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二人的神色,云逍淡然一笑。
关于京师南迁的问题,现在本不想多说。
可转念一想,借助王承恩的嘴巴,先在崇祯那里吹吹风,有个思想准备。
另外,给范景文这种榆木脑袋忠臣开开窍,也是相当必要的。
反正现在无事,就当做是闲聊了。
云逍问道:“成祖靖难成功后,为什么要自南京迁都北方?”
“防御北元残余势力!”
王承恩和范景文异口同声地说道。
“天子守国门……呵!”
云逍笑了笑,摇头说道:“如果仅仅只是这样,你们未免把永乐大帝,想的太简单了!”
王承恩奇道:“难道还有别的缘由?”首发
别说是他这太监,就连范景文这饱读诗书、熟知历史的文官,也都是迷惑了。
除了防范北元残余势力袭扰北方,还能有什么其他的原因?
“成祖当年迁都北京,守御国门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并且还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要以都城,镇压整个北方,如若不然,就会南北分裂,大明因此一分为二。”
云逍接着一番解释。
自从石敬瑭这位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开始,燕云之地就开始脱离大汉一族的统治。
而河北和山西之地,从靖康之耻起,同样也不再为汉人所有。
这可是长达数百年的漫长时间,北方的汉人早就被胡化了。
胡化的不仅有血脉,还有文化和生活习惯,与南方形同是两个民族。
当时如果不迁都北京,北方就会离心离德,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对北方的控制。
派军队镇守?
朱棣就是靠北地燕军起家的。
又怎么可能放心派出一支军队,远离京城镇守北方?
再说了,人心又岂是军队能够镇压下去的?
朝廷一旦失去对北方的控制,到时候只要北元残部骚扰边塞,就会导致整个北方,重新落入异族之手。
镇压北方,才是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原因。
“如果当时都城继续在南京,以后北方有异族入侵,南方为了自身的利益,肯定会舍弃北方。”
“岳飞为什么会被朝廷所杀?”
“杀他的真凶不是秦桧,也不是皇帝,真正的幕后黑手,是那些不愿意损害自身利益去北伐的江南士绅集团啊!”
说到这里,云逍不由得对朱棣心生敬佩。
他对九州的贡献,可不仅只是那些丰功伟业。
若不是朱棣靖难成功,又迁都北京,而是建文继续当皇帝,九州大概率会分裂成两个国家。
在云逍看来,这才是朱棣为大汉一族立下的最大的功劳。
单凭这个,称朱棣一句‘千古一帝’,也不为过!
范景文抚掌叹道:“下官早有耳闻,说云真人学贯古今,洞悉天地,今日算是领教了!”
王承恩笑了笑。
这都开始惊奇了?
未免太没见识!
多在云真人身边呆上几天,有你惊掉下巴的时候。
“成祖迁都北京,然后又向北方大批迁移人口,加强南北融合,成功避免了南北割裂。”
“然而与此同时,问题也随之来了!”
云逍叹了一声。
范景文说道:“云真人说的是漕运,以及江南?”
“不错!”
云逍点了点头,接着又娓娓道来。
“暂时不说漕运的事情,先说说江南的问题。”
“江南之地,先是衣冠南渡,然后又是南宋偏安,已经形成了独立的经济、文化,以及庞大的士绅集团,成为了事实上的分裂。”
“大明的都城若是在南京,有皇权镇压,士绅集团动弹不得,迁都之后,没有皇权的威慑,导致江南士绅集团逐渐做大。”
“别的祸患且不说,一旦北方的民变不可收拾,建奴入侵,南方士绅集团,肯定会置北方于不顾!”
云逍说的这些,其实在十几年后就发生了。
北方狼烟四起,流寇、建奴肆虐。
可南方依然歌舞升平,朝廷要钱粮没有钱粮,调兵也调不动。
最终导致京城沦陷,大明亡国。
只不过短视的江南士绅集团怎么都不会料到,建奴竟然趁着李自成攻破北京,杀入关内,得了北方之地。
然后又趁着南明朝廷内部争权夺利,杀入江南,直杀得江南血流成河。
最终连大汉最后的衣冠也无法保存,全都剃成金钱鼠辫子,成为满人的奴才。
“漕运,就是连同南北的纽带。”
“从成祖时期疏通运河,开通漕运这两百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
“这个利益集团,大肆从南北纽带中吸血,已经使这个纽带彻底腐烂,甚至到了威胁大明存亡的地步。”
“而海运的成本,要低于漕运的十倍,是连通南北新的纽带。”
“因此,漕粮改海,非改不可!”
云逍一番分析之后,斩钉截铁地说道。
“云真人一席话,对下官如醍醐灌顶,即便是读三十年书,翻遍经典,也是学不到啊!”
“下官多谢真人赐教!”
范景文起身朝着云逍拱手一揖。
直到此时,才算是真正的心服口服。
云逍微微一笑。
又成功忽悠……不,说服一个。
把朋友搞得多多,敌人搞得少少的。
伟人,诚不我欺!
范景文思索片刻,又不解地问道:“既然海运解决了漕运的种种弊端,云真人又为什么说要重新迁都南京?”
“镇压南方士绅集团,这是其一。”
云逍竖起一根手指。
“其二,随着海外贸易不断扩大,南方的经济势必会有一次蜕变,与北方的距离越来越大,甚至达到天壤之别的地步!”
“若是继续以北京为都城,以皇权镇压江南,南方迟早会失去控制,大明最终还是会一分为二,这是大势所趋,非人力可为!”
云逍自嘲地笑了笑。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自己就是那个罪魁祸首。
范景文揉了揉太阳穴。
这还真的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迁都南方之后,北方岂不又失去了控制?”
“即使消灭了建奴,收服了蒙古,万一胡人有朝一日东山再起了呢?”
王承恩提出了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