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于文中的方言。
    关于文中的方言。
    我看到有朋友说,上海话中的“你们”,不应该是“侬们”。
    是的。
    完全没有错。
    原文中,我一开始写的时候写的是“”,后来又改成了“侬们”。
    因为前辈们告诉我,网文不应该要有太高的阅读门槛。
    我写“侬们”,不正宗,但保留了上海话的特质,不会上海话的人,也能明白意思。
    但我写,就会造成读者的疑惑。
    又要多文字解释,或者后面加括号,再把它翻译一遍,大家看的时候就又要多钱。
    我知道一直有读者反应,文章中的解释性文字太多了,但其实我也完全不想这样。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阅读门槛的问题。
    艺术类有些知识,是大家知道的,比如毕加索,有些是大家不知道的,比如德库宁。
    对美国人来说,也许德库宁比毕加索更加的重要。
    可我上来就写给德库宁,或者汉密尔顿,读者知道我说的是谁么?至少不是所有人。
    难道我还要要求读者一边看小说,一边查资料么?
    别逗了。
    我算老几,大家是放松来的,又不是上课来的。
    我只能尽可能的照顾所有的读者。
    再比如那些文中的(注)。
    (注)我分为两点。
    一是文中的注,我会注意,把这些文字删除和不删,大家的钱是一样的。
    二是即使这样。
    不加说明也不影响大家阅读的注,我一般都会放在结尾作者的话中。
    虽然最多也只有一分钱的差别,但我觉得这是态度问题。
    再举个例子。茜茜公主——我知道,以安娜的身份,她在谈话中提到茜茜公主,她一定说的是“伊丽莎白皇后”而非大众常听见的“茜茜公主”。
    这才正宗。
    我知道这一点。
    但这么写,会造成读者的阅读障碍。
    最开始的时候,文中安娜叫的是“茜茜公主”,然后有读者问,这么叫是不是不够正统,应该叫伊丽莎白皇后?
    我想。
    好吧,于是在很多章以后,安娜小姐再一次提到茜茜公主的时候。就变为了伊丽莎白皇后。
    然后我又接到了评论反馈,他们不明白这个人是谁,还以为说的是英国女王。
    你看?
    这就是问题所在。
    是第一个读者过于吹毛求疵了呢?还是第二个读者没有查好资料呢?
    不。
    当然都不是。
    两位读者都没有问题。
    写的不正宗,提意见一点错都没有。
    读不懂是谁,提意见更是一点错都没有。
    网文出现这种问题,当然是作者的问题,所以作者也只能偶尔写的婆婆妈妈了一点。
    像茜茜公主这个问题,我觉得没必要解释,所以后文中就又全都换成了没有理解门槛的“茜茜公主”。
    而有些东西,可能是真的有必要解释一下的。
    很多作品中的解释文字和资料也是同样的问题,我不知道,没有了这些文字,不介绍那些美术概念,会不会造成观众老爷们阅读时的困扰。
    希望大家能互相理解。
    我会努力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