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东宫之争 第二百四十一章 行卷
    旭日东升,三月的长安城清晨虽说仍是微泛寒意,但终究是抵不过暖春的归来。皇宫城外那一条护城河旁,嫩嫩青草早已吐出了尖尖的绿芽,绿芽上因晚间寒气挡不住春日温暖而化为的露珠在阳光之下晶莹剔透,亮晃晃暖堂堂,似乎是在彰示着整个长安城的温暖,明亮。即便有哪些地方不能被这堂正的阳光所照射而留下了斑斑阴影,但这些阴影在整个长安城的明亮堂正之前依旧是不值一提。
    就好像前夜赵府侧厅之内那几位少爷所商议的阴暗之事根本不足以影响整个京城的大势趋向一般。
    ……
    三月必然是长安城最为繁华锦簇之月,这一切皆是因为举行在此月内的春闱。春闱对于长安乃至大唐天下来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而这重要性却又具体体现在整个大唐各地的学子士人身上,数十载的寒窗苦读,究竟能否换来理想中的功成名就,便决定在这一月内。因此,在这三月,长安城内可谓是云集了大唐各处的名家公子,翩翩佳士,使得这长安城也在同时留下了诸多风流佳话。
    一大早,不过才刚刚是用罢了早食之刻,长安道上便已经是车水马龙人头拥簇了,这等热闹与以往其实本无太大分别,依旧是普通老百姓们商贩们为了生计奔走四方,或是叫卖着货担上的货物,或是以家中余留的农作物交换着生活必须的油盐铜钱。这些挣扎在生存上下的人们,当然不会有太多余力去关心那些与他们根本扯不上关系的朝堂春闱,他们的忙忙碌碌,也只限于他们的世界,就算因这春闱让京城长安异常拥挤了起来,也依旧是牵涉不到他们的生活,充其量也就是在闲暇时,偶尔让这些百姓货郎们向着街上奔走来去的士子们投以热切的目光。随后仍然是各忙各家,尘归尘,土归土。
    一样的热闹约莫持续到巳时,在晌午之前长安道的热闹便会很快多出许多比以往不同的氛味来,而这些氛味却也主要是因为在这个时候长安道上越来越多行色各不相同的学子佳士们。这些来自大唐各处的学子像是约好了一般在巳时之时齐齐走出客栈或是各自歇脚的地方,他们走在长安道上,清一色的淡蓝长袍表明着他们的身份,同样都是满腹经纶的他们也是一样的温文神情,这等优雅的神情下不可避免的隐隐透露着居傲的姿态,让人忘而却步。毕竟,他们中的某些人,极有可能在这个月后便会位身大唐官道,成为普通人眼中的高贵官员。
    这所有的士子奔走于长安道上,一样的长袍却有着大不相同的神色,其中有从容温文,也有居傲淡漠,更有趾高气昂,当然也少不了谦卑局促。而也是因为这些士子们的奔走忙碌,便最终决定了在这一段时日内,长安城内各权贵府上也必然是极为热闹,拜访之士子也肯定是络绎不绝。造成这等热闹的,便正是行卷。
    所谓行卷其实就是大唐各处的士子们为了搏得才名佳名而将他们平日里所作之作品通过各中途径送到京城内那些权贵人物的手中,好借此得以他们的赏识,然后才能被这权贵所推荐,获得平步青云的机会。
    大唐的科举是不封名制度的,也便是说在春闱之时,各考生考卷上的名讳在主考官员阅卷之时都可一目了然,因此这样一来,能够获得考官在考试之前青睐的考生绝对拥有比常人更多的机会。再者,科举选才并不仅仅是要看考生的临场发挥,其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便就是考生平日在京城的名声,若是某个考生素来在京城便有才子的称誉,那同样也拥有着常人更多的机会。便就好似那位江南道来的才子,徐凡,因为他在江南道的名声一向不浅,所以在京城他在这方面也肯定有着一定优势。
    最后一点,便就是推荐人,科考中,若是有个足够分量的朝廷权贵推荐某个考生,那这位生员前程必不在话下。所以说,综由这些因素便注定了京城各权贵府上自然必然是人来人往热闹至极。
    学得文武艺,货予帝王家,大抵就是这么个意思。
    ……
    城南郑府,巳时之时郑府侧室四公子的书房便迎来了两位公子的拜访。当然,来人并不是寻求推荐的考生,以郑言身份来说,虽说他现如今在郑府内身份不浅,但也绝对没达到京城绝对权贵的地步,而这两人,便正是张宏要其代为照看的江南徐凡,长安赵业二人。
    徐凡与赵业留宿郑府虽然不是他二人的本意,但从他二人来到这郑府便受到了极为宽厚的待遇,所以无论如何在今日一早他二人都很有必要前来与这位郑公子拜辞。
    他二人的到来并不出乎郑言的意料,甚至在昨夜之时他便知道今日一早这二人便会过来告辞离去。原因并不复杂,这两位公子之间不知发生了那些矛盾,郑言却是知道他二人昨夜乃是争执了一夜,就算是现下,恐怕也依旧未能善和。这从他二人各自面上的神情便可看得出,徐凡略显拘谨,神色有些无奈,而赵业却是落落大方,隐隐有些不屑的样子。
    迎着这二人,郑言也从书案前起身走了过来,一年的淬炼确实是让这位郑公子从本质上有了变化,相较与以往略显虚浮的大家公子哥气度来说,此时的郑言在不动声色间已经是有了些威仪的意味。他缓缓走向徐凡二人,看不出他心中在想些什么,但却无端端给人一种沉稳的风范。
    属于郑言的那些谦卑那些恭敬,只能表现在那位少年之前。
    “劳郑兄昨夜款待,今日我二人便就此告辞。”徐凡微笑开口,拱手之时极是真诚。
    看了眼他身旁的赵业,郑言也是一笑,对他二人去留的问题他并没有从表面上回答,口上也只是随口问道:“且先不说告辞一事,二位公子今日可是有事要做?”
    “几日前不才有位友人为我二人约好了礼部刘侍郎,今日须是要前去拜访。”开口的乃是赵业,虽说昨夜争执了一夜,但在有关春闱一事之前,赵业也好,徐凡也罢,他二人是不会相互攻奸的,这也便是君子之道。
    察觉到赵业说这话时隐隐而有的自豪,郑言也颇为惊讶,他确实不曾想到这两个泛泛书生居然能有机会去拜访礼部侍郎,要知道,春闱又称礼部试,而在春闱中起决定作用的肯定是礼部的那几位大人,那如此一来,这两位公子既然能够认识刘侍郎,若再稍微给刘侍郎些好印象,前程肯定不是问题。
    不过,郑言最惊讶的却不是此处,他真正惊讶的却还是这两位公子怎的还会跟寻常考生一样到处行卷?难道他二人并不知道前日保他二人的那位少年的身份?以那少年的身份以及对他二人回护的态度来看,他二人实在是没必要到处行卷。
    想到了这一点,郑言自然也想到他二人想来也是真的不了解那位少年大人,因此他也不会就此多话,既然大人不让这二人知道身份,那肯定有着他的用意,郑言不会多事。他想了想,犹豫了下道:“须记得日暮之前当回返,我会派人随你二人一同前去。”
    大人将这二人交给了他,那郑言自然是须要照看好的,在没有大人意思之前,他也断然不会轻易让这二人在外受险。可同时,他当然也不能阻止这两位公子的前程,所以他只能如此来做。
    郑言确实是只能如此来说,可赵业与徐凡当然不能理解,他二人肯定不会明白为何过了一夜之后还要回来这郑府,又为何要派人跟着他二人。
    眼见赵业面色微变将要开口,徐凡忙抢先言道:“多谢郑公子美意,只是如此一来怕多有不便……再说,昨日那位少爷想来也不有意与我们这等小民计较……”
    “不必多言,过了这几日二位公子去留本公子自是不会再多加理会,只是这几日还望二位多多谅解。”微笑打断了徐凡的话,郑言径自步回书案之前,那些事,他是不可能详细为这二人解释的。
    徐凡讪讪一笑,还不曾开口,却看身旁赵业又是一副将要质问的态度,忙拱手向郑言施礼,拉着赵业便随即走出郑公子的书房。
    郑家在京城绝对是名门望族,这一门所掌握的虽然不多,但却绝对不是徐凡,赵业这二人所能轻易开罪。这一点,在郑府内留宿了一夜之后,多多少少总会是让徐凡有些认识,所以说在春闱这节骨眼上,他的本意是不想生事。再者,这位郑公子对他二人确实没有恶意。
    可赵业,却不会这么想,有着绝对士子傲骨的他最为不屑的便是向权贵折腰,因此他昨日既然误会了张宏,误会了徐凡,那肯定在心目中对徐凡有个很直观的恶感,几乎是悔他瞎了双眼结交了这么一个趋炎附势的友人。
    昨夜的一夜争执,他二人便就是在争论各自的观点之上,只是从头到尾,赵业都不曾提起过依凤阁关于那少年的那一件事,而徐凡也不曾提起江南道关于杭州柳家的那一件事,所以他二人的矛盾误会,依旧未解。
    看着这两位公子走了出去,郑言微想了想,随后招手唤门外下人进来,交代了几句之后也不再多想这两位公子之事。
    他没有太多心这二人的安危问题,在他看来他家中的那位圆球郑少爷并不是个蠢货,那昨日长安道事后,圆球郑少爷肯定也会想办法去打听那位少年的身份能耐,如此一来,长安道的那件事理应就此结束,这两位公子也肯定不是圆球郑少爷所会再去招惹的。
    郑言确实没有低估他家中那位圆球郑少爷的智商,可他却实在是高估了那位圆球郑少年身旁那群“友人”的智商。
    ……
    从郑府出来,赵业甩开徐凡的手后,便只是不屑而看了他二眼,径自走在前,他没有再回身去徐凡多说什么,只是一心想着走出郑府便与他分道扬镳的问题。对此,徐凡也极是无奈,他并不知道那少年究竟做了哪些恶事居然让赵业如此厌恶,但想起江南道一事,他心中也能断定那少年与这赵业之间可能也是有些误会,也仅仅只能是误会。
    出了郑府,在门前便有辆马车在等着他二人,这是郑言的安排,他二人也清楚,纵然再如何的不情愿,但在徐凡一味的拉扯下,赵业最终也没能拒绝,只能坐上这马车,任由郑公子所派之人驾着马车向刘侍郎府上行去。
    马车一路行驶,车内的赵业与徐凡话不投机也没有人开口,只是听着车外阵阵的喧闹声,盘算着这会儿也该从城南来到了长安道,再过几条路便就是王府胡同,刘侍郎的府邸便就在王府胡同。
    只是,也是他二人各自默默准备着呆会儿见到刘侍郎所需要的卷子以及对答之言时,马车却在这热闹异常的长安道上停了下来。
    徐凡心中微觉奇怪,刚要探望出去,却听车外车夫言道:“郑少爷,您这是?”(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