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85章 no money no talk
    第585章 no money no talk
    李萼还是把消息带回去了,哪怕这是一个坏消息。
    凤翔节度使不愿意出兵,确切的说,是节度使的态度还可以,但丘八们似乎群情激奋不愿意远征。
    这下可有点难办了,比想象中要麻烦。
    因为这不是收买哪个将军就能解决问题的。
    颜真卿一时间陷入两难之中。
    然而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户部尚书第五琦给颜真卿带来了一个好坏参半的消息:长安城内,有宗室开始高价售粮了!
    这算是个好消息。
    与此同时还有个坏消息:有大臣上书,要求朝廷出兵洛阳,打通漕运线路,解除河阳三城对于黄河的封锁!一时间响应者云集,声势颇为浩大。
    从前,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打通漕运通道,因此长安那些世家豪强们,他们府邸中粮仓内的粮食,压根就不敢卖。
    这些人怕卖了粮食以后,万一突然遭遇什么变故,有可能导致明年的粮食续接不上。
    所以长安城内的粮价虽然顶上天了,但通过正常的买卖方式,根本就买不到。也就是说,任何人想拿到粮食,就必须要动用关系。
    但是现在,朝廷兵马准备攻打洛阳的风声,也不知道是被谁放出去了,居然搞得朝中百官们都信了!
    漕运一旦通畅,那么江南与两淮的粮食自然可以运输到长安来,自然也就不存在买不到粮食的情况。到时候粮价暴跌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与其把往年的陈粮都砸手里,还不如降低价格放出来捞一笔。如此一来,便可以大量收买长安城内的店铺与产业,以及招募更多的奴仆与佃户。
    这个对于颜真卿来说,不是坏事,高价粮也比没粮食要强吧。
    然而真正的麻烦在于,现在长安朝野群臣激愤,都在要求官军能尽快攻克洛阳,打通漕运节点,不要再继续受制于人。
    于是压力开始传导到颜真卿这里了。
    “颜相公,出兵洛阳之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第五琦忧心忡忡的说道。
    漕运不通,对经济影响极大,造成了百业萧条。他这个户部尚书,比谁都更难受。屁股坐哪边,也就很好理解了。
    议政堂内,李泌不在,只有颜真卿在跟第五琦讨论出兵的事情。
    “本相也是这个意思,但现在不是要不要出兵的问题,而是朝廷窘迫,出不起钱了。”
    颜真卿苦笑道。
    钱哪里去了?
    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和籴了,从民间购买粮食,以供给长安的需要。
    要不然,长安城内估计得饿殍遍地!
    还有上次与皇甫惟明的贼兵在华阴血战,朝廷对有功将士都是封赏了的。
    虽然也没有足额发放,但这也是一大笔钱呀。
    失去了大片统治区,就损失了大半税负,财政自然是捉襟见肘。如今又要出兵,从哪里变钱出来,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控鹤军,他们不愿意为国出力了么?之前他们不还是……”
    第五琦有些搞不懂,之前方有德领兵的时候,控鹤军令行禁止很听话啊,为什么现在朝廷就使唤不动了呢?
    好用就多用,就往死里用,这是上位者们习惯性的看法。却丝毫不管下面执行的人,到底会怎么想。
    “这个或有内情,本相也说不明白。
    但我们不给赏赐,他们就不开拔,应该是没有什么异议了。”
    说完颜真卿眉头都要皱成“川”字,显然是为国事忧心。
    正因为李琩是个不管事的皇帝,所以颜真卿才坚信,他只是个被官僚与世家群体,推到前台维护稳定的人。
    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帝王意志”,来为自己保驾护航。
    现在出兵就是官僚集团的集体意志,甚至已经有权贵在开仓售卖高价粮牟利。若是不能打通漕运,那么这些人很可能就会因为缺粮,在今后几年中陷入极大被动。
    到时候这笔账算在谁头上可就不好说了。
    作恶的李宝臣他们确实打不过,但要收拾颜真卿,还是轻而易举的。
    对此,颜真卿一直在心中盘算着,究竟要开一个怎样的价码给李嘉庆。
    毕竟,有控鹤军出马,这一战基本上是十拿九稳的。
    “不如用当年的老办法,我们先定制一些债券,发给控鹤军将士。待他们得胜归来后,朝廷自然就有钱了。到时候让他们用债券找朝廷兑换绢帛或者粮食即可。”
    第五琦提供了一个“不是思路的思路”,简单说就是打欠条。
    类似的事情,基哥还在世的时候,可是发生过很多次的哦。所以这也不能说是第五琦的“首创”。
    只不过嘛,当年大唐如日中天,打出去的欠条,自然有人肯买单。可是现在已经是山河破碎了,再玩这一招,只怕不太好使吧?
    颜真卿心中有些犹疑,但看第五琦的模样,他也知道确实是没什么办法了。
    第五琦是管钱的,他说没钱,那就是真没钱了!
    “这个月,以及下个月,百官的俸禄不发了,当做军费送去凤翔府。其他的,发债券吧。”
    颜真卿长叹一声,他决定今日亲自去一趟控鹤军大营,说服李嘉庆暂且忍耐一下。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实施榷盐法,等此法铺开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打通漕运节点,乃是重中之重啊。”
    第五琦对着颜真卿深深一拜,苦苦劝说道。
    关中若是不依靠外部输入物资,是养不起这个从隋代就开始经营的“大长安”的。
    长安既是长安人的,也是关中人的,更是天下人的。若是没了天下人,那长安也就不再是长安了。
    颜真卿和第五琦都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明白归明白,人力有时而穷,没办法还是没办法。
    “明白了,本相这便去凤翔府吧。”
    颜真卿跟第五琦打了个招呼,随即招呼随从,一起出了皇城。
    ……
    历史上有些时候,是英雄造时势。
    但更多的时候,则是形势比人强。
    方重勇将韦坚写给自己的信,转交给李璘,就是在暗示这位亲王:我还有选择,但你已经没有了。接下来会怎么样,你自己看着办吧。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儿媳宇文氏“被迫离婚”,给了李璘当头一棒。又或者是韦坚的招揽信,确实让他慌得一比。
    现在这位亲王终于放下所有面子,来到了方重勇所在的汴州府衙书房。
    而方节帅也摆出一副谦虚的姿态,在府衙大门前迎接,并将李璘迎进书房内落座。
    端上来一壶美酒之后,方重勇看着李璘笑眯眯的问道:“殿下百忙之中来我这简陋的衙门,不知道所为何事啊?”
    他这是明知故问。
    李璘也没含糊,直接从怀里掏出韦坚写给方重勇的那封信,然后慢慢推到这位当事人面前。
    “不知道方节帅将这封信交给韦子春,有什么打算呢?韦子春将其交给孤的时候,孤也是一头雾水呀。”
    李璘沉声问道,他还是缺了点城府,居然就这么直接问出来了。????方重勇暗暗好笑,如果面前之人是郑叔清,起码得绕一百个弯子,才会旁敲侧击的把疑问问出来。
    李璘这货肯来府衙见面,说明他最近确实很有些长进,但比起那些老奸巨猾的官僚们来说,还是太嫩了点。
    “现在天下乱成这个模样,本帅认为有三个人罪莫大焉。
    其一便是先帝倒行逆施。其中种种,罄竹难书。殿下心中应该有数。
    其二便是那皇甫惟明、韦坚等人,贼心不死,率先发难立李琬为帝,割据河北。
    其三便是太子李琩,弑父杀君,为天下人做了个表率。以至于如今反贼遍地。
    皇甫惟明身死,韦坚失去依仗,李琬沦为傀儡,可谓是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韦坚这货居然还有脸写信,劝说本帅投靠于他,效忠李琬这个乱臣贼子,当真是岂有此理。”
    方重勇猛的一拍桌案,义愤填膺说道。
    这番话信息量有点大,高尚这个谋士不在,行政经验丰富的韦子春也不在,李璘拼命消化着对方话语里的深意,越想越是感觉奇妙。
    方重勇看似只是在抱怨,实则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位了。若是旁人听不懂,只能说明层次太低,根本不配上桌。
    李璘一时间颇有些感悟。
    方重勇说的确实是事实,天下乱成这样,跟基哥的倒行逆施不无关系,跟皇甫惟明率先叛乱不无关系,更是和李琩弑父杀君不无关系。
    但这些都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方重勇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即:不会忠于已经去世的基哥,也不会跟河北叛军勾勾搭搭的,更不会替弑父杀君的当今天子卖命。
    刚刚方重勇说了要誓死效忠李璘么?
    好像没有说吧?
    但排除上述“错误选项”,还剩下的选项,不就直接摆在那里了么?
    听完这番话,李璘不由得松了口气。
    看起来,方重勇是不会干转投李琬那种事情了。
    他把韦坚那封信交给韦子春,应该是为了敲打一下自己。
    李璘心中大定。
    然而,他忽然想到一个之前没注意到的问题。让他的脊背隐约有些发凉。甚至方重勇和他麾下的银枪孝节军,都不曾让自己有这样的恐怖感受。
    李璘忽然想起,韦子春好像也是京兆韦氏的人。是哪一房的不知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是韦氏某一房的一个牌面人物。
    毕竟韦子春也是开元时期就当京官的老官僚了啊,其履历一点都不比韦坚之弟韦兰要差。
    韦子春看到韦坚拉拢方重勇,会不会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呢?比如说,暗通款曲什么的。
    或者说方重勇将这封信交给韦子春,后者会不会是经过了一番极为激烈的内心斗争后,才不情不愿的将信交给自己呢?
    韦子春会不会认为,拥戴李琬,更顺手一些呢?
    和世家有关的事情……真的不太好说啊。
    京兆韦氏实在是太过于神通广大了。
    看到李璘脸上阴晴变幻,方重勇猜到对方很可能是开始怀疑韦子春的立场了。
    于是他加了一把火说道:
    “本帅原本是想亲自派人将这封信送到陈留县的,但当时韦子春恰好在场。他自告奋勇送信,又是殿下幕僚之首,于是本帅便顺水推舟让他送信了。
    是有什么不妥么?”
    当然不妥了!
    一般人拿这封信没什么,韦氏的人拿韦坚的信,问题可就大了!
    李璘面色微变,却只是轻轻摆手,没有再说什么。
    哪怕问题再大,他也不可能跟方重勇去说。
    “今日孤前来开封县,便是来感谢方节帅深明大义,能够以国家为重。”
    李璘弯下腰,对方重勇叉手行了一礼。
    他这种程度的恭维看起来极为拙劣,但在方重勇这样的奸诈之辈面前,却又显得有些另类的可爱。
    “殿下莫要折煞本帅了。”
    方重勇连忙将李璘扶了起来。
    他从镇纸下面拿出一张宫殿的草图,摊开放在桌案上,以供李璘查看。
    “殿下请看,这便是汴梁城皇宫的草图。宫墙长五里,宽四里,分为外宫墙与内宫墙两层。”
    李璘仔细观摩着桌案上的宫殿草图,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看到他那难以掩饰的喜悦表情,方重勇忽然想起某个名人曾经说过的话:
    人生之中,有三碗“面”最难吃。
    一曰人面,二曰情面,三曰场面。
    天子该有的派头,就是场面。看似毫无必要,实则不可或缺。
    什么是天子独有的派头?
    很多东西都是,比如成群的后宫妃嫔,比如一眼望不到头,伏跪在地宣誓效忠的精兵,再比如说堆积如山,数不胜数的府库。
    然而这些人或物,始终都比不上宏伟的宫殿。它就这样摆在那里,时时刻刻彰显着天子威严。
    哪怕天子出京,在某处落脚,都会有对应的“行宫”。
    这就是天子的场面。
    现在的李璘,最缺的就是一座宫殿,一座都城,来彰显自己的高贵。
    否则,何以号令四方?
    “殿下以为如何,明年秋收之前,宫殿会落成于运河之畔。
    而新都汴梁的建设,也会提上日程。
    殿下可以先登基称帝,一边住在宫殿里,一边等待着都城完工。
    至于将来,能进长安固然是好。进不了长安,也可以耐心等待下去。”
    方重勇对李璘抱拳行礼说道。
    “好!甚好!”
    李璘忽然感觉,自己次子的正室夫人被抢那档事,似乎也不算什么了。
    跟皇宫和都城比起来,一介妇人而已,算个球啊。
    他暗自庆幸当初没有说什么狠话,要不然,当初吐出的唾沫,如今就会变成屁股下面的钉子。
    李璘一把握住方重勇的手激动说道:“有方节帅相助,孤一定可以君临天下的。”
    常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李璘就是个高兴就沉不住气的性子。困境下他或许还可以把持住头脑,然而一旦看到前景光明,必然免不了得意忘形。
    这都还没登基称帝呢,就想着君临天下了。
    方重勇心中暗暗好笑。
    李璘啊李璘,江山都不是你打下来的,最后你又怎么可能坐得稳当呢?
    他一脸恭敬对李璘抱拳说道:“请殿下放心在陈留县休养身体,待宫殿落成后,殿下便可以搬迁入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