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九十七章 开到襄阳的报纸,蔡霄得脱
    “曹郞,这里的风景好美啊,若是一直住在这里也不错。”
    襄城城墙上,杜十娘依偎在曹斌身边感叹道。
    襄阳本就依山傍水。
    既有汉江穿城而过,也有襄水绕城。
    居高俯瞰,江风吹来,极目远眺,让人心怀大畅。
    曹斌沉吟了一下道:
    “既然如此,何不这里修建一座庄园,闲暇时节,咱们可以过来居住。”
    提到这话,李师师不由苦笑道:
    “曹郞不要太娇惯了十娘?我等居于汴京,距离遥远,来往不便,修建庄园只会浪费钱财。”
    曹斌摇头道:
    “我以前有个愿望,就是游历天下,然后在全天下每个地方都拥有一套庄园。”
    “走哪儿住哪儿,哪儿都是家!何况汴京到这里也不过千余里罢了。”
    杜十娘掩嘴笑道:
    “曹郞这个愿望很简单啊,天下寺院是一家,曹郞去当个和尚,处处可当家......”
    正在这时,王通判和包勉脸色凝重地找了过来:
    “伯爷,你看看这个。”
    说着,他把一份报纸交到了曹斌手上。
    曹斌仔细看了看,骂道:
    “报社竟这么快就开到了襄阳?还特么都是骂我的?”
    这张报纸几乎是照搬“大宋日报”的模式,前面是一篇拼凑的长篇故事,后面讨论实事。
    故事也就罢了,夹杂着皇段子吸引人。
    后面讨论实事部分,就是介绍曹斌的纨绔人生,他干过的好事,一句不提。
    后面的总结中,还煞有介事地同情了一把襄州百姓。
    虽然没有着实评论,但那意思也差不了多少,就是襄州碰上曹斌这个太守,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
    擦边球技术倒是很熟练。
    杜十娘拿过报纸瞄了一眼,气愤道:
    “这是诋毁朝廷官员,为何不把他们抓起来。”
    她有朝廷诰命在身,对外人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王通判苦笑道:“他们说这篇文章并没有捏造事实,也没有胡乱评论,报社也是经过朝廷审核的。”
    曹斌却嗤笑道:“他们学得倒挺快,”
    王通判连忙提醒道:“伯爷不可小视,若是你的官声受损,弄不好会被弹劾。”
    曹斌摸着下巴道:“本爵知道......”
    他其实是在想,这到底是谁在暗中使坏。
    不过敢这么大张旗鼓跟自己作对的不多,他大致也能猜出来。
    包勉忍不住问道:“曹伯爷,咱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曹斌无奈道:“报纸的事情好说,治理地方实在有点累人!”
    现在的报纸只有两个版面,是最简陋的模式,随便加点料就能吊打对方。
    治理地方,他也没有经验。
    听到这话,王通判却是陪笑起来:
    “知道伯爷怕累,我们这些做下属的自然愿意分劳。”
    “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缺钱,无论是州衙,还是百姓,若是伯爷能弄来更多钱就好了。”
    他倒是不怕累,还巴不得多掌握点权利,恰恰这位曹伯爷十分舍得放权,因此两人合作起来特别愉快。
    听到这话,包勉忍不住白了他一眼,若有充足的银子,自己也能干他这工作。
    曹斌却没有介意,只是点点头道:“如此就好,本爵再想想办法!”
    见此,王通判二人正要离开,曹斌想起了什么,连忙叫住他们道:
    “本爵打算建个庄子,王通判能不能先帮我找些人?”
    王通判还没反应过来,包勉却已经竖起了大拇指:
    “曹伯爷真是舍己为公,为了让百姓们安稳下来,竟想自己出钱建个没什么用的庄子,这算以工代赈吗?”
    王通判也恍然大悟,感动道:“伯爷,为了百姓,让您破费了。”
    曹斌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十分欣慰地看了包勉一眼,觉得这小伙子很有前途。
    后面的杜十娘却翻了个白眼,若不是刚刚才讨论了这个话题,她自己都要感动了。
    不过想到这庄子是为自己而建,心里又暖了起来。
    王通判见解决了一点问题,连忙趁热打铁道:
    “只建庄子用不了多少人,也不是长久之计,伯爷还有什么办法?”
    曹斌看了看眼前平缓的汉水,心中一动道:“不如建个港口如何?天下最大的港口。”
    襄阳位于大宋中心,西接巴蜀,东连吴越,北入京洛,运输便利,若是不发挥她的优势岂不可惜?
    在他看来,现在这种商贸程度远远没有达到极限。
    王通判连忙摇头道:
    “伯爷不可,现在的襄阳就有各方行商,港口也够用了,建再大也是闲置,空耗人力而已。”
    “再者,咱们也没有那么多钱,就算伯爷再富有,恐怕也力有未逮。”
    听到这话,曹斌有些嫌弃地看了他一眼,你想什么美事呢?
    我疯了才自己出钱,建成港口又不是我的,真当我是冤大头呀。
    不过他也懒得多解释,只是摆手道:“本爵已经决定了,你尽管招人,到时我自有道理。”
    王通判无奈,只能和包勉一脸感动地仰望半晌,决然而去。
    此时襄阳城的一座酒楼里。
    轻松悦耳的筝音袅袅弥漫,将窗外嘈杂的叫卖声都挡在了外面。
    “蔡兄,咱们这么写不会出事吧?那曹斌可不是好惹的。”
    一个书生向正位的蔡霄问道。
    此时的蔡霄有些憔悴,眼里已经没有了先前的骄矜,倒是多了些颓唐狠辣。
    他本来被包拯定了个流放,前些日子,被蔡京想办法弄了回来。
    一得到自由,他就追着曹斌跑到襄阳了。
    听到书生的话,他轻笑一声道:
    “王兄,亏你也号称才子,难道只关注家里的两本书,连报纸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我劝你还多出来走走,不然都成土包子了。”
    “这种程度的评论,朝廷是认可的......”
    说话间,他竟产生了一点莫名的优越感。
    王公子有点郁闷道:“对于曹斌这种人来说,他怕舆论吗?我总觉得,你这方法有点事倍功半。”
    蔡霄笑道:
    “王兄没见过当初汴京的乱象,小看报纸也正常,但蔡某曾以一份小报搅动风云,深知它的威力。”
    “蔡某只是棋差一招,才被曹斌毁了官途,这次我吸取了教训,再也不会输给曹斌。”
    说着,他不屑道:
    “曹斌当知州?他有这个本事吗?就算他不是纨绔,也不过一武夫罢了。”
    “到时候襄州只会越理越乱!”
    “这就是天然的把柄,有你的文笔,再有我父亲配合,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