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里干活的王县令听说他们总督大人来了,光着两只脚从地里爬了出来,还还来不及去洗脚,就带着两脚泥去迎接他们总督大人,脸上露出有点傻憨憨不好意思的笑,行了礼后问道:“大人您怎么来了,这外头还下着雨,地里都是泥,小心踩脏了您脚上的鞋子。”
纪原却是不在意的道:“不过是一双鞋子,脏了就洗,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了。你们这边的地种得怎么样?”
抬头看去,见到地里有许多忙碌的身影,纪原知道这里有许多都是军营里调来的士兵,这会儿外头还在下雨,他们这行人出来戴着斗笠披着蓑衣,但是这地里干活的人基本上都是光着脚头顶上什么都不戴。
就连王县令和李师爷俩个也只是比别人的头上多戴了一顶斗笠,蓑衣都没有披一件的。
“前面那一片都种上了,往下这一片还未种。”王有才这几日也出来外面巡视和指导春耕,左右也没什么好让他指导的,他干脆就带着他们家李师爷和衙门里的那帮衙差过来一起帮忙种地了。
不同于那些出身士族的官员,王有才出生寒门,幼时家贫,自小就跟着父母姐妹在田间干活,到了安阳当了县令后为了省钱还在住的衙门后院里头开辟出了一块地出来种菜,要说种地,怕是没几个当官的能比得上他了。
这几日他还带着衙门里的衙差和那帮士兵们分组比赛种地,看谁种多种得快的,有几次还是他们这边拔了头筹。
纪原点了点头,望着一望无际的地,说道:“若是这些土地都种上庄稼,今年咱们就不用担心缺少粮食了。”这也是为什么他把春耕放在首位的原因了,他们西北这里的粮食都是从外地运来的,外地运来的粮食价格高不说,万一遇上什么天灾人祸,他们这里就会断粮了,早些年他们这里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边关有这么多驻军,吃饭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必须要自己解决粮食的问题,才能够在遇到天灾人祸,甚至是战争来临的时候有足够的储备粮食来应对各种突发的情况。
“是啊,我早前也是这么想的,这里的地这么多却无人耕种。我们老家的地方小,地少人多,村与村、邻与邻之间没少因为土地的问题打架争吵,打死人都是常有的事,但是咱们这里这么多的地却是慌着没人种,着实可惜了。”每一次出城见到外面这么多地没人种,王有才这心啊,不知道心痛。
纪原对这个情况不是很了解,就问王县令:“哦,这样的村子多吗?”
“大人你是说地少人多的村子吗?”
“对。”
王有才见他们大人点头,说道:“多啊,怎么不多了。”然后王有才就说起他们老家那边的一些情况,还有为此发生争端的事。不过农民手上没有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的土地都掌握在地主高官的手上,这一点王有才也向他们大人略微提了一下。
不过在边关这个地方,这些问题都是不存在……或者是说存在,但是并没有那么严重。
纪原却是想到了一个问题,问道:“你说,要是让那些百姓迁移到咱们这边来,咱们给他们土地粮种农具,还有免去三年的赋税,会不会有人愿意来咱们这里了?”
这一次给上京那边上的折子他就跟天子提到给边关免去三年的赋税,虽然上京那边还未有答复,不过纪原想皇帝那边应该是不会不答应的,毕竟此前边关这么也有许多年没有给朝廷交过粮税了,现在不过是再多三年而已。
来安阳之前他在户部看过关于安阳这边收税的记录,别说是缴税,朝廷还要一直给这边运送粮草补充军需。不过后面这些年朝廷也穷,发给边关这边的粮草是逐年下降。直到他到了户部后,户部有了钱后才往边关这里送了几次粮食和补发了将士们的军饷。
不过现在既然他的人已经在这里,自然是要为安阳以及整个西北边关的将士和百姓们谋算一点利益了。
他们这里眼前要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他们这里的人少地多,最好是能从地少人多的地方迁徙一部分人口过来补充他们这里流失的人口,只是这个事情看似没有那么容易解决。
“大人,这个……怕是难。”王有才一听他们纪大人的提议,就摇头说道。
不过想了想,王县令又说到一件事,跟他们大人提议道:“下官这几日与这边的将士们聊天,发现他们许多人年纪都挺大的了,都尚未娶妻,咳咳……大人您与其想从外迁徙人口过来,不如想办法给咱们的将士们娶个媳妇多生几个娃,等再过十年八年,咱们北地还用担心没人吗?”
附近离得近的几个士兵听到他们王县令的话,都一脸期待的看着他们元帅夫郎……纪总督。
现在他们这里已经不少人知道这位纪总督就是他们赵元帅的夫郎了,跟他们元帅夫夫相随,而且他们还知道正是因为他们元帅夫郎,他们的军饷才能补发下来,因此在这些士兵们的眼中,他们纪大人已经是无所不能的大人物,在军中的人气甚至一度是超过他们大元帅的。
要是纪总督看在他们元帅的面子上,帮他们每个人讨一个媳妇回来,嘿嘿嘿……一想到底,这些面皮黝黑的军汉一个个都笑得跟捡了宝似的。
王县令扫了那几个高兴得太早的军汉们,让他们多少收敛一点,又看向他们纪大人,笑得一脸讨好的问道:“大人您说这个主意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