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奶奶喝完鸡汤躺下歇息没多久,门口就传来了重重的脚步声。
这个声音她熟悉,只有三少爷才会如此。
三少奶奶坐起身来,披了件外衫。
才系好外衫纽扣,果然三少爷就进来了。
他进来后,先灌了一大口茶,然后才在圆桌旁落座。
三少奶奶见状,开口问道,“怎么样?母亲怎么说?”
三少爷耷拉着脑袋,“母亲说,那三间铺子是爹爹置下的产业,如今在公账上,大嫂管着家,她也不好擅自挪腾”
“夫君,您觉得呢?”
“母亲说的也对,这还没分家呢?单独要几个铺子确实不妥”
三少奶奶听罢,便不好再执着下去。
夫君和婆母都不同意,她一个新妇,若是执意要那铺子,倒显得很不识大体了。
“那便罢了,原是妾没考虑清楚,想着那铺子旁有两个私塾,开个书肆,生意应该是极好的”
“你若想开书肆,再另寻个铺子就是了,府里的那三间铺子本就租出去了,挪腾起来也不方便”
三少奶奶微微点头,“那妾再看看其他的”
“你好生歇着,月子里就先莫要再思虑这些了,爷先出去了”
“嗯”
三少爷出了屋子后,便去了丝禾房里,这几日三少奶奶心情忽好忽坏的,让他不由自主的想躲着。
待三少爷离开,屋子里安静下来。
三少奶奶整个人一垮,重重的叹了口气,她心里己是气极。
昨儿陛下己经让公公来传了旨,府里的爵位由大少爷继承。
大房那得了天大的一个好处,今儿她不过去要三间临街铺子,还遭了拒绝。
说得好听不分家,爵位的俸禄继续养全家。
可大少奶奶管着家,一应用具吃食都缩减了,好些东西她都是自己贴钱采买的。
再这么下去,她的嫁妆,早晚要贴在这些不起眼的细碎开销上。
到时候不仅自己的钱花了,还要担个蹭着大房吃喝的头衔。
这里头的弯弯绕绕,先嫁进来的大少奶奶,恐怕早比她看得明白了。
不然也不会婆母一病了,她就看准时机,牢牢捏紧了管家权。
原先她才嫁进来时,对这些也是看淡的,自从有了女儿后,心态就不一样了。
勋爵人家的女孩嫁人了,若没有足够的嫁妆傍身,在后宅院里的日子,那是相当艰难的。
就像现在的她,若没有带过来的嫁妆,想要维持体面的生活都不能。
要是嫁的夫君有本事还好,要是像她这样,嫁个自己不上进,家里又不受宠的嫡次子,那日子就更难了。
在将军府的日子过久了,她是越发看明白了,婆母是偏心大少爷的。
且不说今日三少爷去要铺子,被婆母拒绝了。
就拿她生静瑶时,婆母赏下来的东西来看,就一清二楚。
同样是生孩子,她生静瑶时,婆母赏下来的东西,竟比给紫柔的还少些。
按理说她孩子生的晚,婆母该添些才对,她是不添反减,做足了偏心样。
静瑶生下来几天了,婆母除了第一日过来看了一眼,就再没来过。
就连老太太都知道,要一碗水端平,给静瑶的赏和紫柔的一模一样。
让旁人说不出什么来。
要是单独只有这一件,她也不说了。
大婚那会,给新妇的改口礼中,她也比大少奶奶的少了一样最贵重的赤金镶宝石头面。
就连那庶子娶回家的二少奶奶都有的东西,她都没有。
有这样的婆母,她不觉得往后分家,能偏袒她们半分。
要是她能学着做点生意,赚银子就好了。
想到做生意,她想起二少奶奶来。
二少奶奶娘家就是商人,想必做生意这方面很有心得。
等得了空闲,她倒是想找二少奶奶取取经。
……
琼华阁内,王夫人正在偏厅喝茶,王嬷嬷端了新燃的香进来。
正在品茶的王夫人微微蹙眉,“燃的什么香?”
“回夫人,是梨木香”
王夫人听罢,微微掩鼻,“还是换檀香来”
“好”
没多久王嬷嬷就换了檀香进来。
这梨木香是大少奶奶新进的,现在府里各处多是燃的这种。
琼华阁的檀香存货己经不多,看来下次得提前跟大少奶奶知会一声才行。
王夫人闻着檀香,烦躁的心绪才宁静了些。
按理说,昨儿大少爷才承袭了爵位,她该高兴才对。
昨天她也确实是开开心心的过了一天,可今日问题就来了。
本以为只要儿子承袭了爵位,这将军府的日子就还跟往常一样。
有爵位的俸禄养着,一大家子的日常开支是不成问题的。
谁成想,这爵位是丈夫的,和爵位是儿子的,有那么大区别。
首先,是俸禄减了不少,确切的说不是减了,而是大将军之前因军功额外拨的那部分没有了。
其次,这俸禄她想再像之前那样支配,似乎有些困难了。
大少奶奶捏着管家权,像是不太肯放手的意思,关键是她现在是侯夫人,这么做也站得住脚。
三少爷觉得没得爵位,受了委屈,也来找她要补偿。
偏他要的还是公户上的铺子,要是自己同意给了,势必要惊动大少奶奶,到时候又有的闹。
王夫人明白,这要铺子的操作,肯定是三少奶奶的主意,她没嫁进来之前,三少爷从来都不关注这些的。
两个媳妇,各怀心事,只顾自己,她这个当婆母的也不好偏袒。
想到这些,王夫人揉了揉太阳穴,轻叹了口气。
为了不让三少奶奶生怨气,她从袖口抽出两张铺子的地契来。
这是她陪嫁的铺子,偷偷给了老三家,也算是给他的一点安慰吧。
她拿着地契,朝身边的嬷嬷招了招手,“这些你偷偷拿去给三少奶奶,顺便传句话,一大家子,重要的是和和气气过日子”
王嬷嬷自是应了下来,收了地契就往景瑞阁去。
三少奶奶这会子还在床榻上生闷气,王嬷嬷进去后,笑盈盈的开口。
“三少奶奶,这是大夫人让老奴特意给您的”
三少奶奶接过地契,略略看了一眼。
两个铺子的地契,也是临街的那种。
虽然数量上比她预期的少了一个,但位置是差不多的。
“替我谢过婆母”
“大夫人还让老奴传句话,一大家子,要和和气气的过日子”
“有劳嬷嬷了,烦请回话,就说儿媳记下了”
“那老奴就先退下了”
“小珠,送一送王嬷嬷”
待嬷嬷走后,三少奶奶看着那两张地契,终是露出些宽慰之色来。
婆母总算还不至于偏心太过,给了她点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