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仲平先生倒是很会做人,阿楚看着他,心想,父亲伏完是长子,字伯和;既然如此,这位字仲平、又与父亲相貌相似的文士,应当就是自己的叔父了?
待荀攸走远了,叔父才开始与这队日夜兼程的人马进行安排。小红带来了伏完的信简,这是最重要的;之后便是安顿阿楚,小红因是阿楚最贴身的下人,和乳母蔡氏也被安排去休息了。阿六阿七他们则归入老宅部曲内,说是日后择几人当阿楚侍卫。其他零碎的东西便交给仆人处理了。
叔父体恤下人,让队里的大家都下去休息了。小红不在,阿楚于是交给府中另外的婢女照顾。婢女给阿楚擦了身子,又换上了崭新的衣物襁褓,给她喂了点蜂蜜水,便又把她抱着走出去了。
婢女在走廊绕了又绕,总算在门口停下了。阿楚支起脑袋向里看,叔父正盘坐着,与一未见过的青年闲谈。
阿楚叫唤了两声,叔父与青年人一同望过来。文士打扮的青年笑起来:“这就是阿楚了?真是可爱,和阿彧那时一样哪。”
喔。这便是荀攸来找的丛叔,也是荀彧的兄长,荀谌了。
阿楚细细打量他:二十出头的模样,面容白净,神态平和,的确是世家子的模样。
叔父伏诚也笑了:“是呀,友若。阿楚还在看你呢。”他站起身,将阿楚从婢女怀里接过,坐下时将襁褓安置在两膝之间,抚着阿楚的脑袋,转头问荀谌:“友若预备几时出发?”
“江陵距东武也有段路程呢。不过阿攸赶路辛苦,我想着让他歇息个三日,收拾之后再启程。”
“时间紧迫呀。不过,既是阿攸的祖父去了,也理当如此。”
“然也。谌在东武的这些时日,也承蒙仲平照顾……”接下来就是大人们无边无际的客套话了。
阿楚听着荀谌慢条斯理地表达对伏家的感谢,只觉得昏昏欲睡。她仗着自己年纪小,没人注意,干脆眼睛一闭,陷入沉眠了。
伏诚失笑地把她抱起来。他挽起袖口,给她换了个舒适些的姿势,又将阿楚伸出来的胳膊又塞进小被褥里,这才开口感叹:
“可怜我家这小侄女。出生时还患着热病,被我兄送回老宅避祸的途中,才好了七八。”他说着,不由叹了口气,“兄长信上说,待她长成些便接回去。可东武不比雒阳,阿楚回去之前,谁给她开蒙呢?”
荀谌也跟着叹息,心道:“分明贵女身份,却如无依之女啊。”却知道不能和伏诚说出口。
他忖了片刻,才抬头对伏诚道:“谌有一友,乃琅琊阳都人……”
……
阿楚醒来时,又回到了小红怀里。在她的角度,恰好能看见荀攸站在荀谌身后,跟着荀谌向伏家长辈拱手。
小红注意到她醒了,笑着问:“小主人要同攸小公子告别吗?”
为什么不呢?阿楚想,这样小的荀攸,一别就是永远啦。下一次再见面,不知他是不是变得和史书记载的一样了。无论如何,既然能告别,那还是抓住机会好了。
她伸出手挥舞了两下,小红便当她是肯定的意思,向前踏了两步,便看见荀攸回过头。荀谌正与伏家人寒暄,荀攸这般举动,虽不算太过失礼,但也很不符合他的性格了。不过仍然装作未看见的模样——大抵也是在照顾荀攸吧。
荀攸那样的性格,能在这时候不顾礼数而回头道别,想必也是一个月的路程里,与这孩子生了感情。荀谌想,便先让他随心,失礼一回吧。
阿楚被抱到荀攸跟前,被荀攸并不细腻的手背蹭了蹭脸颊,觉得有些瘙痒。她又露出了弯弯的笑眼,一把抓住荀攸的食指。
荀攸也笑了。他看着襁褓里的婴儿,小声告别:“再见了。”转而又对小红说:“这些天,多亏红姊照顾了。”
小红简单地应了,犹豫片刻,有些逾越地摸了摸他的头。
荀攸默了一默,对小红和阿楚也拱了拱手:“在此别过。”
阿楚于是松开手。荀攸最后又回头望了她一眼,跟着荀谌走远了,背影消失在伏家连廊中。
阿楚想,荀攸这样看起来真的很小可怜,希望他此番回广陵能够更顺利些。
下次再见你的时候,你可不要变成曹操的谋士呀。
伏氏老宅建得颇为气派,除了祖母与叔父以外,还有不少旁系子弟,再算上家仆,应当有百余人。
阿楚在雒阳的事迹终究还是传到了老家,不知是不是哪个从雒阳随行的部曲说漏了嘴,总之,当叔父意识到都时候,府中上下对阿楚私下的称呼已变成了“小神女”。
她真是想为古代劳动人民奇幻的想象力鼓掌——伏完可是亲眼看到自己伴生的那些异象,居然只想到政治危机,实在是不应当。
当然,“神女”起初只能算是戏称,毕竟襁褓小儿,既不会说话,又不能走路,再怎么乖巧,也不过就是寻常孩童罢了。
不过,那时候的阿楚并没有把这称呼放在心上。她觉得,自己作为来自千年之后的异乡人,实在不应愧对淳朴的古代人民们的亲切问候。
阿楚呼出了修改器,视线在“增加物资”上逗留了片刻。
抱着她的婢女一边走,一边和同伴聊天:“…老夫人先前予我的耳饰,到现在都没找到。本以为是落在哪里了,前几日一看,似乎被外头的野雀叼了去了。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