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4节
    “嗯……估计他是忙不过来我,就叫我跟王大人那儿蹭点教诲吧。”
    花姐道:“哪有这样的?把你推来推去的?这个郑大人也真是的!你给他抄家经手那么多的账,还不值得他……”她自悔失言,忙住了口。
    祝缨倒不在乎,说:“他这不许我与王大人多多走动了么?不然,你看他怎么收拾叛徒来!我知道忌讳的,放心。”
    花姐舒了口气,笑道:“那就好。你比他们外头那些男人做官强多啦,又细心,又好心。”
    祝缨道:“快别夸我啦!你方子背了几个了?”
    “哎哟!打岔,忘了!我的脑子有你一半儿好使就好啦。”
    祝缨笑着摆摆手:“背得快点慢点有什么关系?你背得再慢,会了之后见人有病就会帮。有些人一学就会,遇到病人也未必会伸手。则学的快慢与为医的好坏,也没什么必然的关联。来,我给你抄吧,你这从哪儿借来的书?都破损了。”
    她这两年字练得还不错,离书法大家还差不少,但是她天生的本事,仿得很像。写得横平竖直,拿本字帖照着楷书写,写得端正极了,抄写的时候从头到尾不带错字的。花姐不要她分心,祝缨道:“你当我也在学医了。”
    花姐不知道她说的真假,只得由她去了,起身去把她书架上的书重摆了一遍,照着她的书单子,先拣出排在前面的书来,预备她读。
    …………
    花姐提醒祝缨要注意,因郑熹算是祝缨在官场上的“恩主”了,现在还是她的上司,她最近却频繁与王云鹤结交,还有些当人家学生的意思。这于王云鹤,像是撬别人的墙角,于祝缨就有点背叛的意味。
    王云鹤一个君子,地位也高,敢说他的人不多。祝缨就得小心。
    祝缨第二天到了大理寺就跟郑熹说:“大姐还担心呢,说总往京兆府跑,别叫郑大人那里有了误会。”
    郑熹道:“她是个好女子,你真不要这个贤内助?如今沈、冯二家已不是障碍。”
    “他们本来就是添头。”
    “嗯?是什么?”
    祝缨道:“我一开始也只是认大姐啊,他们就是大姐的添头。如今也不是大姐的亲戚了,连添头都不是,还提他们做甚?大姐现在这样也好,我也好,她至今还供着前夫婆母。”
    郑熹听到“添头”,想明白了就笑了:“哈哈哈哈!也就是你,说出这样的话。”
    “我什么时候都这样讲,从来也没想过蹭他们点儿什么。”
    郑熹问道:“那我呢?”
    祝缨想了一下,道:“比大姐差一点儿。”
    郑熹不高兴了:“我差哪儿了?”
    “晚了点儿。”她想了一下,如果她一开始遇到的是郑熹,这个人应该也会帮她,那她也就会承这份情。不过,也是晚了,她先遇到了花姐且花姐不图她什么,郑熹在她这儿还有几分交易的味道在内。
    郑熹接受了这个说法,道:“也罢。”又看了王云鹤给的书单,让祝缨就照着这个好好读。
    不用学作诗,祝缨是很开心了,抱着书去读了,晚上回家拿了食盒再还给京兆府,回来接着读书。
    天气越来越热,眼看到了端午节,节前两天就开始颁赏。祝缨领了自己的那一份过节节赏,与前两年一样。张仙姑照着计划,给花姐找裁缝做一身体面衣服。花姐也没闲着,也编五色缕,也跟张仙姑一起动手包粽子。祝缨也卷起袖子来帮忙,张仙姑不让她干,打发她去“才想起来,想包几个咸肉的,家里没咸肉了,你去买来。”
    祝缨往家里看了一看,有花姐在,比张仙姑更周到,家里什么都是有的,大部分坛罐还都是半满的。唯有一些零嘴小食,那是很少的,这些大部分是她在买,家里旁人在这上面都很节俭。她心里列了个单子,跑去市集。先雇一头驴,驮个筐,先买大块咸肉,然后去买了各种零食蜜饯,又买新鲜果子,买些鸭蛋鹅蛋,买得差不多了,准备再去配点山楂丸。
    市集里偷儿也有,她就顺手又买一大包糖果,遇到年纪小的也发一把。好些偷儿都认得她,路过她也不敢伸手,没想到擦身而过自己荷包里就多了糖,也笑着噙了。
    在市集出口,祝缨眼尖,看到了小江家的小黑丫头,背着个大大的背篓,也是出来买东西。祝缨皱眉,走过去问道:“你怎么一个人过来了?”
    小黑丫头不服气地说:“我能干好些事情呢!”
    祝缨心道,你这个个头儿,背着个篓,累不累的两说,想偷你,怕你前脚买了放进去,后脚里头东西就叫人顺手提走了。她就多了个事儿,说:“买什么?我带你去,这儿扒手多。”
    小黑丫头瞧了她一眼,说:“娘子说,自己买干净的粽叶、白米,自己包。”祝缨就带她去买了粽叶、糯米,又抓了点枣、分了点咸肉给她,最后给了她两只大鹅蛋:“一块儿搁锅里煮着吃吧。”把人给带到路上放下,她自己才回家。
    回家也不说遇到谁,卷起袖子切咸肉,又帮忙包粽子。张仙姑道:“你拿回来的那个粽子,顶好,咱们正日子再吃,这些个煮着这几天吃,又顶饱,又好捎带。”
    她计划得挺好,祝缨在端午当天中午却没能在家吃饭——她被郑熹叫了过去。
    …………
    郑熹也得过端午节,但这个端午节他仍是抽了空把祝缨叫了过去。
    祝缨到了郑府就被引到一处临水的小榭。给她引路的小厮是个熟人,她就问:“这是有什么事儿吗?郑大人不过节?”
    小厮笑道:“都是自己人,得见一见。小的心里,您是里头这个。”他比了个拇指。
    祝缨到了水榭,发现主座空的,郑熹还没来,底下已经坐了几个人。
    左手第一个的年轻人穿着在这些人里最好,无论是衣服的样式还是各种佩饰都很讲究。左第二是个年轻的文士,斯斯文文中透着点指点江山的傲气。左第三与左第二有些类似,却又显得内敛一些。
    右手第一个她见过的,是个年轻的账房,郑熹查账、抄家的时候祝缨与他打过交道,此人叫邵书新沉默寡言,祝缨也就不招惹他,知道他是郑熹找来的人就罢了。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他了。右第二看起来有点金良的气质,应该是个军官,年纪二十来岁,看他的手上的茧子是个常年操练的人。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长得不错且年轻。
    小厮把祝缨引到了右手第三的位置上。
    祝缨一看位置,再看看人,心道:狗日的,我排最后啊?
    又看看小厮,心说:小王八蛋,你刚才拿话糊弄我。
    她刚坐下,郑熹就过来了,身后跟着甘泽和陆超。他一来,众人都起身。郑熹含笑坐下,道:“都坐,不必拘泥,都认识了吗?”
    那是不认识的!
    郑熹就给介绍了一个,左手依次是郑熹的族弟郑奕、翰林蔺振、御史姜植——后两个是考进士科的。祝缨以前是土鳖一个,现在也跟仕林不熟,所以不知其名。
    右手第二个,也就是祝缨旁边是校尉温岳,温岳他爹是郑侯的老部下。
    比较令人惊讶的是邵书新,这货居然不是普通的账房,两年不见,他在户部都干到员外郎了!虽说品级与祝缨差不多,但是人家是度支,感觉比自己这个抓贼的强太多了。也不知道当初他是怎么跟大理寺当账房的。
    所有的名字报出来后,只有郑奕因为“郑”字多吸引了一点目光,其他人就平平了。
    六个人里,只有祝缨在京城有一点稀薄的小名气,一部分是来自于龚案,那是两年前了,大家说她为人善良、腼腆、好说话,然后也就忘差不多了。另一部分是来自最近,因为王云鹤,说她应该品性不错是个好人,王云鹤才会见她,京兆府衙也说,她破案上有点本事。最后还有一点零星的名气来自花街,说她不作践人。怜香惜玉说不上,就是,人挺好。
    郑熹却很满意这几个人,一眼看下去,年轻、端正,很好!
    他说:“有些日子没聚啦,正好今天大家都有空,来!”
    远处细乐响起,酒馔陆续上来,郑熹特意嘱咐:“给三郎上茶,他喝不了酒。”然后又对蔺、姜二人说:“该休息的时候也该休息。认识认识新朋友。”
    他没说什么重要的事情,仿佛就是找几个人来随便过个节,介绍几个人认识“多多亲近”。众人走时,又给各人准备了一份节礼,表礼四端,另有金银等物。
    出了门,别人都有小厮跟着,只有祝缨自己抱着东西,后面甘泽跑了出来说:“我送你回家。”
    第92章 做官
    在府里有小厮捧着东西跟在他们身后,出了府门就得自己想办法了。
    祝缨这儿的东西多不多、少不少的,拿是拿得动的,要是给她根扁担,她还能担着飞奔呢。只是不雅相,叫人看着了,多事的给她弹一本,就能收获人生出的第一本弹章了。只好预备转个弯,看能不能雇辆车或者雇头驴。
    甘泽的到来解了她一大难。
    她笑道:“你来得可太好啦!帮我叫个车吧。”
    甘泽雇车的当口,别人已经过来道别了,六个人,五个跟着小厮,就她单蹦个儿。其他几人也不特意说这个,只拱手道别。祝缨手里拿着东西还不方便,幸而甘泽回来得及时,给她接了。
    祝缨这才得以与五人有礼道别。另五人各有车马,祝缨的车雇来了,总算也没失场面。东西放上了车,祝缨对甘泽道:“我这就回去啦,你也赶紧回去吧,别郑大人找不着人。”
    甘泽却坐上了车,说:“我送你回去。今天我是有假的,有事才多来伺候一程。”
    车子动了,祝缨道:“过节时正忙,你这请假又不是、当值又不是,怎么了?”
    甘泽道:“我来散帖子。”
    “咦?”
    甘泽道:“我要成亲了。”
    “恭喜恭喜,怎么之前一点儿风都没听过?陆二也不告诉我。”
    甘泽道:“家里爹娘给定的,我也才知道没多久,他们又要操持,差不多了才告诉我。府里体恤下人,许我这些日子略宽松些。”
    祝缨把手一伸:“我的帖子呢?”
    甘泽也笑,从怀里掏了一张红色的喜帖来递给祝缨,祝缨也不看就塞进袖子里,问:“正日子在哪天?在哪儿吃席?”
    “写着呢。”甘泽说。
    祝缨新家离郑府比以前近不少,不多会儿就到了,祝缨要付钱,甘泽说:“已经付啦。”
    家里三人出去看龙舟了,祝缨开了门,请他去坐,甘泽抱着祝缨那一份子节礼进了门。俩人到祝缨的房里坐下,祝缨从窠子里倒了杯茶,顺手把他手里的东西接过来放一边桌子上,说:“坐。还没说新娘子是哪儿的人呢?”
    甘泽道:“就京城周围的人。本是高攀不上的,不过因传闻要采选宫女,他们急着嫁女,我才能娶得到她。”
    祝缨一听就知道了,甘泽这也是豪门仆人娶了外面平民百姓家的女儿。采选的消息祝缨也稍有耳闻,不过她问了杨六郎,杨六郎说这事儿并不是真的,她也就没放在心上,没想到居然促成了甘泽的一段婚姻。
    她说:“新娘子愿意就成。”
    甘泽笑笑:“是。我也听说仿佛没有采选的事儿,女家着急,就怕有个万一。进了宫里多少年见不着亲人不说,前程也不一定。虽也有些有志气的进去,有旁的法子的都想躲上一躲。”
    祝缨道:“无论如何,是件喜事。”
    宫中采选这事儿跟祝缨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她家里四口就没一个能跟这个沾上边的。街坊家里也跟这个没什么关系,平日里邻居说这件事时口气都轻松的,可见并不是什么美差。不想进宫的人,能够躲开了这一件事,那是挺不错的。
    甘泽笑笑,犹豫了一下,道:“因熟些,我有些话三郎听着觉得有道理就听,没道理就当我没说吧。”
    祝缨给他续茶:“你说。咱们还用吞吞吐吐的么?”
    甘泽道:“今天这事儿吧……三郎还是上点心。我知道三郎一向有主见,不过,时候变了。”
    祝缨点点头:“嗯,今天几位都是能人。”别人她不太清楚,邵书新的本事她是知道的。邵书新做事很平实,嘴严,账做得不说天衣无缝吧,从账面上还真看不出什么来。
    甘泽道:“三郎如今是官儿了,我依旧是个仆人,毕竟跟七郎看得久了——三郎,场面该撑还是要撑的。譬如今天,你有个小幺儿就比没有强。府里,侯府,夫人是郡主,也讲点架子的。你再有本事,合群一点也比不合群要便利些。你有事,也要有几个能指使跑腿的不是?”
    祝缨道:“你是知道我的,从来没使唤过人,弄个人到家里来,是要住进来的。总得小心一点。”
    “是得防着小人,多少人就是才一发达就大大咧咧,好些人都是叫不可靠的下人给弄坏了事儿的,”甘泽喝完了最后一口茶,说,“嗐,不知怎么的,这就多了嘴。反正,你是官儿了,还不嫌弃我们这些微末时的朋友,我们心里也高兴。可你的架子也要有,别叫人小瞧了。人是胆气的东西,一开始见你有架子就敬你,往后事事都顺,一开始觉得你好欺负,他就总给你添乱,麻烦。我也是个小人物,最知道这些小人物的心,你当心。”
    祝缨道:“多谢你提醒,我明白了。只是他们几位的底细我也不知道,也不知道人家能有什么样的排场。譬如那位郑公子,大人的兄弟,我的架子又怎么能摆得过?弄得四不像,反而不如我这样自在。”
    甘泽道:“你也不用与他比。就说蔺、姜二位,也是才入京没几年的,以前也是穷书生,现在孤身在京,也同你一样是赁房住的。温岳,我们以前见过的,比我们还小两岁,他爹跟着侯爷出征死在外面了,叔叔伯伯也看顾他、侯爷也栽培他,他长大一点也跟着七郎,七郎给他安排在禁军中,虽然在京中有房有地,他一个老母总病着,也是花钱得厉害,他是个孝子,也肯给母亲治病。他自己过得就节俭。邵先生,他以前年轻气盛,不幸栽了,上峰拿他填坑,官身都被剥了,家也抄了,是七郎捞的他,用了一阵儿,给安排进的户部。也没太多结余。
    你只与他们差不离就成啦,官儿总要有个官儿的样子才好,得有仆人有手下,事才能越做越大。你以后官儿大了,我们说起来脸上也光彩,有事也好求你。”
    祝缨听他说了这许多,已经有了点数了,笑道:“好,听你的。新郎倌儿,你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摆了,快接着送帖子去吧。到了正日子,我一准儿把全家都带上去吃酒。”
    甘泽豪气地说:“都来!叔婶也来,大姐也来!”
    祝缨将他送走,独个儿在屋里踱步,搭个架子这个事儿,她有点犯难。弄个生人到家里来,第一得可靠,第二要精明,否则跟着出去不会来事儿岂不要糟?太精明了也不好,她自己个儿还有些事儿不能叫人知道。
    祝缨捻了捻手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