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49页
    “我亲自看看,万一后头忙起来,也放心。”
    存银说他去看过,“要么十月再接过来吧,我看她还有点怕生,知道平枝姑姑他们白天会到咱们家里来,但她不怎么乐意来,我去看威风,她都防着我,要不是后来看见我额头的孕痣,指不定还要瞪我,给我使坏。”
    云程摸摸眼尾孕痣,“那我这也好着吧?”
    圆圆就更不至于了,小奶娃一个。
    存银眼神往叶存山身上飘:“我瞧着,她会怕大哥。”
    云程跟叶存山:“……”
    叶存山稍加沉默,然后点头,“好像是这样,我下学去彭先生那里学习,没见过她。”
    云程不知道说什么好,干巴巴道:“那行吧,那就十月份再说吧。”
    每个休沐日,都没完全吃喝玩乐的混过去。
    从第一楼离开,他们回家,温故知新也把送到槐城的东西拿到驿站了,说运气很好,刚好赶上有人要去槐城,“刚准备来咱们家问,咱们就把东西送过去了,捎带上就直接走了。”
    算算日子,到槐城附近时,天气会变得很恶劣,路上会耽误一阵,差不多刚好到新年时,信件能到营地。
    云程叫他俩再跑个腿,“去元先生家说一声,说我吃完饭回来了,你俩谁空着谁去。”
    知新人话少,平枝姑姑爱给他分家里的活儿,往外跑的事就叫温故干,现在也是温故闲着。
    上回去柳小田家问元墨当主编的事,元墨是说休沐来找他。
    忙完就见见,等上学了,就不好见。
    圆圆出去玩久了,现在困,到家里不黏着爹爹叔叔,看见奶娘就要抱。
    可能是出去吃东西吃杂了,她躺下后睡不着,要人给她揉肚肚。
    揉肚肚又怕痒,差点把瞌睡都给笑没。
    云程在这边看了会儿,听人说元墨来了,才出去。
    就在堂屋见,叶存山拿了茶壶,一人倒了杯,跟着一块儿听听。
    元墨说是为故事线的事情来的,“我这段时间找柳文柏他们三人聊过,感觉他们现在写故事的线的速度太慢,这还是你手把手带出来的,以后铺子里的故事线不会很多。”
    云程说贵精不贵多,“一年消耗最多的是短篇,长篇的写几个出来,能用一年。”
    这部分内容,云程暂时能顶着,往后就主要是元墨来写,撑起话本铺子里的一片天。
    早给他说过这事,元墨没推辞,跟人聊完以后,他根据自己的习惯,还有近期学到的东西再次做了调整,写了几篇出来,给云程审稿。
    职位上去了,以后就没人能审他的稿子,他说:“我打算以后能每天写就每天写,多在你这边过过。”
    把能力锻炼出来了,才好直出稿子给到铺子里,再去请书生来写。
    不然故事线出了问题,就烂在了跟上,后头花费人力物力,卖出去挣不到钱还要砸招牌。
    就是他是每天下学后才写,还吃灵感,看云程有没有固定时间收。
    云程没有,“你到时每天上下学,什么时候方便什么时候给,就送到话本铺子,存银会给我带回来的。”
    今天这几份稿子是要有结果,云程看的时候,是叶存山跟元墨聊天。
    叶存山在被大舅舅提点过以后,找元墨要了许多文章,想学学淡然、不功利的写法。
    跟元墨交流多了以后,关系没从前那么尴尬,不再是见面没话说还要尬聊的状态。
    叶存山也聊文章,是这段时间彭先生给他留的题目。
    他肯下苦功,为人肯钻研,愿意去做尝试,不会固执己见,彭先生说的方向,他有问题当时就会说,解惑后会按着彭先生说的路线走,一直都稳稳当当。
    去年的季考里,他隐约摸到了门槛儿,年底去京都跟大舅舅见过面,这一年的锻炼里,又再扩大了阅读量,在做文章上,不论是见解,还是遣词造句,引用的事件句子,都要比从前精准独特很多。
    比较显著的进步是,叶存山能感觉到他的文字变有“宁静”感。
    跟在蔚县时的平实质朴不同,那时的务实是首要的,也是他肚里墨水不多,词汇量匮乏的表现。
    现在的宁静感,是指文章不浮躁,即使观点激烈,很有争议,他写出来,也有一股平稳叙述,让人忍不住信服的感觉。
    慷慨激昂有慷慨激昂的好,沉稳厚重有沉稳厚重的好。
    到这一步,叶存山是真的感觉到突破了框架,不再被科举的答题套路限制,找到了自己的风格。
    而现在让他为难的这道题目,他其实已经写好了答卷,只是判断上,略有犹豫。
    如果是用他现在的文风写,会显得沉闷。
    改成激烈点的调调,又有浮躁气。
    今日还没过完,他打算再改改。
    元墨来了,就跟他讨论讨论这道题。
    两人解题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叶存山有明确的目的性,他是要高分,而元墨就只管循着本能来。
    元墨说他还是有点被框住,“这应该是彭先生给你出的考题,考的不是你的学识,也不是看你最近学习的成果,而是看你有没有突破自我。”
    这种讲学的东西,元墨也不会太深奥的,他对着题目思索好一阵,跟叶存山说:“在蔚县时,杜先生看我都是恨铁不成钢的,跟我说我想归隐山林无所谓,但是写在考卷上,得把心思藏一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