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长们都惋惜不已,朱昀曦最是烦恼,这个儿子若平安降世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孙。太子妃的地位得以巩固,东宫的尊卑秩序就不会受到冲击,将来立储也能避免很多纷扰。
好事落空不算,更大的不幸联袂而至。冯如月小产两日后仍淅淅沥沥出血,性命危在旦夕。
庆德帝急召京城最擅治疗妇科的几个医婆入宫为儿媳诊治,医婆们联合御医会诊,判断太子妃腹中还有胎盘残留,药物和针灸、推拿、按摩各种手段齐上阵,折腾了一天一夜,总算弄出作祟的血块。
这些人以替冯如月保命为原则,没顾虑其他,治疗手法比较极端,最后是将产妇救出鬼门关,也让她的身体遭受了严重伤害。
以至于皇帝派赏时,医者们都不敢接受,一齐伏地告罪,预言太子妃今后可能无法受孕了。
这消息令冯如月绝望,对朱昀曦也无异雷击。
子嗣是后妃安身立命之本,封建宗法制规定皇位必须传给嫡长子,一个不能生育的女人是没资格做皇后的。
朱昀曦对冯如月没有激情似火的迷恋,但也十分爱敬她,而且很认可她的品行才貌,觉得有这样一位贤后坐镇坤位,后宫的安宁当有保障。
现在她身体残损,再加上那柔弱的性子,无疑为后宫争斗埋下隐患。
想象那些可能来临的乌烟瘴气,朱昀曦胸口涌入无数乱线,缠得他将近窒息。
宫中不乏落井下石的小人,这边冯如月不能生育的消息刚传出来,那边就有人向庆德帝进谗言,请他早为太子做打算。
父母之爱子,心乎惟疾忧。
庆德帝早年经历过后妃矛盾引发的储位之争,至今谈虎色变,生怕朱昀曦重蹈覆辙,等他来请安时委婉暗示:“你还年轻,不能没有嫡长子,太子妃成了那个样子,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朱昀曦昨夜辗转反侧思考的都是这件事,再三权衡后得出结论:不能换老婆。
自己花了好几年时间观察考核才确立对冯如月的信任,今后没那么多心神精力可浪费,万一换来一个居心叵测的祸胎,更加得不偿失。
他向皇帝表态后言简意赅地阐述了出发点:“冯氏的风姿品德天赋都是少有的,又是儿臣的原配,儿臣实不忍将其废黜。”
当初皇家征集了八千淑媛,经过层层精挑细选才相中冯如月。
庆德帝也知道这儿媳是块千锤百炼的真金,很难找个一模一样的来替代。
他深感此事棘手,叹问:“朕知你们小夫妻情笃,可她不能生育,将来难以服众啊。”
朱昀曦观察父皇神色,谨慎提交对策:“儿臣想以后择选一位贤能的妃子辅佐太子妃,再把她生的儿子交给太子妃抚养,如此便能两全其美。”
庆德帝说:“这样的女子可不好找啊,你心里有人选了吗?”
朱昀曦认定柳竹秋能胜任,暂时不能明说,搪塞:“目前还没有,儿臣会加紧留意的。”
庆德帝体量儿子感受,觉得这事不急于一时,先容他自行处置。
朱昀曦回到东宫探望冯如月,冯如月自恨辜负丈夫期望,又恐他看到丑陋的病容会增添厌恶,,忙面向床里用被子蒙了头装睡。
朱昀曦走进帐幔,见她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被盖只小小拢起,若非一缕青丝铺在枕上,真看不出被窝里躺着个人,数日不见估计已瘦成了一把骨头。
他甚为难过,在床边默默坐了一会儿,不知怎么做才能切实安慰妻子。
君王不该为妃妾耽误正事,他待了不到一刻钟,在此留守的李尚宫便出面规劝。
“娘娘正睡着,请殿下明日再来吧。”
朱昀曦心想若不能让冯如月得到一些安慰,他这趟就白来了。走到书案前提笔写下一张字条,用镇纸压住,吩咐玉竹等太子妃醒来交给她。
冯如月在帐内听得清清楚楚,太子一走便催促玉竹呈上来。
上面写着:“结发夫妻,百年之约。生时共枕,死后同穴。人有祸福,月有圆缺。我心未改,情真意切。”
玉竹喜道:“殿下不忘前盟,娘娘可以无虞了。”
冯如月看完这三十二个字,心上已多了三十二个窟窿。她对自身处境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明白此刻她对皇家而言不止无用,并且有害。太子顾念夫妻情分,将会承受不必要的风险纷争。
她从小亦步亦趋接受最正统的礼教熏陶,明明是才华横溢的英秀,偏被尊卑观念害得鼠目寸光。
客观来讲,抛开美貌地位,朱昀曦样样都比她差一大截,本人都承认娶到这样的老婆很难得,不愿冒险更换。
冯如月却一味自我贬低抬高丈夫,认为他天潢贵胄,天日之表,是站在青云之巅的神,她终生都只配匍匐在其脚下仰视他。
可现在她连跪在尘埃里的资格都失去了,问自己何德何能,要连累太子如此牺牲?
自厌自咎令她万念俱灰,不久又遭遇致命打击,有人去向太后揭发了导致她流产的真相。
原来窦选侍产子后,冯如月的压力空前增大,丈夫、公公、家人、身边的奴仆、朝中的大臣都希望她能尽快怀孕生下嫡子。
她的乳母杜嬷嬷最焦心,私下为她找了很多补药偏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助她成功受孕。
但高兴劲儿没过,新的烦恼又压得她喘不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