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定国公最后没沉住气,他还是让人给宫里递一个消息。这一个消息也简单,就是请太子妃万万保重。
泰和宫。
乾元帝收到内监查出来的线索。人证物证俱有。
管三福显然还是有一些本事,这让乾元帝总算不用再换一个管理内监的头领。只是在看完物证后,乾元帝的脸色不好看。
把这些转给太子,一切让太子做主。乾元帝吩咐一句。
张公公应一话,然后他亲自带着人证与物证到东宫。
太子司马楧与太子妃一起见着张公公,还是得着乾元帝查出来的真相。太子妃在知道整个事情的来胧去脉时,她是愣在当场。
太子妃当时就是气血翻涌,她是怒极攻心的吐出一口血来。
去把人带来,孤想听听,她此等做法的原由。孤要替鼎儿问一个明白。太子司马楧是真的不理解,为何是这一人谋害的嫡长子。
太子妃没说话,她只是拿出帕子擦试一下嘴角的血渍,然后她是静静的坐着等消息。
人很快带到。这二人是东宫太子的女眷。二人俱是有名有份,一人是良娣,一人是奉仪。
妾参见太子殿下,参见太子妃娘娘。二人到时,还是恭敬的行礼问安。
说说,你等为何要谋害大皇孙?太子开门见山就问话。
太子妃的眼神是望着二人,她是恨不能喰二人的肉,喝二人的血。她恨这二人是恨到骨子里去。只是太子在问话,太子妃只能沉默。
谋害?良娣是沉默片刻后,她说道:何来这等说法。她倒是坦然的模样,似乎在让人带来时,她已经有一些心理准备的样子。
倒是那一位小奉仪,她此时是惴惴不安的样子。她是缩一缩身子,她说道:殿下,一切与妾没关系,妾不敢谋害大皇孙。
人证物证俱在,你二人想抵赖?太子的眉眼间有些冷下来。
他瞧一眼,然后,他身边的人把物证是递上来。太子接过后,他拿着看过的物证。他是扔到良娣的身前,这一位跪着的良娣是捡起证词,她是仔细的看起来。
等着看完后,她倒是沉默下来。显然一切已经查清楚,有人证,有物证,也没得抵赖的地方。良娣抬头,她望着太子妃,她说道:我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太子妃如今痛心疾首,我的小哥儿呢,他在我怀中没了时,我也觉得天塌了,活着没意趣。良娣是冷笑着说道。
九哥儿的死,你怪本宫。太子妃的目光是盯紧良娣,太子妃说道:你这话说的可真是不讲半分道理。九哥儿出痘时,你是九哥儿的生母,当时你们母子陪着太子在行宫。那时侯本宫还陪着母后在京都守家。何来谋害一说?
你自己照顾不好太子的子嗣,你不恨自己,倒是怨上本宫来。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太子妃的目光是望向太子。
殿下,当年是您体谅着梁氏,说梁氏失去九哥儿,让我多多包容体谅一二。如今我的一份仁心善意就得着这般的结果吗?太子妃很失落。她的心头是浓浓的哀伤。
这些年做为太子妃,做为大周的未来国母。太子妃一直要求自己做一个配得上太子的好贤妻。特别是太子的子嗣不丰,这也是让太子妃一直害怕的事情。
特别当年母后在世时,太子妃就怕这等事情让人说闲话。于是东宫里进了一批又一批的美人。这些美人全是太子妃向余皇后求来的。
要说哪一个女人真贤惠,坐上太子妃这等位置的魏氏是真的做到贤惠二字。
凭着这一份贤惠,魏氏自认为自己处理公正。她不打压谁,只要是给太子生过子嗣的女眷,她人人都是体贴一回,份例上全是多有添补。便是她做到如此的地步,哪料想还被人恨上。
当年在我身边照顾的梁嬷嬷是什么人,太子妃娘娘就真不知情?梁良娣这时候抬头,她是冷冷的提一话。
太子是皱一下眉头。
那是本宫向母后替你求来照顾你的。那是母后安排的嬷嬷,本宫不知情什么。太子妃拿着帕子,她是轻轻的捂着嘴又是咳一回。
太子听着太子妃的话,他的目光是望向梁良娣,他说道:你又从哪里听来的糊涂话。你等怀孕后,你们身边的老嬷嬷全是母后赏下来的人。
这也是太子早先失去前头的儿子后。太子妃为避嫌,而跟太子商量过的事情。太子妃只道人言可畏。太子哪怕再相信太子妃,倒底还是更相信母后。
太子最后是默认太子妃的做法。
哪怕是皇帝查过,皇后查过,太子妃真的没谋害太子的子嗣。可太子前头夭折的儿子太多。这流言扉语是难平啊。其时哪怕太子妃也是失去儿子的嫡妻。
可问题在于太子妃高高在上,她是贵人。人从来都是怜弱惜贫的。太子妃这儿还是惹来嫉妒的目光更多些。
最后余皇后体谅儿媳难做,还是她出头来给儿媳站台,替太子妃多方面的维护。这才是让太子妃在东宫一直立得稳稳的。
哪怕是如此呢,那些年里,太子妃还是每每一人独处时,她还是害怕的。太子缺儿子压力大,太子妃的压力只会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