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页
    王琪笑道:“反正我们暂时是要绑在一起做生意了,你若是觉得占了便宜,以后不要坑我就行了。”
    “看你说的,我怎么会坑你。”觉得王琪未必能做到,董珏随口道:“你要把画卖给你三叔吗?恕兄弟直言,你三叔虽然是大官,却未必能拿出那么多银子来。”
    “银子自然不是我三叔出。”
    “不是你三叔?”董珏一愣,随即回过味来:“不会是王隆出吧,他会吗?”
    王琪露出一个算计的笑,“他一定会的。今日我用一张《快雪时晴帖》在三叔面前得了脸,他急着买一幅更贵的把我压下去,待会我们只要……”
    听了王琪的计划,董珏了然一笑,“你可真有办法,我这就去给你准备银票,不过你真有把握吗?”
    “你尽管放心。”王琪道。
    见王琪一副势在必得的模样,董珏心想:“反正这两幅画都不是我的,若是能得十万两银子自然更好,若是得不到也没什么损失。”
    想通了这层,董珏便放心的让掌柜的去张罗了,自己匆匆忙忙回了雅间。
    作者有话要说:
    新年到了,祝小天使们鼠年大吉。大家出门要戴口罩,注意安全呀。
    第14章 较劲
    古宝斋的掌柜办事周到,没过多久便给王琪送来了一沓银票。将银票装好,王琪稍微等了一会才重新回了雅间。他到的时候,王隆已经连着买下了好几件古玩玉器。
    “大哥你怎么去了那么长时间,不会是吃坏肚子了吧。”抬眼见王琪回来,王隆假装关心的问。
    “我是怕二弟的银子带的不够,又去银庄取了些。”王琪道。
    王隆看了看他腰间鼓鼓的钱袋,心中暗道:“看来王琪这次为了讨好三叔真是下足了血本了,那我就更不可能让他如愿了。”
    扫视了一眼王隆选的东西,王琪随手拿起一件玉如意,不以为意的道:“二弟已经选了这么多东西了。”
    王隆得意的道:“我想着既然出来了,也给家里人都买些礼物。玉能养人,这柄玉如意就送给奶奶,大哥看怎么样?”
    细细看了看手中的玉如意,王琪倒是笑了。
    这玉料虽然是上层,做工也算精细,但却是最近雕成的。这种玉器虽然拿得出手,但也算不上新奇。放在古董店里,不上不下的,着实有些尴尬。恐怕是董珏抓住了王隆有意在三叔面前邀宠的心思,趁机把店里一些鸡肋的东西拿出来卖给他吧。
    看着王琪拿着玉如意不说话,以为他露了怯,王隆终于找回一丝财大气粗的感觉,继续道:“还有那件茶具,要一万两银子,大哥你看怎么样?”
    王琪放下玉如意,又去看了看王隆说的瓷器,只是点头:“嗯,不错。”
    这话,王隆默认王琪是服输了,心里甚是满意,觉得扳回了一局。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加起来已经花了他将近两万两银子,虽然心在滴血,但想到能把王琪的风头盖过去,王隆觉得值了。
    王耀对那套茶具爱不释手,直对董珏道:“没想到董贤侄这里还有这等臻品。”
    “王大人过奖了,店里的东西能得您的眼是小侄的荣幸。”董珏顿了顿,开始挖坑:“王大人真是好福气,有这么孝顺的两个侄子。昨天琼琚兄刚花了十万两买下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今日王二兄弟又花了一万两买下这套茶具孝敬您。虽说银子并不能代表心意,但很多时候心意也只有银子才能体现呀。”
    “大哥花了十万两银子?”王隆刚刚得意起来的心被董珏一句话浇凉了,“董兄,你说那张纸值十万两?”
    “可不是。”董珏撒起谎来不打草稿,可着大的吹:“郡里的大人出了五十万两,我都没舍得卖。若不是听琼琚兄说王大人喜欢,我才不不会卖给他呢,琼琚兄可没那么大面子。”
    王耀乐呵呵的道:“羲之的真迹,当的起这么多银子。”
    一万两银子和十万两相比,自然是不值一提。王隆气的牙痒痒,没想到王琪不声不响的,居然能拿的出那么多银子。看来大伯死后没少给他留钱。
    “二弟买东西买的也太急了些。”仿佛嫌王隆不够生气,王琪继续添火,“无双兄这里的好东西多了去了,只是还没拿出来而已。二弟千万不要把银子花完了,不然等好东西出来了,岂不是只有叹息的份了。”
    没有理会王琪的话,王隆冷哼一声,道:“董老弟,你不厚道呀,有什么好东西就赶快拿上来吧,别藏着掖着了。”
    “王二公子真是快人快语。”董珏笑道:“不瞒您说,我最近还真得了几件好东西,一直都没敢拿出来,既然王大人亲自莅临,肯定得拿出来让大人看看。”
    “那还啰嗦什么,还不赶快拿出来给我三叔瞧瞧。”王隆道。
    董珏没有劳动下人,而是亲自把卷轴取了出来。小心的将长卷展开之后,董珏才道:“王大人,请您过目。”
    古宝斋既然能拿的出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自然也能拿的出其他好东西,王耀不敢怠慢,连忙走了上去。只是瞄了一眼,便一心扑到了画上。
    董珏非常识时务的没有多话,等王耀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把画看了一遍,这才道:“王大人,您觉得这幅画如何?”
    “没想到,真没想到,有生之年能亲眼看到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确定这幅画八成是真迹,王耀嘴里满是赞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