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0章:夜宴(上)
    知府府衙内宅,中庭之中,张灯结彩,筵席大开。
    居南之首自然是主桌,其余各桌自此分左右两翼排开,再合围成一个圆形。当中留出一块约三四丈见方的空地,正是留给歌舞杂耍的舞台。
    主桌之上,当日的寿星李余氏一身大红绵缎对襟大袖,朝天髻间珠钗闪亮,端坐椅上,满面春风。李梦权自然是居右而伴,也是笑意满脸。
    但居首席者却另有其人。
    此人正是两浙路漕司转运使王思端。此番特地从真州而来贺寿,自然也是李梦权巴结这位“财神爷”的大好机会。
    主桌之上的皆是上宾,袁淳风也在其中。
    除了袁淳风,这桌的宾客,不是杭州官府的文武要员,就是当地有功名在身的名门望族。
    能坐在这一桌的,袁淳风是唯一一个江湖人物,自是一份荣耀。
    可袁淳风虽然脸上陪着笑,却如芒在背。因为,丁路丁护法一直就站在他身后。
    昨日孤山一战,袁淳风知道自己又神功附体,但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而今日赴宴,又不知道这丁路究竟意欲何为,心里更加惶恐。
    “他要是让我杀知府大人呢?”袁淳风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这个奇怪的想法,不由得自己倒吸一口凉气。
    本是满桌的玉盏银盘,美酒佳肴,可袁淳风却吃得心神不宁,索然无味。
    “久闻袁掌门威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袁淳风正在走神,一旁有人举起了酒杯。
    敬酒之人正是驻泊在城外的神卫军统领,右厢都指挥使陈道前。知府大人设宴,他这位此地的最高武官自然是座上宾。
    “岂敢、岂敢。”袁淳风连忙举杯回礼,“将军才是威名远扬,在下真是三生有幸。”
    陈道前以怀化大将军出任右厢都指挥使,官居三品,手握重兵,本该是这场夜宴中最显赫之人。
    不过,大宋自开国以来,就重文抑武,文武官员的地位极为悬殊。莫说是李梦权是四品知府,就算一名从五品的通判也比三品的武官高过一头。
    所以,陈道临自己倒也知趣,虽坐在主桌之上,却是谦逊有加,对同桌之人无半点官威。
    陈道临的出现倒是让丁路有些意外。
    元道门在杭州树大根深,和官府各方势力皆有深交,但和这驻泊而来的禁军却是少有往来,也知之甚少。这位指挥使大人究意是什么来路?丁路更是一无所知。
    有人来得意外,而有人没来也让丁路有些意外。这个人就是通判吴化成。
    身为杭州府排名次席的官员,吴通判居然没来贺寿,这似乎也坐实了他和知府大人不合的传闻。
    以丁路对吴化成的了解,此人一向是个城府颇深的笑面虎,如果不是遇到什么要紧之事,他断不会公开和知府大人撕破脸皮。
    究竟是什么事让这位吴通判如此行事呢?丁路一时也想不出个究竟。
    丁路想知道的,柳如烟也想知道。
    在看到贺寿宾客名册时,都指挥使大人的名字就让柳如烟眉头一皱。
    又是禁军,自己尚未摸清底细的禁军。
    其实来贺寿之前,柳如烟就一直让人在打探这位陈指挥使的底细,但所获甚少。
    陈道前的履历很简单,其祖父曾官至尚书右仆射,所以得恩荫入仕,一直就在禁军中任职。
    驻泊到杭州一月以来,陈道前一直就随大军驻扎在城外,只进过两次城。
    一次是刚来时例行公事,到知府府衙交接公文,另一次就是此番前来贺寿。
    而且两次入城,陈道前既没去过勾栏瓦肆,更没去过青楼酒馆,每次所带也只有亲随两人......
    此人简单、低调得简直让人索然无味。
    但越是如此,越是让柳如烟感觉,这位陈道前大人可能并不简单。
    至于通判吴化成,柳如烟早就知道他和金人有往来,也知道他已连续数日闭门谢客,颇有些古怪。
    但今日为何缺度寿宴,也不得而知。
    该来的没来,这让柳如烟隐约觉察到一丝不安。但如今箭在弦上,已是不得不发。且不管怎么说,今日宴上已几乎聚齐了杭州上下所有达官显贵,机会难得。
    这场夜宴的重头戏,该上演了。
    一众伶人飘然而至,落于四席中央。为首的正是柳如烟。
    柳如烟一袭白色罗裙,外缀轻纱,面蒙白纱,只见得眉黛如画,明眸似水,却已是宛若仙子,顾盼生姿。
    其余八名舞妓则一清色粉色褶裙,臂挽绘花纱罗披帛,众星捧月般围住柳如烟,恰如荷花绽放,更显柳如烟雅洁之姿。
    管弦声起,裙衣流动。
    只见皓臂纤指,似雪藕春笋,裙摆翩翩,又如荷莲扶风。正是一曲碧水风荷之舞。
    在座之人,都从未见过柳如烟,更没见过她的舞姿。如今这名动杭州的美人起舞,众宾客纷纷停杯掷箸,屏息而观。
    柳如烟本就生得亭亭玉立,加上习得一身武功,身段婀娜之中更显狡捷轻灵。婆娑起舞,举手投足间爽利而不失妩媚,轻柔中尤见铿锵。
    比那平常的舞姬更多了一份别样的风情。
    一曲舞罢,击节喝彩声四起。李梦权也轻捋胡须,频频点头。
    舞妓退下,柳如烟却依然留在原地。
    此时,只见翠荷上前,先面向主桌欠身行礼报了个万福,接着道:“今日是老夫人大寿之喜,我家小姐还特意新谱了一曲《拂霓裳?乐秋天》,献于老夫人。”
    柳如烟还要献歌。
    在座的宾客顿时喜出望外。其中有不少文人雅士,早就听闻这柳家娘子在诗词自有一番造诣,今日要唱元献公晏殊大人之作,更是期待。
    管弦又起。
    柳如烟朱唇轻启,如莺啼之声划破夜空。
    『乐秋天。晚荷花缀露珠圆。风日好,数行新雁贴寒烟。银簧调脆管,琼柱拨清弦。捧觥船。一声声、齐唱太平年。』
    在座之人,多是饱读诗书之士,一听之下果然是晏殊大人的那首“乐秋天”。而在柳如烟新谱曲调之下,再配上此时此景,声如天籁,意境正合。
    上阕唱罢,柳如烟稍作调息,待乐声延绵,鼓板击节,再启朱唇。
    『人生百岁,功利易、孝忠难。国难至,剩三家奴苟且官。边关催战鼓,欢宴醉江南。叹偷安。待何时、提剑斩楼兰。』
    曲调悠扬依旧,却多了几分铮铮之气。而在座的宾客方才还沉醉曲中,此时皆面色大变,惊愕不已。
    因为,自“人生百岁”之后,柳如烟唱的就已不再是原作中下阕之词。而是她自己填的新词。
    待唱到“提剑斩楼兰”,柳如烟已是目露寒光。
    四座皆惊,却一时鸦雀无声,死一般的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