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8页
    因着刘先生去世,来济世医馆里看病的人明显少了。杏林正忙着和两个学徒一起收拾东西。
    “王少爷来了。”看见王琪,杏林忙迎了上来。
    看了看凌乱的医馆和眼前的这几个人,王琪道:“怎么只有你们几个,其他的人呢?”
    吩咐另一个学徒去泡茶,杏林引着王琪在刘云原本的诊室坐下,才道:“师父一走,有很多人都不愿意留下了,这两个都是不愿意走的。”
    “原来是这样。”王琪道:“一连少了那么多人,你们以后可能要多辛苦一些了。”
    杏林苦笑一声,道:“济世医馆的名气,全是靠师父的医术和善心撑起的,如今他老人家一走,看病的人也跟着走了大半,我们辛苦不了多少的。”
    见杏林一脸的无奈,王琪不由安慰道:“你也不必过于气馁,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你既是刘先生的徒弟,医术肯定也差不了。我一直觉得,医术是慢慢积累的。再说,刘先生的医书不都留给你了吗,闲暇时不妨多钻研,总有一天,你也会大放异彩的。”
    “多谢王公子。”王琪的一席话,让杏林好受了不少。
    王琪道:“反正这几日病人也不多,又刚忙完刘先生的后事。怎么不在家多休息几日,反而那么快就开门了?”
    给王琪端上茶,杏林才道:“师父生前说过,疾病来的时候不会讲究时间,随时都有可能有病人上门。若是耽误了,就会错过一条命。他老人家一年四季坐诊,就算是过年,也只给我们放假,自己一个人在医馆撑着。师父都那么大年纪了,还能如此。我们身强力壮的,哪好意思歇呀。”
    短短几句话,倒是让王琪对杏林更加敬重了。往桌上放了一张一百两银子的银票,王琪道:“难得你有这份心。买草药和店面修葺都需要钱,这些银子你先收着,也给外面的几个人发些工钱。只有先吃饱肚子,才能干活呀。”
    “使不得,使不得。”桌上的银票杏林连看都没看,直接拒绝,“王公子已经帮了我们很多了,怎敢再收您的银子。”
    王琪摆手道:“你也不用慌着推辞,这一百两银子,是我预支给你的工钱。我雇你做竹园的郎中,五年之内,竹园里但凡有人生了病,你都要过去看诊。五年一百两银子,一年才合二十两,一个月也就是一两多点的银子,并不算多。若五年之后你成了名医,我自会给你加价。若你医术还是没有长进,我便要换人了。这买卖公平合理,没理由拒绝。医馆毕竟不是善堂,我不缺衣少食,你也没必要替我省钱。”
    “小的谢过王公子的厚爱。”杏林自然能明白王琪的苦心,含着泪向他行了大礼。
    见杏林老大不小了,长的也算是一表人才,王琪不由动了些心思,“你今年多大了。”
    “小的刚过十九。”杏林老实的道。
    王琪接着问:“家里有给说合适的姑娘没有?”
    “小的家里穷,弟弟妹妹也多,当初若不是师父收留给了口饭吃,家里恐怕早就把我卖去当奴仆了。如今也就是刚刚能吃饱饭,哪有姑娘看的上呀。”杏林不好意思的道。
    想到齐伯的女儿仍然待字闺中,今年好像刚满十五,长得如花似玉,人也挺巧的,王琪不禁有了主意。
    和杏林告别,王琪回到了竹园。房间里,书房里,处处都是赵阿蛮的影子,不管看向哪里,都有和赵阿蛮在一起的记忆。
    王琪悠悠的叹了口气,心中不由犯难。若是晚上赵阿蛮回来,追着向他要答复,他要如何说呢?这样想着,王琪倒是不希望赵阿蛮晚上回来了。好歹等个两天,给他点时间喘口气仔细想想。
    也不知是不是老天爷听到了王琪的呼唤,晚膳时,小顺自己回来了,说赵阿蛮有事,今天晚上不回来了。
    听了这个消息,王琪也不知道是喜是忧。虽然他确实松了口气,但心中却有些失落。去书房里画了会画,王琪只觉得百无聊赖,提不起兴致,便早早的回房休息了。
    第二日晚间,赵阿蛮还是没有回来,第三日也是如此。王琪有些着急了,不由招来了小顺,问:“阿蛮到底在忙什么,难道出了什么事?”
    “表少爷倒是没什么事。”小顺道。
    王琪忙道:“那是马婆婆出事了?”
    “也不是。”小顺道:“马婆婆身边有个叫丫头的姑娘。”
    “丫头?”王琪一愣。
    小顺接着道:“对,就是那个叫丫头的。好像是她妹妹生了什么怪病。”
    到底是什么病让赵阿蛮如此上心?王琪心中疑惑,眼见小顺也说不上来什么,王琪挥手让他下去休息,立马找来齐兴,让他派人去问问。
    没用一个时辰,齐兴便打听清楚了。
    原来是丫头的妹妹全身出了红疹,异常恐怕。丫头的哥哥几天未归,回来看见妹妹那样,心中害怕,便用破席子包了直接扔出去。幸亏有好心的邻居看见,知会了丫头。
    丫头见妹妹这样,也吓的不轻。好歹她现在有了钱,不必像之前那样四处求人,便立马抱着妹妹去了最近的医馆。谁知医馆的郎中见人这样,直接说治不了,慌着把人往外推。丫头一连跑了好几家医馆,都被赶了出来。
    “她妹妹到底得了什么病?”王琪问。
    齐兴道:“应该是出了水痘。这东西不但不好治,还传染,总之是出力不讨好。医馆里的郎中不愿意治,也在情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