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常浩南的发言之后,从员工代表,到与会领导,脸上几乎都闪过了意料之外的神色。
只不过,两拨人意料之外的点不太一样。
领导,以及兄弟单位嘉宾的想法,主要是觉得这帮家伙胆子不小。
实际上,上级已经考虑到了航空动力集团作为一个全新组建的企业,大部分领导班子成员也都缺乏大型组织管理经验,并没有在“九五”计划的框架内设定硬性的发展目标——
哪怕集团下属的大部分厂所都是过去就存在的,但组织架构变动放在任何年代都是个非常麻烦的活,不可能说集团今天挂了牌,明天就能按照跟过去相同的效率运转起来。
而且,目前集团下属的绝大多数力量也都被集中在涡扇10这个项目里脱不开身。
因此,这三个型号的发展方向其实属于集团内部决定。
换句话说是自己给自己上的强度。
就连丁高恒此前都不知道。
虽然常浩南在发言中并没有保证任何时间表,甚至没有提到具体的型号名称,但既然在这种正式场合说出来了,那就相当于是划下了道道。
尤其以后有领导来视察的时候,如果问起来你们之前说的那三个型号发展状况如何,你要是答曰完全没动作,那就多少有些说不过去了。
而对于员工,尤其是一线技术人员代表来说,感觉则更多是惊喜。
五大总公司如今都已经改制完成,只有航空系统的情况最为特殊。
新诞生的两个集团虽然在架构上算是对等的一分为二,但只要是长期在总公司年代工作过的老职工都会清楚,航发体系的单位在投入、营收能力和待遇方面都远低于主机单位,除了最近两年的606所和黎明厂情况稍好,其余的基本也就是个温饱水平。
这还是在集团内部存在财政转移的情况下。
现在航发系统独立出来,对领导们来说自然是个提高个人地位、扩大施展舞台的好机会。
但对于下面干活的人来说,却是担忧大过欣喜的。
总公司改制之后,集团原则上需要自负盈亏。
虽说国家不可能真的坐视这么大个军工集团垮了,肯定会给予必要的支持,但这对于普通职工来说并不能带来什么安全感——
你说铁饭碗?
1999年这会,大下岗的阴影可是还笼罩在脑袋顶上呢。
万一来个降本增效怎么办?
就算不下岗,还能不能维持原来的待遇?
尤其是,涡扇10项目进展过分顺利,项目研发工作眼瞅着就要结束了,之前借调到盛京那边的一部分人员马上就要回到自己的原单位。
对于他们来说,要是回去之后手里没了项目,那就只能按级别领个基本工资。
相当于少了一份补贴。
而且还是占到收入一半以上的补贴。
这么大的落差,不光是心理上很难接受。
更主要的是这些年大下岗,很多原本的双职工家庭现在只剩下一个顶梁柱,在物质上也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人心一旦开始浮动,再想要压下去,可就难了。
而这个时候,常浩南在台上宣布的三个新项目,就恰好起到了一个定心丸的作用——
虽然集团的架子是新搭建起来的,底子和资源都不太够,但前途肯定是光明的。
船用燃机,根据涡喷14航改燃的经验,肯定会继续留在盛京。
涡轴/涡桨发动机,基本只有株洲有过相关经验,因此那个1600kw涡轴发动机,最后大概率会落到他们手里。
至于大涵道比涡扇,尽管用的也是涡扇10的核心机,但考虑到目前也只有镐京方面曾仿制,或许可证生产过大中涵道比发动机,因此最有可能竞争成功。
当然,航发集团下面的二级厂所远远不止这几家,但其余的如蓉发、贵发这些,多数是当年三线建设时期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属于几个大型厂所的备份,研发能力和规模都不足,不过从好的方面考虑也比较好养活,跟原单位本来就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属于别人吃到肉,他们就能喝到汤。
比如涡喷13整机,以及部分涡喷14零部件的生产,就已经被委托给了黎阳集团,而目前正在进行的d436发动机国产化项目,也有一些如发动机托架、吊舱之类的附属件被分配给了蓉城420厂生产。
还有一部分是624所那样为整个集团服务的,任何一个兄弟单位的项目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
总之,下面坐着的大部分单位代表,都从里面找到了跟自己有关的部分。
哪怕是一些没有直接被惠及到的,至少也能看出单位正处在蒸蒸日上的状态。
信心肯定是有了。
……
当常浩南轻轻把手中的稿子放到讲台上,抬起头来看着面前的几百号参会代表时,露天的会场内再次掀起了热烈的掌声。
而这一次,要比之前,甚至比最开始的时候热烈得多……
直到孔奋业一边鼓掌一边重新走上台,大院里面才渐渐重新安静下来。
“小常,你这可是给了我们一个大惊喜啊。”
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之后,坐在前面一排领导席上的丁高恒回头笑眯眯地说道:
“看来除了发展规划书里面写进去的那些以外,你应该还有更加细致的规划了?”
“丁主任,刚才这个惊喜,其实同时也是给一线职工们的。”
常浩南稍稍前倾上半身,同时压低了声音:
“今年过年之前,我在盛京那边就跟一些工人同志聊过,发现他们普遍对航发集团独立这件事抱有顾虑,主要就是待遇方面的,担心没项目、没任务,被下岗潮波及到。”
“连黎明厂的情况都是这样,我想了想,其它二级单位只会更加严重,所以前些天跟朱总他们开会的时候,我们就决定趁着这个机会,确立三个重点发展的代表型号,一是表个决心,二来也是让同志们能安心。”
丁高恒听后,若有所思地沉默了一会,然后嘱咐道:
“那到时候,下发集团学习文件的时候,一定记得把这部分跟各单位领导都强调一下,否则根据我的经验,一线的工人同志很少会直接关注你们的讲话。”
虽然丁高恒已经在科工委干了很多年主任,但过去也是从一线技术岗上来的,对基层的情况了解颇深。
“放心吧丁主任。”
常浩南回答道:
“学习文件是一方面,这次我们还专门从各个厂所选了职工代表,就是为了让他们回去能通过口耳相传宣传一下集团在这方面的政策。”
这次丁高恒只是点了点头,同时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不过。”
常浩南语气稍微变了变:
“我这段时间确实有些更加细节的想法,只不过不光是关于这三个型号……呃……其实也不光是关于航发的。”
也正好在这个时候,主持人孔奋业宣布,揭牌环节正式开始,打断了两个人的交头接耳。
集团的7名主要领导,以及坐在主席台第一排的三名高级首长陆续起身,分别来到被红色绸缎覆盖起来的牌匾两侧。
一个大型央企的招牌,当然跟之前一个实验室的不一样,尺寸足有三米来高,不可能单靠两只手就给掀开。
而如果只是单纯拽住下面给扯下来,那多达10个人的站位又不好安排,况且也不太雅观。
因此,从牌面上面延伸出来了两条红色丝带,两边用力一拽就能让盖在上面的绸缎脱落下来。
“那么现在,我宣布!”
孔奋业也把原本架在小讲台上的话筒拿到手中,接着走下几级台阶:
“华夏航空动力集团,正式揭牌!”
随着他的手臂挥动,红色绸布在风中缓缓飘落而下,同时两挂鞭炮也在两侧炸响。
宣传部的同志在远处举起相机,记录下了牌匾被揭开的瞬间。
华夏航空发动机产业的新时代,开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