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十一章强制储粮制度
    “想得不错,但这羊毛上可是有重利的,哪怕有押金卡着,想用这羊毛织布的商贾也定如过江之鲫一般。
    可目前能供给上大量羊毛的也只有北寇,哪怕女真最近从北寇手里讹诈了一批牲畜,也远远不够。
    而按你的计划,能供给羊毛的北寇终究也是少数。
    羊毛不够就不够,商贾少赚一点罢了。可老夫担心的是,有利欲熏心之辈,借此改耕地为牧场,以至于出现羊吃人之事,所以,务必要想办法保住我大乾的粮产。”
    这些官员都是心思玲珑之人,哪怕之前没听过羊吃人,这时候也能明白曾公亮所说的羊吃人是什么意思。
    那年轻官员擦了一下头上的汗,有些慌乱道:“那些商贾是用了宫中的羊毛织布之法,给内府交些学费也是应该的。
    如此,商贾成本多了,当不会花太多钱购置羊毛,这羊吃人之忧也当烟消云散。”
    曾公亮冷笑一声道:“可你之前还说,要用羊毛之力动北寇之基,若那些商贾给内府交的钱少了,利益颇丰,依旧会有羊吃人之忧,若给内府交的钱多了,卖羊毛无重利,你拿什么动北寇之基?
    况且,就算现在这羊不吃人了,以后还会有什么东西吃人,我等必须要有远见,卖羊毛有多少利润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我大乾粮产。”
    曾公亮这话说完后,在场官员都一阵沉默,因为他说的这个问题属实有些难办。
    毕竟现在的大乾已经有了一个奇怪的趋势,如果农人老老实实种粮,那就只能愈发贫困。
    只有那些有几百亩地的大地主,招募劳工来种地,最后才敢说一声自己赚了,用佃户种地,那都是要亏的。
    总之,已经有很多大乾百姓意识到种粮不赚钱,都开始想办法种点其他的东西了。
    不种粮,已经是大势所趋,这次如果不是秦构下密旨让曾公亮去保田保粮产,他根本就不会在这种场合提这事,只会在一些不正式的场合说一两句,抬一抬自己的名望。
    “曾相,这谷贱伤农……”
    不等那官员说完,曾公亮就反驳道:“近年来,我大乾粮价可一直没跌。”
    那官员解释道:“曾相,这粮价确实是没变,可人心变了,以前的农人只要能吃饱就知足了,乡间领里中哪怕有富户,一般也不会有奢侈之举。
    可新政让那些富户愈发富裕,就连个别贫苦百姓,也在青苗法的资助下小有家财。
    如今我大乾的自耕农,之前可都是乡间富农,现在想更进一步成为乡间富户,不想好好种地,也在情理之中。
    依下官见,不妨顺其自然,粮少了,自然粮价就会贵,粮价贵了,种粮的……”
    话说了一半,那官员突然发现,在场的大部分官员都在用看傻子的眼神盯着自己,尴尬一笑道:“下官近日都在思索商贾富国之道,满脑子也都是买卖,刚才是下官失言,请恕罪。”
    他这时候才意识到粮食可不是其他什么东西,哪怕这粮食只有一成人不够吃,它也不会只涨价一成,而是会一直涨到最穷的那一成人买不起粮食为止。
    良久,一直没有官员想出什么好办法,这时候只能出动官僚们的传统艺能,摊派。
    某件事上面的人没办法后,把任务量拆开,给下面人一分,上面的人自然就感觉海阔天空,万事如意了。
    曾公亮点头道:“把要产多少粮的任务都分给各个路,听上去不错,但要查起来也是一件难事啊?”
    说完话,就故意向寇谦瞅了一眼。
    曾公亮不敢说的话,寇谦敢,他鄙夷地瞅了一眼曾公亮后,笑道:“有多少耕地,官府的府库就应当有多少粮,那些粮,官府替他们先存着。
    在中枢派出的农事官去查验时,只要那些粮够数就行。”
    曾公亮楞了一下,冲寇谦一拱手道:“寇相好想法,只是,恐怕这也不能保证我大乾耕地不会另做他用吧。”
    寇谦笑道:“明仲,做事何必如此教条?只要我大乾有粮可食不就好了,再说了,那进了府库的粮,想再出去可不是一件易事。
    百姓们必须提前留好自己口粮,待到来年青黄不接时,再把那些粮发下去,这本身也不失为一件善政。”
    曾公亮听了,脸色发苦,他可没忘秦构给他的任务是耕地和粮产都要保,不过寇谦也说的有道理。
    只要那些路能在秋收验粮的时候,把粮食放到府库里,并且一直放到来年青黄不接的时候,那地有没有种粮,确实已经不重要了。
    想来秦构也不会说什么,曾公亮没意见后,那强制储粮来保证粮食产量的法子,就那么定下了。
    然后中枢摊派给各路的强制储粮指标,很快就摊派到各个府,之后就是各个县,皇权不下乡,这指标最后落到了各地富户,乡贤们的头上。
    “钱兄,你们庄子到时候要往府库存多少粮食,那改种的事还干吗?”
    “该改种还是要改,最近人都爱吃糖了,甘蔗价钱实在是太高了,必须改种,至于这粮食,那就只能多请些好把式伺候,看看能不能多产一些。
    我那学算学的儿子算了,如果情况好,还是能多赚一点的。”
    另一个人好奇道:“钱兄你家中应当是有陈粮的啊,到时候产的新粮搭上陈粮,剩下的粮食应该够撑到明年官府还粮了啊?”
    “不敢交,实在不敢交,说实话,当今世道真是越来越怪,官府秋收后强制让百姓储粮。
    虽然说是为了什么保证粮食产量,但谁知道官府是不是提前知道要闹饥荒,才会把粮收上去的。
    那府库里的粮,一旦闹点灾,官府能给你还回来?我没胆子不给官府交粮,只好给自己家多留点。”
    “钱兄所言有理,不过我也听说领县的人在张罗另一个法子。”
    “什么法子?”
    “下西洋买粮。”
    这钱员外当即摇头道,“贤弟莫不是在说笑,西洋诸国皆是蛮夷之地,他们不饿死人就好,还有多的粮食卖?”
    那另一个人当即反驳道:“这不论有没有粮,试一试也亏不了,咱们县这些人一起出钱,搞一条船跟着船队出海做生意,成本用不了多少。
    如果西洋有粮,那船就专门为咱们县的人运粮,咱们改种其他东西发财。
    如果西洋没粮,咱们也不会亏,毕竟,海商的利润钱兄你也是清楚的。”
    “行,有多少人决定掺和进来?”
    “没人掺和,钱兄,我就只是听领县的说了一句,才有了这想法,在咱们县,还是钱兄您面子广,这事只能靠钱兄您招呼了。”
    “贤弟客气了。”