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6页
    ”横竖有娘和几个哥哥为她撑腰呢。”高氏抿嘴一笑。
    宋夫人也露出一个笑容来,道:”这女人啊,也就是做闺女的时候最自在,嫁了人就不同了,她知事,我也好放心些,那苏小也是一个年纪,就懂事多了。”
    ”娘,这根本没法比,苏小她们是在苦水里泡大的,咱们莹儿是在蜜罐长大的,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呢,没法比。”高氏显然为小姑子不平。
    ”你也别惯着她,该学的还是要学起来。”宋夫人拍了拍她的手道,又像不经意地问:”那个曹明珠呢?”
    高氏觑了宋夫人一眼,道:”说起来,曹姑娘也就坏在出身上,这举止礼度虽没法和咱家比,但也不差。不是说她是才女么,听说琴棋书画都不错呢。”
    ”那也不过是助兴的罢了,可惜家里也没个长辈教。”宋夫人摸着指尖道:”去把曹姑娘送上来的绣屏拿来我瞧瞧。”
    汤嬷嬷自然知道是叫她,便停了手自去取了,高氏又道:”娘,听说这曹家偌大的宅子,也是曹姑娘当的家呢。”
    ”哦?”宋夫人挑了挑眉,道:”她还有这本事?”
    ”可不是,翠环她们和那几个丫鬟说话听来的,说是曹姑娘十岁就开始当家呢,可真是了不得!”
    宋夫人叹了一口气,沉默了一瞬,道:”都说没娘的孩子是根草,这也是逼出来的,也是难为她了。”
    汤嬷嬷很快就将曹明珠送来的绣品给拿了来,让小丫鬟帮着打开,惊呼出声:”呀,竟是双面绣。”
    宋夫人坐直了身子,接过来反复地看,一边看一边点头道:”好出息的绣活,竟能绣的双面绣。”
    高氏也是啧啧称叹,道:”娘,这绣活可真是好呢,瞧这蝶儿,跟真的一样呢,摆在房里,就跟在花园看着花儿一样了。”
    宋夫人也笑着点头,曹明珠送的是百花双绣屏,配色均匀逼真,那飞扑在花儿上的蝴蝶,都跟真的一样,栩栩如生。
    ”去,拿去锦绣坊镶嵌起来。”宋夫人吩咐。
    高氏松了一口气,心道,二叔,我可就帮你这么多了,成不成还看你自己了。
    第二百四十二章 变故
    更新时间:2014-6-11 0:03:58 本章字数:5326
    民间向来有闹元宵的习俗,元宵又有qing人节之说,所以这日街上的人可以说是人满为患,多不胜数。
    庆州府城,不管是商家还是一些世家财阀,都会举办一些猜灯会之类的游戏,世家大户的直接在家门前搭灯棚,让人去才猜灯谜,当然,猜中了都会有不大不小的彩头。
    而世家办灯棚的由来,是几十年前,庆昌侯府的某个贵女要选婿,便是搭了一个灯棚,只要猜中所有灯谜,又是未成亲的,便能求娶贵女,结果那年庆昌侯府还真择了个东床佳婿,成就一段佳话。
    有了这样的成功例子,自那以后,每到元宵节,那些世家都会搭上一个灯棚,当然,也不只是为了选婿,中了灯谜的也能求别的。
    宋知府家今年也搭了灯棚,苏柳一行人也兴致勃勃的参与了,得了好些彩头,又去大街上逛。
    元宵少不了灯,走在街上,真正的目不接暇,各式各样的灯样让人眼花缭乱,有造型可爱的动物灯,也有各式名贵的八宝琉璃宫灯,让人爱不释手。
    因是元宵,又是与民同乐的大好日子,府城宵禁的时间也比平素要晚上两个一个半时辰,所以,戌时这个时辰是人最多的时候。
    “小小,烨哥,你们别走那么快,人太多了。”陈氏担忧地叮嘱两个小的,也不敢多看,就怕一不小心两人就走丢了。
    “难得出来一趟,两个孩子又都是懂事的,你别拘着他们了。”陈氏的话落了,在身边不远的曹奎听到了,就转头笑着道。
    他冷不丁的和自己搭话,陈氏脸一红,也不知是羞恼的还是如何,也不回话,只顾往前走。
    曹奎也是一愣,透过灯光,见陈氏的侧面微红,看着竟有些瑰丽的样子,不由别开脸,按了按胸口处。
    两人的小别扭谁都没看到,苏小和陈烨回了一句知道了,便兴奋的指着各色花灯说话,在后头的宋莹见了,酸酸的,也加快脚步跟了上去,只是她的后头,又跟了一串丫鬟婆子。
    因为闹元宵,宋斐也出来了,禁不住宋莹的哀求,便也将她带了出来,同样的还有曹晴儿,宋萧因为被家里老太君惦念,过了初二就去上京了。
    至于苏柳他们一行,则是全部出动,再加上丫头婆子,他们这一行人,还是挺壮观的。
    眼见宋莹追着苏小跑了,一直跟在宋莹身边的曹晴儿便有些急了,她为了讨宋夫人欢心,又为了在宋斐跟前表现,便自动担了照顾宋莹这差事的。
    如今见她追上去,曹晴儿又怕她不见了,又不舍得离开宋斐,矛盾得不行,心里将苏小骂了个半死。
    “无事,也有护卫跟着,晴儿表妹若想去看看,也无妨。”宋斐笑着道。
    曹晴儿咬了咬唇,道:“莹儿不喜我跟着,既然有护卫跟着,我就在这远远看着她好了。”
    苏柳听了,露出一个冷笑来,说什么照顾,有宋斐在前,她会放过这机会?
    想到这,她又看了一旁不远处亦步亦趋地跟在宁广身边的钟彩娘,突然觉得有些烦躁。
    往曹明珠身边靠了靠,她郁闷地道:“咱们可真是同病相怜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