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百三十三章:读书改变命运
    杜清和叹了口气,说道:“我无法证明自己,但是你且看着吧。”
    说到这,杜清和对蔡灵俪说道:“灵俪,你是学生,以后送饭的事就不用你做了。知道‘自然养生餐厅’吗?这是我开的,明天你跟我去,我会让厨房给你准备饭菜的。”
    这时候,蔡大叔深深吸了口气:“杜先生,刚刚是我不对,我向你道歉了。”
    杜清和礼貌地说道:“不用,我成立慈善基金会的目的,就是帮助世人。事实上,只要是像你们这种情况的,导致灵俪上不了学的,都在我的帮助范围内。”杜清和知道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的道理。
    为什么呢?
    很简单,因为这就是人性。
    雪中送炭,人家会感激你。可你一直帮助人家,就是斗米恩,石米仇了,救穷帮懒只会让人更加依赖你,而不去解决问题的根本。你遇到灾难了,我可以帮你度过,如果造成穷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的懒造成的,那么就不能帮,困难谁都会遇到,但懒是没药医的。
    只是有些人,根本就从贫困中挣脱不出来。这些人,杜清和也是要帮的。哪怕国家也在帮忙了,可杜清和还是觉得,多一份力是好的。说白了,每个中国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大同社会的梦想,而现如今的话就是——中国梦。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把消除贫困当成是使命在干的。你多么不承认都好,哪怕是西方国家,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杜清和离开了,但是他得到了蔡家的一手资料,这也将是他帮助的第一户人家。
    慈善一定是好的吗?
    杜清和不这么觉得,因为有时候好心也会办坏事。比如,你骤然让穷人变得有钱了,说不定还是个坏事。做慈善也是要有方法的,你要做的慈善,是帮助他们开拓眼界,是帮助他们从底层爬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不是简单粗暴,直接砸钱就行了。
    世界上的事要真的可以砸钱那么简单,做好事也就不会有功德了。
    比如杜清和就很明确,他要帮助的,就是一些因贫困无法上学的学生;因为贫困不上学而出来工作的年轻人……这些,其实都是国家的损失。
    很多人诟病中国的填鸭式教育,但是你别忘了,要不是有这样的应试教育,怎么在短短时间内培养大量的人才?!国家又怎么会积蓄到这么庞大的人口红利,以至于成为世界工厂?!
    古人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是很有道理的。
    读书,是一个穷人能改变命运最主动的办法了。要是因为贫困而无法继续学业,那对国家,对社会都是一种损失。
    很多人都宣扬“读书无用论”,要是在以前,杜清和倒是希望这等蠢人多一些,因为他也是将成为打工者的一员,少一些竞争都是好的。现在杜清和站的角度不一样了,他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了。当他看到一些没读过书的人,看到一些读书不多的人在做些又苦又累还不挣钱的活时,他就感慨,读书才是唯一挣破阶层的武器。
    因为知识就像内裤,别人看不到,但你一定要有。
    招聘的时候就知道了,很多单位都是只招“本科生”。
    然后就算是本科生,也分三六九等的。
    985、211的,优先录取。特别是大型企业,国企或者外企,不是985/211的简历,一般是看都不看直接丢的。除非,你真的在这一行做得出类拔萃。至于二本、三本的本科生,不好意思了,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不服气?你考公务员啊,上岸了就算你厉害。
    但是记住了,你要是没有本科毕业,很可能连考公务员的资格都没有。
    扎心吧?
    学习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了。
    还“学习无用论”?除非你爸是富一代,你是富二代,不然的话,还是想想怎么过下半生吧!
    杜清和始终认为,学习才能摆脱穷困的命运。因为穷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穷困,很可能伴随着精神上的穷困。物质上的穷困好办,难的是精神上的穷困。就好像很多农民工,回老家过年,非得参加赌博,扎金花什么的,愣是把血汗钱都输掉了。
    若非是精神上的贫困,怎么会不懂十赌九输的道理?
    要消除精神上的贫困,那就一定要通过学习。
    刚刚回到慈善基金会,还没来得及做其他事情,电话就响了,是梁大安打来的。
    “喂老板,我妈她,醒了!!!”
    梁大安的语气里,透露着狂喜,“醒了不说,还能说话了,也能走两步了。就是说得不太清楚,小声,走路也颤巍巍的。没人扶着不行……”听着梁大安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杜清和也感慨,梁大安就是一个例子。
    要是他读了大学,说不定他的人生就完全变了。也不用到处去打工,做建筑工人了。说不定现在已经出到城市定居,他母亲也能及时救治而不至于中风那么严重……
    说到底,读书还是有用的,而且有大用。
    梁大安打这个电话的意思,就是想多谢杜清和,多谢他的“偏方”,救了他的母亲。
    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偏方”,只不过是杜清和善意的谎言罢了。不过结果是好的就行了,反正梁大安这会安心了,他母亲也不用人时时照顾了,家里也能招待一些个游客。毕竟农村嘛,家家户户都有庭院的,买一块帆布拉起来,当做帐篷一样,就能在院里开好几桌了。普宁村做年例开宴席也是这样的,反倒是让那些游客有种亲切的感觉。
    也不知道是谁想出的主意,反正有样学样就是了。
    杜清和松了口气,员工总算是安心下来了。倒不是怕普宁村没有人做这份工,只是觉得梁大安一家不容易。事实上,高(gao)州的农民其实过得真是不咋样,甚至有好多远远低于平均水平的家庭。
    特别是果农,不管丰年还是歉收年,过得一样是不怎么好。
    潘州的荔枝全国有名,可种荔枝的果农,其实收入并不高。很多北方的朋友就纳闷了,怎么荔枝那么贵,果农还不赚钱?
    荔枝贵,其实贵在运价上了。丰年,荔枝收购价便宜,果农不赚钱;歉收年,果农都没荔枝收,怎么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