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朝后宫传奇:琼楼梦已阑 作者:梦琪璇轩
分卷阅读45
郎朝着自己开枪时,李鸿章本能地把头偏了偏,就这么个简单的动作,挽回了他的性命。
谈判伊始,日方提出包括占领天津等地在内的四项苛刻条件,对大清国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极尽羞辱之能事,然,李鸿章遇刺一事意外使日本的谈判优势锐减,日方怕清使节因此回国,同时担心造成第三国干涉的借口,一方面对李鸿章进行治疗并给予慰问,另一方面自动宣布承诺休战。
李鸿章仅受轻伤,然而日本列出的议和条款却令他大吃一惊:
一、确认朝鲜独立;
二、中国向日本赔偿军费库平银三亿两;
三、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
四、中国向日本开放北京、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湘潭和梧州七处通商口岸;
五、长江、西江、吴淞江及运河等内河航行权范围;
六、日本驻军地点及所需军费。
以上显然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亦超过了皇太后和皇帝在他出发前所宣示的底线。
几番力争、苦苦哀求日方减轻勒索,日本根据西洋各国的态度做出了一点让步,可只是对辽东半岛的割让范围适当收缩,赔款减为两亿两,通商口岸减为四处,无奈,李鸿章唯有将条款奏报朝廷,请皇帝裁夺。
这样丧权辱国的条款,皇帝万万不肯接受,而刘坤一恰好在《寄督办军务处》电奏中的发言,皇帝尤其对他所提出的对日持久战一论深为赞许。
“儿子认为刘坤一说得有道理,若轻易允许条约,后患更不堪设想,目前的情形是宜战不宜和。”
慈禧皇太后一听‘战’字顿觉头痛,禁不住在内心腹诽道:“就知道战战战!都败成这副模样了还敢提这个战字!真要让日本人打到来北京城不成?”
“战字不可再提!你别先让日本人提的条款给吓住了,让李鸿章再跟他们沟通,争得一分是一分便是。”
看日本的势头,再争也是得割地赔款,皇帝无法认同,继续引用刘坤一的奏报努力说服皇太后:“皇爸爸,此一时彼一时,之前我们是惨败,但倘若我们坚持不签约,继续力战周旋,主客之形,彼劳我逸,倭寇长途跋涉,我大清地大物博人多势众,倭人将兵力不足饷粮不继,悬师远斗岂能持久?将他们耗得力竭势穷,我方定可扭转形势,何况即便用兵两年,所需饷银不过数千万两,比起赔款尚不及半数,‘持久’二字,实为现在制倭人的要著啊。”
慈禧皇太后沉默了须臾,摇头:“他们已经攻陷了旅顺,若不及时停战,等他们继续攻到天津,京师就危险了,还谈什么持久!”
“皇爸爸,刘坤一在折子上提到了万一京畿吃紧,他将抽调劲旅,迅速入卫,以保无虞,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迁都再战啊。”
皇帝语气哀恳,满心希望皇太后能赞同此议,不料慈禧皇太后仍是摇头:“不妥!这些都只是一纸空话,当初北洋海军不一样被誉为什么亚洲第一,可结果呢?再者,迁都岂是嘴上说得那么简单?!当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我可是亲身经历来着,这回要是让日本人把紫禁城烧了的话,别说什么割地赔款,大清都得亡了!”
“皇爸爸——”
“不用再多说了,我还是那句话,战字不可再提!至于和谈要怎么弄,你是皇帝,你自己决定便是。”
慈禧皇太后搁下了这句话,不愿意再多说,挥挥手让李莲英把沮丧失望的皇帝请了回去。
出了储秀宫,欲哭无泪的皇帝昂首看着宫墙上方黑压压的乌云,直觉得自己一口气都快要喘不上来了。
既然不能战,只能和,那真的唯有在条款上扯皮。
接到朝廷回音的李鸿章,万般无奈之下继续和日方代表伊藤博文纠缠,最后一场谈判延续了足足有近三个时辰。
自到马关以来,李鸿章从来没有像今天会晤这样不惜费尽唇舌进行辩论,知道日方决意主要部分是不容更改之后,秉着慈禧皇太后‘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的宗旨,最后甚至向伊藤博文哀求,以此减少二千万两,赠作回国的旅费,连有失身份都顾不上了。
双方最终商定:
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伊藤博文送李鸿章回驿馆时,想到大清国这位在国际上颇倶声望的中堂大人刚才的失态,心里升起一分感慨。
“十年前我来贵国商谈朝鲜之事时,中堂大人何等威风,谈不成就要打,没想到如今真的打了结果竟是这样呢。”
李鸿章知他是揶揄,心里亦丧气得很,叹道:“我练了一辈子的兵,最后都是些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实在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而已……”
虽为对手,其实伊藤博文内心对李鸿章颇有惺惺相惜之意,见其语气凄然,忍不住道:“我当年曾经给过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贵国迅速改革内政,否则我国必定后来居上,如今我的话果真应验了吧?”
李鸿章苦笑:“改革内政并非我不想这样做,可我们国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齐,不像贵国一样上下一心,要想改革谈何容易。”
如今和约已定,只等朝廷批约达成,李鸿章知道皇太后那边定会首肯,就是年轻皇帝心里的波澜可想而知了。
☆、第四章 战祸之十二
正如李鸿章所料,当这份《马关条约》奉到皇帝御前,皇帝仍未放弃最后的希望,依然希冀能够说服慈禧皇太后迁都再战,可当他再次求见慈驾时,却被拒之门外,皇太后身边的李莲英一脸遗憾地出来禀告:“万岁爷,老佛爷身体微恙,让奴才转告万岁爷条约批与不批就由万岁爷拿主意即可。”
当即,皇帝是一股愤怒自心头升起,恨不得一拳砸在身侧的花窗上,然,怒火迅速被巨大的悲伤无奈淹没,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养心殿,召军机大臣和几位近支亲王作最后商议,劈头就是一句:“这条约朕不能准!”
“皇上,京城这几天许多举人士子聚集联名上万言书恳请皇上废约迁都再战,臣以为不如致电日方伊藤首相,将换约日期延后,仔细斟酌对策。”翁同龢深知皇帝的心意,抢先提议。
孙毓汶驳道:“臣认为不妥,祖制严令禁止‘士人干政’,聚众喧闹原该问罪,而推迟换约,日军必然不耐,已经扬言数日之内可破京师,吾辈皆有身家老小,实不宜作此孤注一掷之举啊。”
翁同龢厉声回道:“孙大人此言差矣,谁人不爱惜身家老小,然与国事相比,孰轻孰重?!”
“正是国事
分卷阅读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