”
现在的长安皇宫内,往后东宫会一直空置着,倒也不用再建设了。
李承乾将几座殿宇改了名字,随后也就作罢了。
见陛下没有要新设殿宇或者改建殿宇的想法,内侍了然。
夜色已深了,冷风从殿外吹入。
内侍老陈带着余下的人全部退去了两仪殿,关上了殿门。
李承乾一个人坐在烛台边,看着来年的科举安排。
“想要什么封号呀。”
闻言,本来就没有睡意的小鹊儿这才走过来,她乖巧坐在边上,道:“女儿也不知道该要什么封号。”????李承乾笑道:“你是长公主怎么能没有封号?”
言罢,李承乾从一旁的书籍上拿出一卷书,这是宗室早就备选好的公主封号,将其铺在桌上,道:“你挑一个。”
小鹊儿的手指在一个个公主封号下掠过,最后停在了安定二字,她道:“女儿也不知道好不好,若合适就这个了。”
李承乾揽着女儿道:“你喜欢这个封号?”
“嗯,安定!愿天下安定。”
“明日就让人告知宗室封你为安定公主。”
小鹊儿便高高兴兴地去洗漱入睡了。
翌日,天刚亮的时候,又下起了冻雨,李承乾走在皇宫中。
宁儿撑着伞陪在一旁。
现在的皇宫比以往更安静了,好多人都离开了。
登基大典之后,长安解除了宵禁,庆贺三日,这是父皇的旨意。
李承乾看着一座殿宇的门匾被换下,换成了新殿二字。
兴庆殿改成了新殿。
李承乾有些恍惚,现在自己是这座皇宫的主人,也是这个天下的皇帝了。
这种感觉来得很突然,又觉得像是从梦中惊醒一般。
长安城内,如今天已大亮,昨夜的欢庆之后朱雀大街乱糟糟的,京兆府早早就安排人清理朱雀大街,阿史那贺鲁穿着一身粗布衣裳,手拿着扫把满腹不情愿。
京兆府官吏喝道:“扫地!”
如此,阿史那贺鲁这才开始清扫。
好歹,当年他也是西域一大部族的可汗,没想到被押送到长安城之后,竟然成了一个扫大街的。
又有一队队官兵从朱雀大街匆匆出城,出城的人不少,甚至还有突厥人与西域人。
阿史那贺鲁好奇问道:“这是去做什么?”
京兆府的官吏低声道:“陛下有旨命突厥,漠北,回鹘人捉拿阿史那车鼻。”
再看看眼前这个人,那官吏斥道:“快去扫地。”
阿史那贺鲁又不情愿地走到大街上,拿着扫帚似乎有点认命了。
许敬宗如今官拜六部尚书之列,还身兼京兆府尹,已是朝中数得上号的人物。
他来到京兆府门前。
门吏连忙行礼道:“见过府尹。”
许敬宗迈步走入官衙中。
门吏跟在一侧,他也不明白为何今日明明休沐,府尹还会来京兆府内。
正在京兆府值守的颜勤礼,吃着一碗汤饼,看到人来了,起身道:“府尹。”
许敬宗看着挂在墙上的门匾,门匾上依旧写着恪尽职守四个字,回首看着桌上整齐堆放的奏章道:“这四个字真好呀。”
“我等一直恪尽职守。”
“没想到褚遂良也任职尚书了。”
心中知道其实近些年来,这位新任的府尹与褚遂良关系特别不好。
但这些年褚遂良的辛勤劳碌都看在眼中,他被升任民部尚书,好似也在情理之中。
包括于志宁他们,也都得到了封赏。
颜勤礼递上一卷文书道:“这是渭南送来的。”
许敬宗拿过文书,看着上面的内容。
颜勤礼一边解释道:“渭南的一批学子与一群士族子弟打了起来,动手的人还不少,还有一些人受伤了,双方斗殴的人数不少。”
许敬宗蹙眉道:“这是近年来第几次这般斗殴?”
颜勤礼回道:“有十余次了吧,不过……渭南县的几个乡长与县令都问话,是不是过了元宵在处置这些人。”
本就是过年时节,又正值庆贺新帝登基。
许敬宗吩咐道:“训斥一番,让他们做三个月的苦力,这么有精神打架,都给我去干苦力修淤地。”
支教进行有近十年了,大致上也有八年,这些年确实培养了不少人,而且都是崇文馆的支教之策下培养的学子。
受支教影响最大的就是关中子弟,现在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都是受崇文馆支教之下而学成的学子。
这些人是现在新帝以及科举制度最坚定的拥护者,也是支教之策最大的受益者。
不过这一次斗殴事件,并没有关中士族的参与。
许敬宗倒是松了一口气。
有小吏匆忙而来,道:“许少尹,听闻褚遂良给殿……不!是陛下,他给陛下送去国策了。”
闻言,许敬宗突然站起身,道:“国策?”
“说是治国之策。”
许敬宗思量片刻,又道:“给老夫准备笔墨。”
“喏。”
贞观一朝只有二十年,乾庆元年,正月初二。
李承乾本打算见一见诸多皇家的亲戚,来长安道贺的几个叔叔也都到了,还有几个堂兄弟。
而渭南县斗殴的事,也送到了这位新帝的面前,还有褚遂良的国策。
褚遂良人没来宫里,只是让人送来了奏章。
新殿内,这里保留了以前兴庆殿的样式,李承乾翻看着奏章,褚遂良是一个爱表现的人,也难得他正值新年,还送来了国策。
可能在他看来新帝登基就是要制定新的国策的。
李承乾看着洋洋洒洒的一篇国策,一字一句中无非看到的就是分地与扶贫两件事。
大唐平定天下之后,土地兼并的风气还是有的。
褚遂良希望在增补田赋的事上来给兼并人家施压,逼迫他分地,太理想了。
之后则是用扶贫之策,在河北与博州,黄河的北岸几个重要州府吸纳人口,开始建设。
洛阳的成果就在眼前,他觉得这种成功也一定可以复刻的,也太理想了。
李承乾吩咐道:“将这份国策,交给舅舅。”
内侍接过奏章,道:“喏。”
忙完眼前的事,李承乾走到新殿外,张弓搭箭瞄准了远处的靶子,一箭放出,箭矢精准地落在靶子上。
不是说褚遂良的国策不好,只是丽质她们还需要时间。
临川公主快步走来道:“皇兄,稚奴与慎弟的书信。”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长弓,拿过书信道:“他们在洛阳还好吗?”
临川道:“好着呢,父皇下旨让皇兄登基之后,他们兄弟两人几天间,常喝得大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