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二章 人口问题
    以管仲的能力来说,三个月能把海宁城变成繁华之地是绝无问题的。
    之所以说要立下军令状,是为了表达对秦时这个主公的敬佩,也是表达一种态度。
    他管仲为主公大业必定竭尽全力,虽死不悔。
    第二天,管仲带着几个心腹助手急匆匆的赶往海宁城。
    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大兴土木,管仲不但把海宁城内居民召集起来,连城外的村民也全部征调过来。
    在刚刚占领的城市搞这么大规模的劳役是很危险的,一个不好就会变成暴动。
    但是架不住管仲手上有钱,不仅有钱还有大量的粮食。
    海宁城缺少农田,粮食价格也比别处要高。
    而且海宁城的百姓比别的地方更加穷,光看城内的破烂茅草窝棚就能知道他们穷成什么样了。
    管仲下达了征集劳役的命令,同时还宣布,每一个劳力每天可获得五单位的粮食,完工后每人还可领取一百单位粮食。
    一时间应者云集,大量的百姓迅速聚集到了海宁城。
    破败的豆腐渣城墙被整个推倒了,大量的青砖、条石被运到海宁城,作为城墙的材料堆积起来。
    整个城墙加高加宽,同时修建了十六个箭塔,每个箭塔上都放置了鲁班改良过的床弩。
    护城河也重新被疏浚,引入了旁边的河水。
    海宁城内的茅草窝棚被全部拆除,经过合理规划,用砖石修筑好了崭新的民宅。
    之前私搭乱建根本就没人管,搞得城内一片乱七八糟,连条正经街道都没有。
    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和卫生环境,还空出了大量的土地。
    经过管仲的布置,海宁城内修筑了六纵六横,共计十二条平整的石板路。
    划分了居民区、行政区、商业区等几个区域。
    大量的商铺、茶楼、酒店等商业设施很快就开张营业了,只是目前生意还很冷清。
    不过管仲相信,要不了几个月,这些商业设施就会人满为患了,日进斗金了。
    除了修建各种设施以外,管仲把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海边的盐田上边。
    他按照秦时传授的方法,一口气开辟了十二个盐场。
    每个盐场有一百亩盐田,每亩有五个盐工照料。
    盐田都在平坦的沿海荒滩上,建成一个个方形池,叫做滩池。
    由上而下逐个挖低,形成落差,上下池之间开有池门,用以向下流水。
    底池下筑坨台,俗称盐坨,以备储盐。
    滩池周围挖二面或三面大沟,俗称盐沟,以备纳潮储水。
    向海一面的沟堤,开一水门,设闸以备启闭。其外再开一“潮沟”,直通于海,用以引潮入沟,备盐沟纳潮用。
    白天退潮后,盐工们使用工具把盐田内的富含盐分的泥土翻起,在阳光下暴晒,待水分蒸发、泥土半干时,海水中的盐分便留在了泥土中。这一道工序将延续2天,使盐田内泥土的含盐量达到饱和。
    每块盐田由晒泥池和过滤池两大部分组成。盐泥暴晒以后,将晒好的盐泥运到过滤池,还要将进至盐泥池的盐泥踩实。
    在经过底部铺满草席竹片的滤池,过滤出来的水从盐池流入另一侧的池里就是卤水了。
    最后,盐工将已达到足够浓度的卤水用木桶运送并浇灌在特制盐槽盆内,利用烈日进行暴晒。
    晒盐一般从上午10~11时开始,晒制到下午5~6时即可收盐。
    用半弯的铁片把显现结晶、稍呈白花、液晶态的盐晶刮集起来,并用小竹斗把每槽的盐巴收集起来后倒入大竹筐中,放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即可。
    这一亩盐田每天可产粗盐十单位,一个盐场每天一千单位。
    用晒盐法施行一周后,管仲见此法没有什么纰漏,立刻全面推广,将盐场扩充为一百个。
    上万亩盐田每月产量高达三百万单位,是之前产量的整整十倍。
    若不是盐工人手不足,管仲能将整个海岸线都变成盐田。
    为此他开出了高价,盐工每月可获得30金币的报酬。
    30金币可以购买一百单位粮食,是十足的高薪了。
    一时间,海宁城所属的百姓踊跃报名,几乎男女老少齐上阵。
    要不是管仲限制了招牌,恐怕海宁城连种田的人都不够了。
    为此,管仲还专门向秦时上奏,请求主公调派迁移一些百姓过去,充实海宁城人口。
    这个要求让秦时十分为难,若是管仲找他要钱要兵要粮食,他毫不犹豫的就会满足。
    想要百姓?
    那是门也没有啊。
    他下辖三个城,只有安义城是满员的,天赐城只有五万人,下面村镇一个都还没有。
    秦时最近光发愁如何招募流民,把天赐城下面村镇给搭建起来。
    他不把海宁城的人弄过来已经是对管仲最大的支持了。
    商鞅最近忙的要吐血,他费了半天劲才招募到了三千人,连塞牙缝都做不到。
    秦时有些疑惑,“为什么流民这么少了?我记得之前流民满地跑啊?”
    “最近所有的领主都在招募流民,甚至有人直接明抢了!”商鞅叹了一口气,十分郁闷的说道,“咱们这边太偏僻,还没等流民到这里就已经被人截揍了。”
    以前流民到处都是,只可惜领地太小装不下。
    现在领地扩大了,流民又不够了。
    世事难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