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纳凉夜话
    晚上,并不开阔的城市广场上满是纳凉的人。这边是一堆妇人叽叽呱呱谈论着什么,不时用扇子扑打着腿上的蚊子;那边围着一圈,在听几个爱好音乐的老者拉二胡,拉的是江河水;最不安分的是一群孩子在人群中追逐打闹着
    这场面是热闹的,可以透视出人们骨子里还是渴望交流的,也许这盛夏纳凉能给长期笼居的城里人,带来难得相互交流的机缘。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听着那幽幽咽咽的二胡曲,记忆中那家乡盛夏纳凉的场景便也渐渐浮现出来
    小时候,在酷热的夏天,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最快乐的时段,便是中午和晚上。中午可以背着大人们,悄悄钻到河里痛痛快快的游泳,潜在凉凉的清水中可以躲避热烘烘的空气。晚上便是全村的人都在生产队的碾场上纳凉,那场面像聚会。或许人在聚集一处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趣味事发生,能够满足精神的匮乏。对我们孩子们而言,更多的感受那热闹的气氛。
    傍晚,天还没有完全暗下来,孩子们像蚂蚁搬家似的,一趟趟地把自家的长板凳和大门搬运到碾场,占据一个好的地盘,把门板齐平的搁在长凳上,便一走三跳地回家吃晚饭。
    吃过晚饭,女人们在屋内,把满满一脸盆热水,放在圆木盆边,掩上门,唏哩哗啦的洗着。男人们则借着夜色裸着身,在井边打一吊井水从头冲到脚,然后用洗衣服的光荣牌臭肥皂,在头上、身上、腿上、脚上,依次涂抹一边,又用吊子从井里打几次水,从头到脚反复冲几遍。直到没有了皂沫,打几个寒噤,感到很是快意。但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人们的心思全在场子上,因为这是一天最惬意的时刻。
    几乎家家的大门都黑洞洞的开着,门都作了纳凉的工具。上了年纪的老人在自家院落里守着,铺着门或放着竹床,躺着,用蒲扇悠悠地挥打着蚊子。大人们拿着扇子,踏着木屐,被孩子牵绕着慢条斯理走向场子上自家的床铺。渐渐地场子上满是纳凉的人,那场面很壮观,偌大的碾场铺满铺板,幕天席地地坐满了人。
    村里西边的碾场很开阔,除场子周边的几棵稀稀拉拉的黑魆魆的老槐树外,别无遮挡。晚间习习凉风给劳顿一天的村民带来更多的是精神的快意与满足。
    唯一不足的是蚊子很多,似乎嫉妒人们的这份清福。连我们孩子都知道村里蚊子的习性“七月半,蚊子赛过金刚钻,八月半,蚊子才死一大半”这是我们这里的谚语。农村草木多,七八月间的蚊子很厉害,嗡嗡的叫。村民形容蚊子多时,常说“蚊子像是把街都抬起来了”、“蚊子撞到一脸的”都是很质朴但也很形象的说法。
    但村民也有办法对付。他们在上风口堆上几个碎草垛,点燃。由于细碎,草垛就一直慢慢的燃着,冒着浓厚的烟雾。这招果然很灵,蚊子少了许多,但人也被着浓烈的烟火味熏的难受,而吃惯了苦的大人们一点不感到在意。那时候满场上烟雾四起,幽幽袅袅,更增添一种特别的情趣。
    村民总是耐不住寂寞的,很快集成了几堆。这一堆谈得来得在一起谈居家过日子的闲事。那边一堆在拿一个刚刚学舌的小孩子来消遣;可能是孩子的妙语,不时引发出大人们阵阵开怀大笑。那一堆是在讲荤段子寻开心,不时爆发粗野的狂笑。
    小孩子也总是不安分,在火堆旁点火玩,不时追逐打闹。也总会有孩子奔跑时不小心撞翻了别人家的床铺,也总招来一顿戏谑性的臭骂,不讨喜的孩子便回嘴骂几句跑开,大人们放几句狠话,原地重重地踏着,假装要追,其实谁也懒得与孩子认真。而大一点的孩子开始懂事,有着强烈求知欲,则总缠着有一点见识的会讲故事的大人,闹着讲故事。大人们被缠不过,不顾白天的劳累,强打精神讲几个鬼呀神的故事,孩子怀着恐惧而又好奇的心理,托腮听的入神。
    那时候村上有个年轻人,可能嗓门大的缘故,所以外号叫老黄(这儿俗语“黄喉咙,大嗓门”可能由“黄钟大吕”演变)。农村讲究迷信,人丁不旺的人家,就会与人丁旺盛的人家结干亲。他家有弟兄多,他母亲自然就有很多的干儿子。他其中一个干哥是个香火,会讲大书。他自然受到影响,有时开心时,也会给我们讲几段诸如谷上蚤盗玉马武松醉打蒋门神之类的水浒故事。他口才很好,嗓门也很大。还很专业,一边讲,一边比画,紧要处还唱一段,唱的腔调很单一,但很好听,很有感染力。据他自己说,这是失传了“洪山调”
    有一回,他干哥到别处做香火,途经这里,路远回不得家,晚上也到场子上纳凉。他原和村上人是熟悉不过的,被村民纠缠不过,只得在碾场子上摆个场子,他还把随身带的羯鼓带来。他头发稀稀拉拉的,曾经害过瘌子,村民叫他“瘌红锣”他也欣然接受。瘌香火一开始,悠悠地敲着羯鼓,渐渐的鼓声密集,羯鼓似乎都要被敲破。突然,戛然而止。他大吼一声“今天,我给各位朋友说一段”接下来用唱腔说出或者唱出“秦琼——那个——卖——啊马——”曲里拐弯的,但很有诱惑力。“咚,咚,咚”又是一通羯鼓。人们鸦雀无声,已经完全被故事情节吸引了。
    可能是由于鼓声,竟把邻村的村民也吸引来了。那时没有其他什么娱乐,村民精神很匮乏,自然对口头文学很痴迷。
    可恼的是这个说书的“瘌红锣”讲到最为紧张处,突然停下来,说“诸位朋友,近来穷忙,嗓子吃不消,抱歉”知趣的村民自告奋勇地提议“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几个鸡蛋”一向倔强的村民这时节都很乖巧驯服,都一一照办。
    那说书的把生鸡蛋敲个小孔“滋啦”一声吸进肚里,竟如此连吃几只。用手把嘴一抹,又来劲了,羯鼓一敲,用洪山调唱着。说到秦琼落魄伤心处,就用悲凉的腔调,把眼睛松的村民的眼泪都引了出来。在村民的央求下,一口气说了很多精彩段子,什么程咬金三斧取瓦岗罗成大战尉迟恭,直听到金鸡报晓,东方既白,而村民全无睡意。
    印象中那一回是多么奢侈的纳凉啊。人们几乎忘情,全都陶醉在那曲折动人的故事里,精神得到极度的满足与释放。
    而在平常夜深时,天凉凉的,场子自然安静了许多。有的村民,深怕小孩受凉,哄骗那睡得模模糊糊的小孩,说“快快,响雷了,下雨了”小孩希里糊涂的被大人抱了回去。大部分人在露天过夜,全然不顾露水沾湿被单。在外面睡觉就图个凉快,不像家里窝着暑气,活像个蒸笼。
    这时,场上是呓语声,或是锉牙声,或是一两声扑打蚊子的声音,有时是给小孩把尿的口哨声,而场边老牛反刍的声音也能依稀听见人们都沉浸和平宁静的梦乡里。
    哀婉的江河水突然中断了,大概夜深了,人们落续散场了。我的思绪也中断了,或许往昔的碎片即使在回忆中复活也要机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