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白秀英送信到锦云楼,通知宋妙仙柳竹秋于乱军中走失。随后京城里的人都传言温霄寒已死。
宋妙仙悲痛万分,却不肯就此相信,跟老鸨崔六娘告了假,想去隆庆州寻人。
彩玲不放心,死活要跟着她,说:“姑娘脚小走不了远路,遇上贼兵如何是好?我力气大,跑得也快,有危险还能背着你逃跑。”
二人争辩一夜,天亮后到底结伴启程,先是雇了辆马车赶路,谁知刚过昌平州就撞上官军流寇混战,道路受阻,行人奔散,车夫也丢下她们跑路了。
她们只好扔掉大件的行李,只带一点细软出逃。
彩玲背着宋妙仙走了三四里便累瘫了,以为会在兵荒马乱中丧命,幸被苏韵所救。
苏韵和宋妙仙一个是名伶一个是名妓,过去时常同在欢场中献艺,相互认识。巧的是这次二人出城的目的也相同。
苏韵收到温霄寒和瑞福主仆罹难的噩耗,坚持认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瞒着文小青,只带两名仆人骑马赶往隆庆州。
他与宋妙仙差不多同时遭遇兵阻,在混乱中与仆人们失散,意外地救下她和彩玲。
后来他们跟着人群避险,被贼兵和胡乱杀人的官军追赶,辨不清方向,数日苦行竟渐渐越过棋盘山走到京城西北一百多里外的村落。
那里的几个村子已被流寇践踏,村民大多外逃,扔下一群无依无靠的幼童。
“天寒地冻的,这些孩子无人照管定会饿死,我和韵之商量带他们逃难。饿了就向路上的乡民买吃的,一两银子才换得到一斤面饼,今天算下来已是第三天。我们的盘缠昨天就花光了,亏得韵之肯拉下脸陪我到人多的地方卖唱换食物,否则真要挨饿呢。”
宋妙仙话家常似的含笑道出这些坎坷,丝毫不以为苦。苏韵也是,说还好路上出现那一连串波折,否则见不到柳竹秋和瑞福。
他们都是外柔内刚的人杰,柳竹秋感动敬服,洒泪揖拜道:“我柳竹秋能遇上二位这样的知己,真不枉此生。”
又向瑞福玩笑:“韵之为寻妻不惧险阻,颠沛流离,可谓当代徐德言②。这下你该相信我举的媒不错了吧。”
瑞福羞得浑身冒烟,满脸通红地跑回对岸。
井镖头等人隔岸观察半晌,好奇问她那些是什么人。
瑞福说:“那位姑娘姓宋,是我家大人在京里的红颜知己。”
井镖头又问起苏韵,瑞福先是犯窘支吾,猛地回过神来,大声说:“他是我家大人的小舅子,你们待会儿就叫他苏老板吧。”
柳竹秋见井镖头和瑞福说话,估计他们等急了,忙背着宋妙仙渡河,再在同伴们帮助下将孩子们一个接一个抱过来,最后将苏韵的马也牵过来,继续给宋妙仙当坐骑,带他们一块儿赶路。
那些孩子都出自穷苦人家,大多生来便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跟随宋妙仙和苏韵流浪反而能吃到饱饭,看他们比父母还亲,情愿不要大人背抱,也要紧紧跟在二人身边。
柳竹秋看孩子里年纪最大的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问他叫什么名字。
少年怕生,低头往苏韵身后躲。苏韵介绍:“他姓曾,名叫豹儿,花豹的豹。”
柳竹秋笑道:“起这名是因为这孩子跑得很快吗?”
苏韵点头:“正是呢,昨天我们听说前面有人在卖吃的,但已过去好一阵了,我就让豹儿去追,他还真的追上买回一袋山药蛋,帮了我们大忙。”
他随手摸摸豹儿的脑袋以示夸奖,说以后准备带他回京城做小厮。豹儿害羞地垂着头,看起来很高兴。
日头渐渐偏西,前方不远处升起一缕缕线香似的炊烟,下方想必是坐村庄。柳竹秋庆幸地想今晚不用露宿荒野了。
脸上刚现出喜色,后方忽然马鸣人吼。
连日逃难,这种预示危险的喧闹声仿佛号令,立刻挑起人们的紧张。回头探望,只见一些骑着骡马赶着驴车的难民惶惶奔来,不住向步行者们发出警告。
“贼兵追来了,你们还在这儿磨蹭,快跑啊!”
恐惧让整条道上的人都沸腾了,井镖头拦住一位骑驴的老者打听详情。
老者悚惧道:“来的都是马匪,人数至少上千。最多一个时辰就会杀到,你们绝跑不过他们,快找地方躲起来吧!”
边说边挥鞭驱赶坐骑,恨不得把那黑驴抽出八条腿来载他逃命。
本次参与寇乱的贼兵里,只牛陆牛齐的旧部是马匪,最为凶悍残暴,官军见了都会望风而逃。
想来他们不甘再囿于北直隶省内活动,开始往山西境内渗透了。
柳竹秋站在路边,目睹泥浆横流的来路上难民狂奔,人畜皆惊,将恐慌源源不断输往祥和炊烟下的村落,估计不久之后血光将代替落霞染红那里的天幕。
作者有话说:
①开平卫:治所相当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及多伦县附近的上都城,明朝时为防御北元南下,朝廷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北边防御体系。洪武初期,明朝占领上都,在此建立开平卫。明前期,开平卫始终处于明与北元对峙的前沿,期间历经多次变迁,最终废弃。
②南北朝时期江南著名的才子,大诗人徐陵之孙。后被南朝后主陈叔宝的大妹妹乐昌公主招为驸马,并在后来演绎了一段“破镜重圆”的爱情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