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7页
    赵旭又道:“未得诏令,你私自带兵进京,意欲何为?”
    燕王不慌不忙道:“奉明皇祖训,前来清君侧。”
    赵旭冷笑一声,“而今本宫就在你身前,你穿甲见君,该当何罪?”旋即冷冷道:“还不快速速撤兵,本宫念你对大明有功,不予追究。”
    燕王赵择冷盯着赵旭,摇头道:“殿下身侧奸佞未除,恕难从命。”
    “荒唐!”赵旭挥手怒道,“本宫看你分明就是狼子野心,清君侧是假,谋权篡位才是真。”
    “看来殿下真的是被馋臣蒙蔽了双眼,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敢加害囚禁。”赵择道,旋即飞身跨上马。
    “你休要胡说!”赵旭反驳道:“父皇卧病在床,本宫代为监国。”
    “什么病需要卧榻两年?”燕王质问道,旋即有些不耐烦的看着赵旭左右的武将,“太子殿下已被奸人蛊惑,听寡人号令,除奸佞,肃朝纲!”
    “杀!”
    在一声嘶吼下,两军将士拔刀相向,燕王骑在马上看着不远处对阵的赵旭,少年不过十余岁,面对这样的厮杀场景竟能坐怀不乱。
    燕王遂起了担忧之心,眼睛死死的盯着赵旭,赵旭也同样盯着燕王,眼神如刀尖一般锐利,“燕王谋逆,狼子野心,同室操戈,必将报应。”
    赵旭的话,让燕王起了杀心,周士弘作为其心腹,察觉燕王之心后于是派人悄悄潜上一座已经空了的茶馆。
    一支锋利的朝廷箭矢对准了赵旭的胸口,啾啾啾!——随着一声声弦响,箭如闪电般向赵旭飞去。
    “殿下!”
    赵旭持刀抵挡,但这箭雨中还有弓.弩,弓弩的力道,轻易的将赵旭手中的刀摊开,一支支锋利的羽箭刺进了赵旭的身上。
    本可以选择退逃的他,并没有在城破之际选择逃亡,赵旭看着刺进胸膛来的箭,从马背上跌落,一双充血的眼睛盯着前方的燕王,旋即开口笑了起来,血水染红了贝齿,令燕王后背感到一阵阴凉。
    太子一死,群龙无首,手底下那些忠贞将士便分做了两派,一派为报仇而杀红了眼,另一派则因恐惧倒戈向了燕王,然最终的结果,这些将士无一人幸免此役。
    燕王先前吩咐的左右人马,一队前往宫城,另一队则奔向城内的官员府邸,整整三日,整个京城陷入了屠杀。
    --------------------------------------
    ——紫禁城——
    张九昭拿着金色的令牌顺利进入了紫禁城,但因为战火与皇太子亲自带兵出去抵御,本该防守森严的宫城,却变得极为松懈,内侍宫人们搜刮宫中珍宝到处逃窜。
    张九昭独自穿过乾清门径直来到乾清宫,宫内十分冷清,正值炎炎夏日,庭院里的花草却悉数枯萎,就像在预示这座城池的结局一样。
    张九昭站在乾清宫大殿前停留了许久,旋即提步缓缓踏上台阶,朝殿内一步一步走去。
    乾清宫内的陈设十年如一日,皇帝一生勤俭,殿内大多东西自登基起就未曾更换过。
    张九昭从绯色的袖子里伸出手,轻轻划过桌沿,此刻他的双眼早已变得湿红,他随后扭头看向偏殿内的一扇门,于是朝着那儿走去。
    乾清宫寝宫的门被轻轻推开,推开的瞬间,也将外面的风带了进去,察觉到有人进来的老皇帝,拼尽全力的扭头看向门口。
    龙榻上的老者,脸色惨白,刚跨入内,张九昭就闻到了一股极为刺鼻的味道,那是融合了千百种药产生的苦臭之味。
    被病体折磨的人瘦的只剩下了一副皮骨,殿试之后,作为天子门生的张九昭再次见到久未露面的皇帝时,眼里没有丝毫臣子该有的敬畏与尊敬。
    张九昭来到桌前,拿起摆放在案上的铜镜,旋即用纻丝所织的公服袖子轻轻擦拭着镜面上的灰尘,打磨光滑的铜镜,照见镜中人精致的容颜。
    老态龙钟的皇帝不明白他这一举动,只能痛苦的盯着,张九昭旋即转头,与老皇帝对视,说道:“我曾记得,进士及第之时,你当面夸赞过我的眼睛。”
    这句话,让老皇帝明白,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的张九昭,绝非好心。
    “你知道吗,我,”张九昭的双眼忽然变得狠厉,“原也有一双如燕王世子那般的双瞳。”
    皇帝的瞳孔忽然睁得极大,他挣扎着想要说话,张九昭一步步靠近皇帝,“是你,亲手将我毁了,当年之变,你不仅屠杀张氏,竟连自己年幼的孩子都不曾放过,你好狠的心。”
    张氏政变,国舅挟持太子领兵杀入紫禁城内,欲废帝辅佐皇太子登基,事先知道的皇帝早已派兵埋伏于殿内,兵变之后下令围剿张氏一族,包括皇太子。
    “想知道我为何会在此么。”张九昭走到皇帝榻前,冷冷的盯着皇帝。
    皇帝张着嘴,似在说什么一样,张九昭看着老皇帝唇形,“对,你猜的不错,就是安定伯。”
    “可只有安定伯,又怎能逃得过锦衣卫的追捕与禁军的围剿呢。”张九昭又道。
    于是皇帝便明白了一切,张九昭的现身证实了他的全部猜想,当年之事,燕王确有参与,或许说,燕王是推动人。
    皇帝死死瞪着张九昭,却没有丝毫的办法,张九昭于是俯下身,在其耳侧勾起嘴角阴险的说道:“忘了告诉陛下,齐王与汉王之争,是臣在背后,挑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