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6页
    她匆忙张弓搭箭准确命中那人头部。
    消灭敌人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另一名骑兵挥刀自左侧杀来。她的手指刚搭住箭袋里的羽矢,大刀已在她前方闪烁。
    时间恍如静止,她的视野被敌人山鬼般凶悍的表情占据,怀疑已进入弥留状态。
    电光火石间一只飞箭横贯了那人的脖子。
    他瘆人的目光顿时涣散,坐骑仍埋头疾冲。
    柳竹秋用力扑倒,四蹄掠空飞过,只听一声闷响,生龙活虎的战士已变成死尸坠入滚滚黄沙。
    她惶然张望那瞬息万变的战场,落败的鞑靼骑兵已基本过境,后面络绎赶来的是乘胜追击者。
    不论哪方都很危险,她赶紧抽出箭矢,预备新一轮的战事。
    这时几名鞑靼骑兵抢先包围过来,她朝其中一人拉弓瞄准,其余人立刻将武器指向她,无声的威胁令她不能妄动。
    片刻后一匹戴金甲的纯白战马徐徐步入包围圈,马鞍上端坐着一位着蓝袍罩银铠,头戴赤金发冠的妙龄女子。
    她生着一张秀媚的圆脸,高鼻深目,皮肤洁白,与寻常鞑靼妇女迥异,神情高贵威严,气度灿烂炳焕,恰似天上的丽日。
    柳竹秋不及细细打量,果断将箭头对准她,厉吼:“不许动!”
    她断定这女子是部落贵族,制住她就有望扭转困局。
    骑兵们大惊,一人准备先下手,被那女子喝止。
    她面不改色地策马逼近柳竹秋,以纯熟的汉话冷傲质问:“你们汉人讲究知恩图报,看你的打扮像个读书人,就这样对待救命恩人吗?”
    柳竹秋注意到此女手持一副三尺三长的黑漆神臂弓,身后两侧的箭筒里插满雪翎箭。
    她用眼角余光瞟一瞟刚才倒毙的骑兵,那致命的羽箭还插在他的颈间,雪白的箭羽已被鲜血染红半截。
    看来射杀他的正是这位女头领。
    对方肯救人,说明有商量的余地。
    她立刻抛下弓箭,扯下面罩向其拱手揖拜:“在下温霄寒,是从北京过来的。适才多谢夫人搭救,敢问夫人尊姓。”
    想是对她的礼貌比较满意,女子不矜不伐作答:“我叫金海桐。”
    柳竹秋心里放光,惊喜万分地抬起头。
    能在这里邂逅安腊塔汗的妻子,诚可谓因祸得福。
    作者有话说:
    ①出自高适《别董大》
    第一百一十七章
    柳竹秋躬身再拜,向金海桐道明身份来意。
    金海桐听罢更仔细地打量她,铿然质问:“正议大夫只是你们国家的散官,没有职权,中国皇帝派你这样的小人物来和谈,也太瞧不起我们可汗了。”
    柳竹秋连忙辩解:“吾皇非常看重安腊塔汗,本次派遣的正使是我朝礼部右侍郎萧其臻大人。前日我们路过宝拉城偶遇安西娅夫人,萧大人被她强行请去做客了,只能暂时由在下带队。”
    金海桐与安西娅是表姊妹,熟知她的习性,随即展颜笑问:“你们那位萧大人想必是个美男子,你也生得很好看,为何没被安西娅带走?”
    柳竹秋讪笑:“安夫人不喜在下这把浓须。”
    金海桐和侍从们一齐大笑,紧张气氛随之消弭。
    柳竹秋趁机问他们在同何人作战。
    金海桐说:“我的小叔子阿努金叛变了,今日发兵偷袭,现已被我们击退。你快召集你的队伍,跟我去见可汗吧。”
    柳竹秋集合同伴清点人数,有三人殉职,七人重伤,另外十三人负伤较轻,剩下的都没事。
    金海桐命手下的大夫协助使团医官救治伤员,见他们的坐骑死伤过半,又分了五十匹马供他们使用。
    使团跟随她的队伍前进,日落时抵达安腊塔汗的驻地。
    金海桐派人帮他们搭建帐篷,让他们先休整两天,待她去禀报可汗再决定接见日期。
    柳竹秋不失时机地禀告:“我等此次来分别为可汗和夫人准备了礼物,请先笑纳。”
    朝廷送给金海桐的是整箱的珠宝、绸缎、各式精美的手工艺品。
    柳竹秋打听到这位贵妇人热爱汉学,自筹了一箱珍稀书籍字画献上。
    金海桐果然更喜欢后者,当即挑出一本《艾子》翻阅,一口气看了七八页,问柳竹秋:“我看这书是苏东坡编撰的,还以为是部经典,原来是本笑话集。为什么要取名《艾子》呢?”
    柳竹秋解释:“据说宋仁宗生病时用艾炙来治疗,皮肤被灼得疼痛难忍,就命优伶说笑话转移注意。苏学士也曾用艾炙帮弟弟苏辙治疗,写这本书是用来为苏辙缓解疼痛的。”
    金海桐点头,眼波流转,抛出一则考题。
    “你看起来像个聪明人,一定很会讲笑话,要是能用一个字逗笑这里所有人,我就去求可汗早些接见你。”
    柳竹秋想了想,请示:“这个字能允许在下让别人说吗?”
    她获得首肯,转身向云杉耳语一番。
    云杉面露尬色,不情不愿走到金海桐随身带着的猎犬跟前,向那母狗堆笑作揖,亲亲热热喊了一声:“娘。”
    在场人等先是一愣,继而哄堂乱笑。
    金海桐笑微微看着柳竹秋说:“你这人很狡猾,我要提醒可汗当心,别被你骗了。”
    柳竹秋醒悟她在设计试探,赶忙辩白:“在下急于完成任务,保护汉蒙两国百姓免受战乱荼毒,故而不惜哗众取宠,自贬人格。乞恳夫人莫要错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