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和秦始皇一起造反 第31节
    赵不息无辜地眨眨眼,对着范增扬起一个在范增眼中宛如小恶魔一样的笑容。
    “先生放心,我会给你养老送终的。”
    合着这是打算把他软禁到死啊?范增气笑了。
    他此时才正视起赵不息来,认真的打量着赵不息。
    有的人就是这样,会因为各种原因轻视别人,直到有朝一日自己满盘皆输、无路可走才能学会正视他人。
    “黑石子年纪虽小,却有雄主之气。”范增看着赵不息感慨道。
    他本来以为赵不息是春申君那等沽名钓誉之辈,现在看赵不息可比春申君果断多了。
    “只是,您为什么不直接杀了我呢?只是关着我,难保我日后逃脱再投他人。”范增迟疑片刻,问道。
    赵不息古怪的看着范增。主动问敌人为什么不杀了自己的人,她还真是第一次见……
    “你已经逃出去了?”
    “没有。”
    “你对我造成损害了?”
    “没有。”
    赵不息白了范增一眼,耸耸肩:“那我为什么要杀了你。”
    范增怔然的看着赵不息。
    赵不息不闪不避的任他打量。
    她和范增又没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过就是范增一心想要投靠项梁,而她和项羽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罢了。只要范增无法去投靠项羽,她给范增养老又能如何呢。
    刘邦入关之后都敢留秦世子婴一命,难道她的胸襟还比不上刘邦吗?还是说一个怀才不遇的范增比有着秦数代积累、极有可能卷土重来的秦世威胁更大呢?
    要是她连刘邦都比不上,那她还造反自己做皇帝干什么,还不如直接去投靠刘邦得了。
    久久,范增长叹了口气,庄重地站起来对赵不息一拜。
    “请您原谅我先前对您的无礼,是我老眼昏花,不识英雄就在我眼前啊。”
    这下倒是轮到赵不息警觉了,她警告道:“你别以为说两句好话我就能放了你,你现在已经是我的俘虏了。除非你效忠我,要不然别想让我放你出去。”
    这老头,怎么会突然转了性子,前两天对她还用下巴看人,今天就忽然懂礼节了?
    阴谋,肯定是有阴谋。这可是鸿门宴的主谋,糟老头子良心大大的坏。
    范增抚摸着胡须,“黑石子未来的成就绝对不会只在这小小的怀县……您的志向是什么呢?”
    哼,老家伙想套我话。
    赵不息挑眉,慢吞吞道:“当然是忠君报国,学成文武艺,报于帝王家嘛,上为君王,下安黔首,为万世开太平。”
    就是她忠的这个君王是她自己罢了。
    “糊涂啊!实在糊涂!”范增痛心疾首地摇着头。
    “秦王无道,残暴不仁,你有这样的才华为何要效忠于他呢?”
    好家伙,这是让她又遇上真六国余孽了啊。
    赵不息反问:“你说始皇帝无道,那昔日的楚王呢?”
    范增讥讽道:“楚王昏庸,亦不堪为主也。”
    唉?赵不息来了兴趣,她本来以为范增又是一个一心想要复国的六国余孽来着,没想到这老头既看不上始皇帝,也看不上楚王。
    赵不息把胳膊往桌面上一撑,将上半身往前探。
    “那先生认为谁可为帝?”
    她现在倒是有兴趣和范增再谈一谈天下大势了。
    范增语塞,他就只是觉得自己有国相之才罢了,谁是皇帝他其实不太在意……
    项燕?范增都没办法骗自己他能当皇帝,项燕为人的确令他钦佩,可项燕实在太死脑筋,抗秦失败自刎于阵前,这等人为将可以,为王实在不行。
    项梁?范增虽然打算投奔他,也觉得此人非凡人,可也知项梁性情好大喜功……
    至于项羽,年纪尚小,还不在范增的考虑范围内。
    本来范增觉得项梁虽然有些自傲,可也不算是大问题。一个君王不必毫无缺点,只要有足够多的优点就行。
    可是……范增忍不住抬起头来看一眼赵不息。
    他眼前有更好的人。贤德的名声在外,胸襟宽广,已经掌控了一县之地,更重要的是,年纪还轻,未来不可限量。
    范增叹息一声,不禁想,既然赵不息不想造反,那为何要让自己遇见她呢?
    “你,我觉得你有为帝的潜力。”
    潜力和本事是不一样的,现在天下间没有谁做皇帝能比得上始皇帝,可未来不一定没有。项羽现在不过是个跟随叔父到处逃难的半大少年,刘邦是个名声不太好的小亭长,谁能想到十年之后会是他们在争夺这天下呢。
    赵不息头顶冒出一个问号,她狐疑地回忆,自己什么时候和别人说过自己的志向吗?还是她遮掩的本事太过低劣,在范增这等智者面前一眼就能看出她的想法?
    怎么有人会怀疑一个十岁的小孩会有造反的心思呢?她也没说过什么“取而代之”“大丈夫当如是”之类的话啊。难道是范增也学过相面觉得自己有帝王之相,这也不对啊,他要是学过相面为何不从一开始就跟随刘邦呢,而且相面也不能是什么谁都能学的吧。
    赵不息心里虽然觉得范增有眼光,但面上仍然不动声色:“始皇帝一扫六合,四海归一,我岂能和他相比?”
    却避而不谈自己是否有为帝的潜力。
    范增闻言露出失望之色,不愿再和赵不息说话。
    道不同不相为谋。他的志向是辅佐一位雄主登基为帝,他方能成为比肩姜尚的名相,名流千古,赵不息既然没有反抗暴秦的心思,多说无益。
    临走之时,赵不息认真对范增道:“你可以在侍卫的跟随下到艾老那里求医,艾老会治好你背上的毒疮的。”
    范增愣在了原地。他并未答应做这位黑石子的门客啊。
    “艾公从不拒绝找上门求医的人,并不会因为我的原因而拒绝您,您可以怀疑我的诚心,但千万不要怀疑一位医者的仁心。”
    赵不息平静的重复了一遍她日前说过的话。
    那日她说完这句话之后,范增愤怒地大发雷霆,认为赵不息是在拿他的旧疾威胁他,并且赌咒说绝对不会屈从赵不息。
    而这次范增羞愧地低下了头。!
    第42章
    秋风瑟瑟,一入九月天气越发的冷起来。
    墨家弟子已经将怀县内需要挖掘的水渠规划好了,朝廷拔下用来以工代赈的粮食也已经运到了怀县。
    只是数量似乎多了一些,赵不息打听了一下周遭的几个同样受灾的县,发现不知为何朝廷拨给怀县的粮食要比其他县多出一倍。
    陈长似乎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赵不息询问他的时候他只是捋着胡须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不肯说。
    黑石内,范增正在涂药,他背上的背疮原本因为瘙痒被他挠破了许多,他向艾老求医的时候艾老给了他一罐药膏,让他先抹在挠破的伤口上,等到伤口结疤以后再去找他根治。
    看守着范增的是一个少年,约莫十七八岁,每日十分尽职尽责的盯着范增,连如厕的时候都要守在门外。
    这种没有练过武的少年,范增就算手中没有剑也一个能打十个,可他打倒了这人又能跑到哪里去呢?整个黑石都是赵不息的耳目。
    也许赵不息就是算准了范增不会逃跑,所以连派来看首他的人都只是随便找了一个。
    今日背上先前挠破的伤口都已经结疤了,可以去找艾老根治这困扰了他许久的背疮了。范增苦中作乐的想,自己虽然被囚禁在此处,但是好歹因祸得福治好了每到秋冬就让他瘙痒的难以忍受的背疮。
    除了自由,自己也没有失去什么。
    范增慢悠悠地迈入艾老的小院,艾老正坐在桌后笔走龙蛇的开着药方,两个半大的小姑娘拿着药方满院子地窜来窜去找药。
    这两个小姑娘是学堂里的学生,没有父母,没有课的时候就到艾老这里帮忙,换点钱勉强能养活自己。
    范增对那个黑石学堂很感兴趣,但是他现在能活动的地方只有自己的院子和艾老的院子,其他地方都还去不了。
    天气凉了以后来找艾老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艾老的脾气也越发火爆了,整日骂骂咧咧,有时候遇到带着老人孩子来看病的黔首就会将他们痛骂一顿。
    骂他们是竖子,竟然让妇孺老幼喝没烧开的热水,骂他们是朽木,胳膊断了怎么不早来几天看……
    范增近来的最大乐趣就是听艾老骂人。
    看到范增过来,艾老慢吞吞地从桌子下面掏出来一个陶罐。
    “每日就寝前涂抹,一日一次,没七日来找老夫入针。”艾老将陶罐放在桌子上。
    范增一边点头一边伸手欲拿,艾老却紧紧攥着陶罐不撒手。
    “我看你也不像是没钱的黔首……诊金共三千钱,拿钱来吧。”艾老瞥了一眼范增。
    三千钱对普通黔首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但是对范增来说的确不值一提。这个时候想要培养才华是很烧钱的,读书很贵,练武想要练好也不便宜,范增家中就是楚国传了数十代的贵族之家,家中牛马数十,良田数千顷,若是在楚地,三千钱不过是他一日的饭钱罢了。
    可他是被赵不息强行绑来的,身上一文钱都没带,哪来的钱付诊金?
    “咳咳……”范增看了一眼身后紧跟着他的侍卫,示意他开口解释。
    范增是要脸的人,他自己没那个脸皮开口说自己是被赵不息绑来的。
    这个侍卫名叫召夫,召夫看到了范增递给他的眼神,连忙主动开口道:“艾公放心,此人虽然现在没钱,但是日后努力劳作必然能将三千钱补上,请您先将药赊给他吧。”
    范增:“?”
    努力劳作?
    他怎么忽然听不懂了召夫的话了呢。
    直到召夫抱着药罐带着范增走会范增现在居住的院子,范增还是没想明白为何他要“努力劳作”。
    “老夫为何要努力劳作将诊金补上啊?”范增忍不住开口询问。
    召夫认真的看着范增道:“你当然要劳作啊,不劳作哪来的饭吃呢?黑石子好心先赊给你秋冬两季的粮食,等明年入春的时候你就要种地,然后秋日收获后再将黑石子赊给你的粮食和欠的诊金都补上。”
    范增低着头,努力的梳理召夫说的这番话。
    许久,他才缓缓抬起头,不敢置信道:“你的意思是老夫需要种地还钱?现在老夫吃的这些东西日后都要还回去?”
    召平理所应当地点点头。
    “赵不息说她要替老夫养老送终的!为何还要老夫自己种地?”范增急得连诅咒自己的话都说出来了。
    他本来以为自己失去了自由已经很惨了,难道还有更惨的事情再后面等他吗?
    召夫眯着双眼,“那肯定是你听错了,黑石子昨天还告诉我黑石不养闲人,让我好好给你记着账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