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前
——京城茶楼——
年轻人一身士人装束, 手中持扇,由小二领着进了茶楼的乙字号房,“甲字号房一早就有人来定下了, 虽房中现在还无人, 但银子已经提前付下, 不过剩下的乙字号房间也是临街的, 对面便是燕春阁了, 相公要是运气好, 还能瞧到对面燕春阁楼上的风光呢。”
小二边介绍着边抬手推门,正高兴又来了贵客时,推开门后却站在原地楞住了, “这...”
原来乙字房中已有客人, 茶楼极大, 因此也不止伙计这一位小二,“这乙字号房被人订了我怎不知呢?”
小二显然有些恼怒,稍压怒火拱手赔罪道:“真是对不住,乙字房有人定了,账房那边也未曾告知我,甲乙丙丁的上房都有人定下,要不相公您换间中房?”
年轻人抬手,“不必了, ”望着屋中道,“这间厢房里的客人,某认识,今日正好蹭上一杯茶,你先去忙吧。”
“原来是相识。”小二瞬间松了口气,“那就不叨扰相公了。”
年轻人提起裙摆跨入内,听见动静后,屋内的婢女警惕的走出,“谁呀?”
“在下张九昭,今日来茶楼吃茶,却不料雅间皆已坐满,又逢姑娘在此,特来找孙姑娘讨杯茶喝。”年轻人抱袖拱手道。
“姑娘,是张大人。”婢女回头道。
孙氏将盯着窗外的视线挪回,“今日翰林院无事么?能在外见到张大人的身影,真是难得。”
“进士通过考核入翰林,三年考察的庶吉士,说的好听是今后做重臣的通道,不好听,不过是给诸位翰林院大人打杂的罢了。”张九昭回道,“累了这些天,入京已半载有余,也当来瞧瞧这应天京城的各处风景。”
“坐吧。”孙氏抬手请道。
张九昭便走上前,撩着袍子端坐下,“听闻这间茶楼最是有名,今日过来倒真是开了眼界,人多得连坐的地儿都没了,孙姑娘也是好雅兴,某还是头一次见姑娘家独自赴茶楼吃茶。”
“姑娘喜的是这茶楼里的点心,故而每月都会来。”婢女从旁解释道。
“对面便是燕春阁,还以为孙姑娘是来看人的,”张九昭低头一瞧,果不其然,孙氏桌前摆满了一桌子的点心,“张某倒是忘了,孙姑娘看着沉稳,有当家主母的风范,如今也不过是个及笄未久,待嫁的闺阁女子。”
“过了此月,妾就十七了。”孙氏斟了一杯茶递上,“燕春阁里都是些女子,能有什么好看的呢?”
张九昭奉双手接过,点头示谢,又道:“孙姑娘是女子,卖笑者自然不足为观,”旋即放下茶杯,望向窗外,“但那买笑的风流之人,又当如何呢?”
普通的马车上下来一个穿杏色道袍的少年,其装扮像个读书人,眉目清秀。
孙氏见之,脸色平常的摇着头,“女子的心小,容不下风流二字,如刚婢女所言,我不过是来此吃茶点,散散心的罢了,只是这家茶楼对面刚好就是燕春阁,我本无心,便也不会做这迂回躲避之事,”
“好一句容不下风流。”赵九昭眯眼道,“只不过心中的苦闷,又岂会因为吃甜而解呢。”
孙氏盯着张九昭愣住,旋即轻轻闭眼,“大人的慧眼不仅生得好看,还会洞察人心。”
经孙氏一言,婢女便特意盯了一眼张九昭,尤其是双眼。
“姑娘过誉了,其实不是某能洞察人心,而是孙姑娘将那苦写了在了脸上。”张九昭道,“甜的东西吃多了其实并不好,甘食如毒药。”
“毒药?”孙氏不明。
张九昭遂与之解释,“谷味甘,先走脾,脾脏乃运化水谷精微之所,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失健运,则水谷不化,不能升清降浊,各个脏腑均不得精微濡养,如此,不是毒药是什么呢?”
“大人还懂医术么?”孙氏问道。
张九昭轻摇头,“余自幼家贫,唯好读书,三千卷文,因而也涉猎医术。”
“从妾第一日瞧见大人,便只嗅到了书香与墨香。”孙氏道,“觉大人一定是个饱读诗书之人。”
“孙姑娘在烦忧令尊着手的案子。”张九昭抿了一口茶道,“王家有冤,令尊不忍,遂与诸司法官起争执,此案至今未下。”
孙氏沉默不语,张九昭又道:“王氏是勋贵之家,先祖位列功臣阁,配享太庙,越国公伴陛下数十载,陛下岂能不知其忠心,然这涉及国公与都督的大案,竟让未三法司会同各部尚书、通政使进行圆审而让锦衣卫涉足,便足可说明一切,上意不可违。”
“不过呢,”张九章停顿下,“若是将来复查此案,颠覆先前的判决,那么身为司法官的几位主审长官,便难逃干系。”
孙氏犹豫了一番,旋即起身福身道:“妾是女子,不通朝政,父亲为法司刑部之长官,今陷此案,还请大人解围。”
“情急在眼前,自然先解决眼前,至于如何做,凡事留一线即可。”张九昭回道,“三司会审若遇主审意见不统一者,皆以票举奏上而定,孙尚书只管坚持自己的公正,但不要太过执拗。”
听明白的孙氏,再次福身,“听得大人一番箴言,妾豁然开朗,妾代家父,谢过大人。”
咚!——
约过了一刻钟,改时的钟声从城东传来,婢女闻之便上前小声提醒道:“姑娘,咱们都已经出来足足一个时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